唐山花吹,是在鼓吹乐正常吹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民乐。包括唢呐、鼓、钹三个部分。它是以手中的乐器为载体,集演奏表演于一身,既好听又好看的一种鼓吹乐演出形式。
“贯头山酒”秉承传统固态泥池发酵工艺,融入现代高科技成果,传承中华悠久酒文化,保持千年品质,所酿造的“贯头山”牌系列白酒:老白干、二特、特酿、酒王、新唐山酒王、千酒等,具有窖香浓郁、干洌清爽、纯厚绵甜、回味悠长之特点。
兰氏剪纸的人物、畜禽、花鸟、虫鱼都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既善写实,又能变形,在阴刻和阳刻的结合上,繁简有致,主次分明,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国内剪纸界所瞩目。
“抬杆”因无史料记载,关于该舞的产生和发展演变情况,目前很难予以考证。“抬杆”(亦称“抬阁”),是冀东民间传统花会形式之一,是我国民间独有的一种舞蹈,是中国民间舞蹈的奇葩。
玉田白菜种植历史悠久,优良的气候、土壤和水质条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蔬菜品质,玉田白菜,因耐贮藏、产量高、不抽苔、叶色深绿、叶脉细密、味甜嫩脆等特点而闻名中国,素有“玉菜”之称,是白菜中的上品。
遵化香菇子实体为半球形,由菌盖、菌褶和菌柄三部分组成,中等大至稍大。菌盖直径4—6厘米,呈扁平至稍扁平,表面淡褐色至褐色至深肉桂色,中部往往有深色鳞片,而边缘常有污白色毛状或絮状鳞片。
高丽纸俗称红辛纸、毛头纸,迁安造纸始于汉代,兴于明,至清末李显廷将造纸技术逐步完善,达到极至。迁安的书画纸、高丽纸蜚声海内外,上世纪80年代一度有“南宣北迁”之称。
路北剪纸(2009年入选唐山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已有千年历史,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
迁西大福影是唐山皮影戏的一个重要分支,大福影的产生缘于民间祈福,故称“福影”。早期大福影演出多在白天,借日光显影,多为富家酬神还愿,祈福纳祥、消灾避祸、尊仙敬神,祈求风调雨顺、富贵平安。
遵化皮影戏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更是到了鼎盛时期,同时演出的皮影剧团多达七十多个,皮影艺人有几千之多。在文艺生活匮乏的年代,皮影戏大大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
迁西板栗,又称京东板栗,外形玲珑,呈红褐色,有浅薄蜡质层,鲜艳而富有光泽;果仁呈米黄色,内皮易剥,肉质细腻,糯性粘软,甘甜芳香,营养丰富。
在迁安市建昌营西街,原大西门里路南,有一条小胡同,人称“仁义胡同”。此胡同宽1.1米,两人相对仅可擦肩而过。据说,原先西大街与其南面的鸡市街本不想通,有了这条胡同以后,两街才沟通了。胡同内铺地面的石头是明代建筑用的条石,展示着明代建昌营石材建筑技术,见证着古镇悠久的历史。
唐山酥糖是河北省唐山市地方传统名吃,拥有上百年历史,入口非常香甜酥脆,余香沁人心脾,且营养丰富,连没牙的老人和小孩也极爱食用。
老马识途其实这一典故就发生在河北省迁安市的龙(泉)山脚下滦河岸边。
迁西县新集大凤凰山庙会历史悠久,始于清朝乾嘉时期,初始的主要目的是为观音菩萨庆生。庙会一般从农历二月十五开始,至二月二十一结束,历时七天。期间主要活动有:花会、戏剧、杂技、马戏、歌舞、特色美食、百货售卖、礼佛朝拜、登山踏青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