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社会的产物,既有历史的继承,又有时代的特征,既反映出民族的传统,也反映出时代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纵观台安地区的地名,也有其自身的特色,其特征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于家蜜薯产于千山区大屯镇于家沟村,土地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蜜薯以香、甜、软、糯著称,富含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粘液蛋白,营养价值极高。
岫岩皮影戏在明清时期传入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地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早期皮影表演为“独影”形式,清代同治年间形成“溜口影”,民国后演变为“翻书影”,现在岫岩皮影戏仍保留了部分“溜口影”的原始形态。
牛庄馅饼是辽宁省海城市传统美味食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馅大皮薄、外焦里嫩、肥而不腻、香而不杂。牛庄馅饼作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上百年的历史传承,以其传统精湛的制作工艺、酥软香脆的独特口味成为北方饮食文化中的一朵靓丽奇葩。
张荒古渡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1991年8月,张荒地辽河大桥竣工,张荒渡口完成了历史使命。 2014年开始,为挖掘辽河台安文化旅游区历史, 台安县陆续在古渡遗址位置修建了青石广场、木牌坊等,并对河道岸坡进行了防护。
雪庵是元代人,家住沟家寨村。雪庵从征10年。一日归家,时已半夜,借着月光从窗外窥见其妻与一少年同床共寝,心中大怒,顿起杀机。
岫岩单鼓是流传于岫岩民间的一种古老的祭祀习俗,俗称“烧香”,满族称为“旗香”,汉族叫“民香”。岫岩单鼓自明末进入岫岩以来,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台安杨府回民大包子,鞍山人知道的不多,但在台安那可是吃出来的品牌。面皮细软洁白,馅料香滑不腻,汤汁丰腴,食之唇齿留香、润泽肠胃,是台安地区清真食品的杰出代表。
辽五味子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抗疲劳、提高免疫力的功效。辽五味子因皮薄、肉厚、粒大、药用成分高而著称。出口销售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地区,成为岫岩地区的特色产品。
枫叶肉干为鞍山的一种美味美食,按其加工工艺属肉脯,成品为盒子小包装,美观大方,色泽透明发亮,呈枫叶红色,切片均匀,色香味美,有嚼劲,余香味沈,甜中有咸,咸中带甜,咸甜可口,具有南味食品特点,也适合北方人的口味。
岫岩绒山羊原产于辽宁省东南部山区步云山周围各市县,属绒肉兼用型品种,是中国绒山羊品种中产绒量很高的优良品种。该品种具有产绒量高,绒纤维长,粗细度适中,体形壮大,适应性强,遗传性能稳定、改良低产山羊效果显著等特点
富家镇的龙凤台的鸭蛋远近闻名。鸭蛋绿皮、个大蛋黄呈赤红色,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驰名省内外。清代,这里的鸭蛋大量进京献给皇帝食用,以后皇帝封此为“龙凤台”。
岫岩素有“蚕乡”之称, 岫岩境内柞树丰富,多自然生成。品种有蒙古栎、麻栎、菠萝栎等。
唢呐咔戏是台安县的一种重要的民间艺术,已有三百余年历史,所谓唢呐咔戏就是吹唢呐加上嗓音唱出的戏。台安唢呐咔戏源于山东、河北一带,清代时传入台安,与台安文化相融合后逐渐发展为台安唢呐咔戏。
岫岩满族民间刺绣制品多为生活实用品,主要包括绣花衣、绣花鞋、绣花帽及荷包、烟袋、腰褡、钱褡、披肩、绑带、枕头顶、桌围、床罩等。岫岩满族民间刺绣流行于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一带,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