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香椿是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的特产,属楝科多年生落叶乔木,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被誉为“树上蔬菜”,郧西香椿的食用部分为长10-15厘米的嫩梢,叶柄粗壮脆嫩,叶片紫红,色泽鲜亮,香气浓郁,风味独特。
郧西黄姜,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郧西黄姜的地下茎部富含皂甙,经加工可生产水解物、皂素、冠心宁、双烯、黄体酮等一系列产品,是生产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原料,被誉为“药用黄金”。
郧西三弦也叫“曲子”,就是用三弦弹唱郧西地方民间小调,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初,郧西把它搬上文艺舞台。郧西三弦以三弦为主要乐器,与当地方言结合而成,由坐唱发展为说唱、表演唱、伴舞唱等。
织女凉粉是湖北郧西地区的特色小吃,以当地特有的“神仙叶子”(豆腐柴或双翅六道木的叶子)为原料制成,具有清热解暑、解毒活血的功效。
真武酒是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的地方名酒,由十堰真武酒业有限公司生产,其历史可追溯至1968年成立的原郧西县国营酒厂,其酒浓香悠长、绵柔醇厚,兼具传统浓香型白酒的浓郁与现代工艺的细腻。
鱼羊一锅鲜,是郧西县的地方特色菜,创造性的把鱼的鲜味加上羊肉的香味混合到一起,鱼吸收羊的浓香,羊吸收鱼的鲜甜,去膻去腥,鲜上加鲜,色香味俱全。
上津火龙灯会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融龙、狮、灯、舞火于一体,每年都会吸引鄂豫陕周边万名群众“逐龙”,祈祷新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板桥豆腐干发源于郧西县千年古镇羊尾镇,曾是明、清两代朝廷御用贡品。需经过水洗、浸泡、细磨、过滤、烧煮、包扎、压榨、囟制、晾晒等十几道加工工序,是鄂西北地区宴席珍品和馈赠佳品。
郧西马头山羊是湖北省郧西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羊肉出肉率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膻味,蛋白质含量也高,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很低。
神仙豆腐是郧西的一种特色小吃,性甘味苦,是用该县境内高山上的一种野生灌木树叶加淀粉做成的。夏季吃“神仙豆腐”具有清热解暑、润肠通便等功效,色泽碧绿、口感滑嫩,是鄂西北地区的夏日消暑佳品。
郧西七夕是盛行于湖北省郧西县境内汉江、天河与金钱河流域的民间节庆习俗活动,以“请七姐”为主要仪式。郧西七夕文化,是以牛郎织女传说为根基,以忠贞爱情为主线,以乞巧祈福为表征,以实物遗存为载体,以郧西天河为标志,囊括故事传说、实物遗存、七夕民俗等丰富内容的地方传统文化。
郧西核桃是湖北省郧西县的特色农产品,郧西核桃栽培历史悠久,已有200多年历史。郧西核桃以个大壳薄、仁肥味美、营养丰富著称,郧西核桃的肉质肥厚细腻,香脆味美,是秦岭南麓生态优势孕育的“金果果”,深受消费者喜爱。
郧西送寒衣,与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相关,通过焚烧纸衣寄托对逝者的哀思,2013年列入省级非遗。郧西送寒衣习俗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传,这一习俗起源于秦朝孟姜女为丈夫送寒衣的故事。
郧西花馍又名面花,在中国黄河流域和陕西关中地区流传甚广,湖北口回族乡做花馍的习惯是从陕西关中地区传承过来的。郧西花馍的造型丰富多样,包括花、鸟、虫、鱼等自然元素,以及龙凤、虎头、石榴、桃子等吉祥图案。
郧西县景阳乡位于汉江之滨,境内有一条 “骡马古驿道”。早在唐朝初期,流放者带来的宫廷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说唱文化。
郧西杜仲是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的特产,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以树龄10年以上、胸径达15厘米以上的杜仲干部树皮为原料。杜仲除了是药用价值高的中药材外,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