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西来桥镇舞龙传统由来已久,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它是集武术、舞蹈艺术、民族鼓乐等综合因素于一体,通过鼓乐的击打节奏将武术和舞蹈有机结合起来。
“汉韵二胡”制作技艺起源于清顺治年间,历经百年沧桑,“汉韵二胡”琴体采用黑檀、老红木、紫檀木等名贵木料,通过纯手工刨、锯、打磨、抛光等工序制作而成。制作出来的二胡具有无噪音、音量大、声音通透、爆发力强等特点。
茅山大刀豆腐用陈年老卤泡制,经油炸辣汁,色质金黄、外脆内嫩、异香扑鼻、相传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上宝华”时遍尝美食,却对其情有独钟,盛赞美味。
宝堰米酒又称为“三仙酒”,源自清代,当时家家有作坊,户户有酒缸。宝堰米酒色泽淡黄,黄中透红,色泽均匀,无沉淀。品尝米酒,入口后有一股淡淡的酸味,酸中透着香、无苦无涩、气味醇正、味美可口。
燕子窝狮舞是燕子窝山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狮舞在旧时称"太平乐",而到了唐代时更得到广泛的发展。
扬中箫笛在造型上,有一种流动的韵律感,加之笛身雕有精美的书法、绘画作品,并配上缠线、配饰等外在装饰,乐器显得非常精致。
古琴斫制技艺,第六批镇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斫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技艺,远在唐代就已十分精湛。
镇江城东,有座梦溪园,是宋代大科学家沈括晚年定居京口的住宅。
大麦粥绝对是丹阳的一大特色。在丹阳家家户户都有喝大麦粥的习惯,特别是夏天,来两碗冷大麦粥,比喝其他饮料不知要强多少倍。
丹阳酒最早的文字记载为晋代王嘉的《拾遗记》,该传说又以南朝梁武帝萧衍《舆驾东行记》的记载最为典型。南北朝时“曲阿美酒”开始风靡大江南北,元代时已作为贡品献入皇宫,故有贡酒,宫酒之名。
扬中有着悠久的舞狮传统,扬中九狮图起源可追溯至清同治年间。在各种节日、庆典仪式、集市开张、聚会联欢等民俗活动中,“九狮图”都要大显神通,大助其兴。
丹阳书画装裱修复技艺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手工艺,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享有盛名。
扬中竹编起源于宋朝,由外地移民引入。扬中竹编创作的内容丰富广泛,名人书画、头像、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帝王将相、神佛众生都能通过竹编展现其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情态来,可谓是手工技艺一绝。
鮰鱼狮子头制作:取鮰鱼肉,制作茸调味,制成形似雄狮的头,清炖45分钟配以西兰花点缀。其形美观大方,营养丰富、口感细嫩、创意新颖,顾客赞不绝口。
虎头鞋是一种中国传统民居手工艺制作的童鞋,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