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德化梨果形端正,圆形或高桩圆形,果面光滑,浅绿色,果锈少或无;果肉白色、肉质脆嫩化渣,多汁味甜爽口,可食率高。其典型的品质特征:皮薄色绿、脆嫩化渣、多汁爽口。
安溪辇轿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品种繁多,高低等级落差大,高、宽、重量都有严格的约束,每个地区也有一定得差别,材料一定要优质。神轿的结构主要以打洞接榫为主要结构,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木质结构几千年的传统技艺和精髓所在。
安溪蓝田张氏毛笔制作始于1573年(明嘉靖五十二年),选料考究,具有“圆、尖、健、齐”的特征。其祖传毛笔制作技艺独特,历史悠久。
安溪南音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之一。它起源于唐,形成于宋,主要流行于闽南及台湾、南洋群岛等华侨居住地区。安溪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被称为传统音乐文化的“活化石”。
三通鼓是德化县传承打击乐的典型代表,在演奏形式上可分为“大三通”和“小三通”。三通鼓从后唐开始发源于中原地区,南宋之初传入德化,三通鼓演奏时以鼓为主,鼓点清新,曲式较简练,节奏简单,板式古朴。
德化烤肉饼: 土烤箱里做出限量版美味,自制“烤箱”做出独特的美味,说起肉饼,很多人会想到那令人垂涎三尺的香味,凡是吃过的人都啧啧称赞。这种肉饼色泽金黄,嫩脆香甜,馅料鲜润味美,堪称一绝。
安溪山格地理、气候、土壤等条件,造就了其独有特性:久煮而不散、温补而不骤、长食而不滞、常食常近、循循渐进、药食同用,被历代医家奉为至上补品,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一带享有盛名,是滋补常药,也是赠送亲友的珍贵礼物。
安溪县剑斗镇仙荣村的“迎亲队”历史悠久,经久不衰,其渊源年代失稽。据传,当时了为民俗乡例、庙会活动,便编排扮演各种故事,来增加节目的热闹气氛,“迎亲队”便是其中一种节目。
龙灯是龙涓乡山后村独特的节日活动,山后独特的龙灯,每逢农历正月十二日夜间开展迎龙游村活动。
德化黑兔富有弹性,有鲜兔肉的气味,无异味;煮沸后肉汤澄清透明、软嫩鲜香,脂肪团聚于液面,具有四高三低特点,即高蛋白、高赖氨酸、高消化率、高烟酸、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并且含有一般家兔没有而人体又不可缺少的双向调节元素—黑色素,享有“美容肉”的称谓,在市场上广受欢迎。
安溪黄金桂是以黄旦品种茶树嫩梢制成的乌龙茶,因其汤色金黄色有奇香似桂花,故名黄金桂。条索紧细,色泽润亮金黄,香气带桂花香,滋味醇细甘鲜;汤色金黄明亮;叶底中间黄绿,边缘朱红,柔软明亮。
赤水煎粿,德化县的传统小吃之一,有“泉州肉粽,赤水煎粿”的谚语。赤水煎粿选用上等白米浸泡制浆,再调以佐料蒸熟,再切块油煎而成。可根据喜欢的口味醮辣椒酱、醋、酱油等食用。
美湖米粉松软、流香可口、有弹性,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大家喜爱。选用当地优质稻米和地下泉水,经淘洗、浸泡、磨浆、蒸粉、压片(挤丝)、复蒸、冷却、干燥等多道手工工艺精制而成。
高甲戏是安溪宝贵的文化遗产来自民间草根,是闽南诸剧种中流播区域广,观众面多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安溪高甲以“丑角”表演为主要特色,表演风格更是自成一体。
棘胸蛙是德化山区特有的名贵产品,当地人俗称“石冻王”,其肉多且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对环境要求也极为苛刻。现在已实现了规模化生态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