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晋中一带,场面宏大,气魄雄伟,铿锵激扬,振奋人心。威风锣鼓一般人数不少于30人,分两列站在汽车上,演员一律为古装武士打扮,个个表现的骁勇精悍,置大鼓两个,每鼓由四人同打,两列之人击大钹,乐曲由一人挥旗指挥。
挠阁由上下两人表演,下由一男性青壮年双肩缚有一特制铁架,架上再缚一男(女)稚童,扮演《白蛇传》、《唐僧取经》、《翠屏山》等节目。童者彩衣彩裙,头戴花帽花冠俊扮。女角往往在裙后翅出两只“小脚”,文革时,小脚被革。
广灵画眉驴,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广灵画眉驴,体格高大,结构匀称,肌肉丰满,鼻梁平直,眼大微突,两耳竖立而灵活,背部宽广平直,腹部充实,四肢粗壮,蹄质坚硬,尾粗长。
"抿面":用冷水将豆面搅和成软糕状的面丝,分成适当的块儿,放在"抿面床子上"(用铜或铁制成的床底,布满小孔的工具),将"面丝"抿于汤锅中成短粉丝状的一种面食。亦为豆面之代表饭,通常人们所说的吃"豆面"即指"吃抿面"。
道士窑位于新荣区采凉山下、万泉河畔的一个村庄,道士窑羊肉质鲜嫩,纤维细软,脂肪含量低且覆盖均匀,历史上曾是皇家贡品,远近闻名。
云州区百草羊肉肉质鲜嫩,味道纯正,无膻味,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滋味醇正肥嫩香烂,尤其是“盐煎羊肉”为本地一绝,具风味。羊杂把羊头、蹄、心肝、肠肺以及羊血洗入锅内,放一块羊尾油,还可另加细粉条,煮好令人垂涎欲滴。
浑源扇鼓又名喜乐、迎春鼓。相传,浑源等县民间自古就有击鼓迎春的习俗。春耕前,民众手持羊皮圆扇形手鼓,且敲且唱,祈求消灾免病,故名喜乐和迎春鼓。以后巫婆、神汉将手鼓作为驱邪的工具,且歌且舞,俗称“跳大神”。
生长在马头山和助马堡地带的山丹丹花是新荣人的象征之花。山丹丹花虽默默无闻地生长在荒山野旷之中,不用人浇灌,不引人注目,很少被人发现。而却以自身顽强的生命力,体现自身的价值。山丹丹花瓣可点缀食品而供人食之。山丹丹花根刨起来可入药为人治病。
大同的庙会繁多,有些庙会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前,有些则至今仍然存在。每年,从旧历正月初八到上华严寺游八仙开始,二月初三有帝君庙会,三月初三有曹夫庙会,三月十八有娘娘庙会,四月初八有奶奶庙会,四月十五有鲁班庙会...等等,庙会可谓多矣。
五香瓜子是广灵县的著名产品。广灵县生产的葵花籽,是有名的士特产品,颗粒大、籽仁饱满、品质优良。葵花籽经过腌煮加工、凉干、搓皮后,嗑起来干脆喷香,深受群众欢迎。
一天,他们千里迢迢来到盘山地界,按下云头,睁眼一望,不禁同声赞道:“啊,好一派瑶池仙境!”只看岩石奇挺,峰峦叠嶂,群峰环绕,恰似一个天然的大盆儿;盆中翠绿欲滴,泉泄涧底,如蓬莱仙景一般。
流传在天镇县境内的 “查灯”,是一种传统的地方色彩浓郁的小型乡村群众文化活动形式,群众喜闻乐见。解放后,随着现代文化形式的发展,“查灯”受到冷落。但在一些村庄,仍然在传承着这一活动,表现了她顽强的生命力。
孤山奶奶庙庙会日历史悠久,影响力较大,特别是每年农历四月初八都要举行奶奶庙会,主要开展祭祀地方神孤山奶奶、晋剧演出、民间艺人的演出杂耍和物资交流,附近村庄甚至全国各地的老老少少、善男信女都来这里焚香烧表,祈子求孙,或许愿让圣母保佑香烟不断者,人数甚多。
浑源骆驼界是山西著名的传统小吃,塞北饭麦的重要产区,其粒籽大皮薄,其粉细腻精白,其味可口浓香,民间俗称骆驼界莜面“男人吃了力量,女人吃了漂亮”。
灵丘大蒜产于山西灵丘,在夏季凉拌冷菜和凉拌面食中酌加此品,并能“解暑气”,增加食欲,促进人体健康。具有防癌、抗癌,减缓老化和保持健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