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逛东陵的人,多数都带着好奇的心情,想要看一看太后陵(指慈禧陵)内‘‘凤引龙’’的图案。人们见了这些别出心裁的杰作,都想知道其中奥秘。
遵化铁画又称遵化铁花,它最初流行于清代宫廷皇室,随着清东陵的修建开始流入遵化,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相传清东陵修造竣工后,统治者担心金碧辉煌的建筑群遭受风沙污染而褪色,有损皇家的尊严。
古船模制作技艺是始于宋代的一门老手艺。那时的工匠,为了造船更精确,会事先制作出船的模型,然后依据模型和图纸再进行施工。
漆器髹饰技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具有八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
遵化板栗,栽培有2000多年的历史,以坚果玲珑、肉质细腻、 涩皮易剥、含糖量高、糯性强、富含多种营养成份著称。每百克果肉含糖20克,淀粉52克,脂肪3.05克,蛋白质7.8克,还含多种维生素等其他成分。
迁西棋子烧饼,经传统古老的制作手法,严格精准的优质配菜,咬一口,真是鲜香四溢、唇齿留香。
高丽纸俗称红辛纸、毛头纸,迁安造纸始于汉代,兴于明,至清末李显廷将造纸技术逐步完善,达到极至。迁安的书画纸、高丽纸蜚声海内外,上世纪80年代一度有“南宣北迁”之称。
铁厂飞钹自明末一直流传,清朝晚期时最为兴盛。每逢丰收、庙会、过节人们都要表演飞钹,它是农村民间文化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铁厂飞钹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表演曲牌及套路基本为当地所特有。
在迁安市建昌营西街,原大西门里路南,有一条小胡同,人称“仁义胡同”。此胡同宽1.1米,两人相对仅可擦肩而过。据说,原先西大街与其南面的鸡市街本不想通,有了这条胡同以后,两街才沟通了。胡同内铺地面的石头是明代建筑用的条石,展示着明代建昌营石材建筑技术,见证着古镇悠久的历史。
党峪村始建于唐朝。村西有一最高峰名叫大堡子山,山顶上建一山寨,名叫党家寨,山大王为党氏三兄妹,即党龙、党虎、党赛花。
乾隆八年的清明节,乾隆皇帝照例陪母后来东陵祭祖。夜里,他忽然忆起先祖康熙皇帝的那首《由鲇鱼石出关观瀑布水》七绝诗来,以为景致不错,就打算去观赏那一段长城内外的胜景。
迁西栗蘑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铁、硒、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氨基酸。迁西栗蘑子实体肉质,短柄,呈珊瑚状分枝,末端生扇形至匙形菌盖,重叠成丛,大的丛宽40厘米-60厘米,重3千克-5千克;菌盖直径2厘米-7厘米,灰色至浅褐色。
迁西大福影是唐山皮影戏的一个重要分支,大福影的产生缘于民间祈福,故称“福影”。早期大福影演出多在白天,借日光显影,多为富家酬神还愿,祈福纳祥、消灾避祸、尊仙敬神,祈求风调雨顺、富贵平安。
遵化皮影戏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更是到了鼎盛时期,同时演出的皮影剧团多达七十多个,皮影艺人有几千之多。在文艺生活匮乏的年代,皮影戏大大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