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刹山酒业集团的前身“永隆泉烧锅”始建于1807年,乃张家酒传人张嘉久所建。是一个拥有二百余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铁刹山系列酒以东北优质高粱为主要原料,结合传统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精酿而成,具有传统的民族特色的地方品味。
“扒三白”是辽宁经典名菜,因其烹饪技法为“扒”,主要原材料为鱼肉、龙须菜(罐装芦笋)和白菜,故而得名“扒三白”。 “扒三白”造型清丽、味道鲜美,烹饪过程极具美感,深受来沈宾客青睐。
本溪县具有“春食山野菜,秋品食用菌”的民俗。本溪县野生食用菌资源十分丰富,有红蘑、榛蘑等10余个品种。夏秋时节,是本溪县食用菌大批上市时节,也是品尝食用菌的最佳时节。大小餐饮将食用菌精炒细做,口味十分鲜美,深受人们喜爱。
桓仁满族自治县境内浑江的支流有一条富尔江,传说老汗王登基那阵子,坑火洛里住着一户姓富的爷俩,父亲阿玛是汗王部下的一员将领,骁勇善战,女儿富尔耶娜正值豆蔻,长得花容月貌。这一年,明朝总兵吴三桂率兵来讨伐。
桓仁大白桃在我县已有80多年的栽培历史,一向以果大、色美、味好、质优而誉满全省。桓仁大白桃,果形圆形、着色好、外观美、个大、汁多、味甜,果肉细腻多汁、乳白色、粘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6%,最大个重500-600克,每年8月上旬登市。
连山关刺五加具有药食两用性,其嫩茎叶可食用;叶可制茶;根、茎、果、皮均可入药,深受广大林农喜爱。本溪县地处长白与华北两大植物区系过程带,物产丰富。野生药材有114个科、970个种,名贵中药材有300多种,是东北重要的中草药宝库。
古时候,桓仁属渤海桓州,无官署。境内婆猪江飞波卷浪,兀刺山耸峙如屏,山环水绕,风光秀丽。据说这一年,朝廷里有一个姓终的芝麻官,信马游缰来这里游玩,见这地方漂亮就不走了,不久被封为知州,当上了州官大老爷。
蝲蛄豆腐原料采用对栖息条件极为苛刻的野生蝲蛄为原料而经过特殊工艺制作的美味菜肴,虽然称为蝲蛄豆腐,但是跟“豆”却一点也不沾边,可能是制作的工艺上,与豆腐相似吧,“蝲蛄豆腐”制作技艺传承,已有上千年历史。
冻梨是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特产。由花盖梨,秋白梨,白梨,尖巴梨冰冻而成,食用时,将冻梨置凉水中浸泡,待化透后捞出可食,化透的 冻梨,甜软多汁,清凉爽口,饭余酒后,吃上几只,颇为惬意。
本溪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烤豆皮的身影,是本溪的街角著名小吃,本溪的豆腐皮跟一般的干豆腐,涮火锅的油豆皮都不一样,尤其是夜市上,烤豆皮更是供不应求,受到本溪本地人和游客的喜爱。
本溪猕猴桃,盛产于明山区,甜软甘美,是世界上一种新型水果,内含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含量更高,比一般水果高20到30倍,每百克鲜果含维生素C达到165.9毫克,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矿物质、葡萄糖、柠檬酸具有防止高血压,肝炎等药用价值。
据说很久以前,在桓仁境内山青水秀的南边什哈达村有一个叫佟小兰的姑娘,谁也比不上她美丽俊俏,谁也比不上她心灵手巧,她绣的花鲜艳夺目,清香扑鼻,蜜蜂围着歌唱,蝴蝶也来翩翩起舞。她做的衣服,穿上合体,风里来,雨里去,打不湿,磨不烂。
桓仁红松籽,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特产,松子既是美味食物,又是食疗佳品,松子仁含有10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份,具有独到的营养保健功能,故有“长生果”的美誉。松籽仁中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大量的Ve成份和内含丰富的维生素A和E及人体所需的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还有其它植物中所没有的皮诺敛酸等。经常食用可预防心脏病;降低血脂,软化血管,滋颜美容。
相传在柳条边外兀刺山下,婆猪江畔有个南边什哈达村,村里有个郎二爷,60多岁了,是正儿八经黄旗人。郎二爷的祖先在兴京考过官,但传到他这辈已经因为郎二爷年轻时误闯过皇山打猎,犯了皇禁,便躲到南边什哈达这儿,置了几十亩山地,拴了一挂马车过日子。
辽砚板扇产于辽宁省本溪市南芬区,在制作过程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相结合,使之雕、镂、剔、透工艺精湛,既不失传统之美,又具现代之风格,使辽砚板扇这一中华瑰宝再度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