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祖师信俗发祥于安溪清水岩,至今已流传900余年。据民国十五年(1926)版《清水岩志》记载,清水祖师原名陈荣祖,自幼落发为僧,法号普足,又称麻章上人,为北宋名僧。
杨梅云溪刻纸起源于云溪每年的元宵节期间(农历正月十五、十六日)在云溪村为活动固定日,在本地的民间礼俗庆典活动中,纸龙纸狮表演必不可少。
安溪关帝信俗源于安溪县湖上乡盛富村境内铜锣寨上的铜锣庙,经历四百多年的传承。相传举口村崇拜的关帝香炉飞往铜锣寨,百姓认为是关帝显圣,自寻圣地,于是就在铜锣寨上用石头砌成石龛奉祀关公。
保生大帝信俗,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民俗,保生大帝信仰在民间流传已近千年,仅台湾就有分庙五百多座。保生大帝是闽台两地数千万闽南人的健康守护神,其药签中的一些医学验方是中医药宝库的珍贵遗产,其独特的信仰信俗和健康、慈济、和谐的文化精神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糯米大肠,是一种富有创意且携带方便的米类加工品,是德化很普遍的一种小吃。上菜时把白糖盛于小碟,食时醮糖即可,这样做出来的糯米肠软嫩,肥而不腻,冷食热食均可。
德化黑鸡,福建省德化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德化黑鸡特点:肉质细嫩、清香甘润、味道鲜美,因含有极高滋补药用价值的黑色素而得名。
高甲戏是安溪宝贵的文化遗产来自民间草根,是闽南诸剧种中流播区域广,观众面多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安溪高甲以“丑角”表演为主要特色,表演风格更是自成一体。
金线莲是德化县的极稀有的野生山珍极品,它在民间使用范围较广,素有“药王”、“金草”、“神药”、“乌人参”等美称。经有关部门测定发现,金线莲中氨基酸组成、成分、含量及抗衰老活性微量元素的含量均高于国产和野生西洋参。几百年来作为民间常用草药。
德化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德化梨果形端正,圆形或高桩圆形,果面光滑,浅绿色,果锈少或无;果肉白色、肉质脆嫩化渣,多汁味甜爽口,可食率高。其典型的品质特征:皮薄色绿、脆嫩化渣、多汁爽口。
福前芦柑,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福前芦柑,果实硕大,皮薄、色泽橙黄,甜度高,果肉细嫩、汁多,维生素含量丰富,耐贮存,广获消费者好评和市场认可。
安溪县的竹藤编织工艺,讲究精致、美观、耐用,用途广的特点。主要原料有毛竹、部分木料(如编织各色瓶的模具)和海南藤、龙须藤、猫儿藤、本地山藤,以及各色染色料、淳酸清油等。
“湖上宋江阵”为泉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明朝末年至清初,由于倭寇频繁骚扰,加上各地反清复明的起义斗争、自然灾害,使政局动荡不安,湖上乡铜锣庙八社畲、汉两族百姓为了自卫防身,纷纷加入习武的行列,组织宋江阵。
赤水煎粿,德化县的传统小吃之一,有“泉州肉粽,赤水煎粿”的谚语。赤水煎粿选用上等白米浸泡制浆,再调以佐料蒸熟,再切块油煎而成。可根据喜欢的口味醮辣椒酱、醋、酱油等食用。
圆仔汤,德化的风味小吃。用糯米制成的圆仔营养丰富,为暖胃散寒之品。圆仔还代表吉祥如意。
红菇又名葡酒红菇,是一种由椎、槠、栲等树木的叶腐烂,并与根系共生的真菌,系珍贵的野生食用菌,夏、秋季生于林间腐植层地带,德化野生红茹素有天然营养珍品之美誉,目前尚无法人工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