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槐猪也被称为乌猪,是上杭县优良地方猪种,一千多年前,当地百姓为了满足吃肉和吃油的需要,开始饲养槐猪。至2022年底,上杭县全县槐猪商品猪存栏2.2万头,出栏2.8万头,产值达0.7亿元。
武平酸枣糕又称野山枣糕、山枣糕,野生酸枣又叫擂枣、禅果、馋果,产于我国云南、江西、福建、四川等地。武平东留酸枣糕纯手工制作,色泽透明,美似琥珀,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是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
魏侃夫,名锦舒,元朝进士,祖籍山东,后定居武平县万安镇。元末至正年间(1341—1368年)任武平县县尹(县令)。期间他勤政爱民、正义廉洁、崇儒兴学,深受邑民爱戴;卸任后择居城北刘坊镇(今万安镇),见时局混乱,召乡贤构堡自保,被人诬告“私筑王城”,为救了全乡,他一人担责遭受剥皮酷刑;昭雪后被追认为光禄大夫,并荐为土地隍公,当地百姓尊为“剥皮公爹”,每年祀日都要举行隆重祭祀活动,历经六百余年不衰。
“九连环”是流行于福建省长汀县的一项客家歌舞。其曲调欢乐轻快,舞姿活泼生动,道具响声清脆,队形变幻多端,是长汀人民喜爱的客家歌舞之一。
永福高山茶属台式乌龙茶,因产自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永福镇而得名,种植的高山茶茶树品种主要有软枝乌龙、金萱、翠玉、四季春等,其中,以软枝乌龙茶种植面积最多,是大陆最大的台湾软枝乌龙茶生产基地。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是妈祖诞辰日,漳平市永福镇都会举办纪念妈祖文化节,全镇一万三千多户人家齐聚妈祖庙前,设坛、摆供、祭拜,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弘扬妈祖“大爱无疆”“乐善好施”“济困危”“真、善、美”等精神。
上杭客家崇宗敬祖习俗丰富多彩,主要体现在宗族联谊,寻根问祖、认祖归宗、祭拜宗祠先祖,修编族谱、宗谱、祠谱各族都有自主创立传承至今的族规祖训字辈等,堪称崇宗敬祖的礼仪之乡。
白头公糈是长汀客家独具特色的地方小食,软糯鲜香可口,具有一股淡淡的白头公草味。食之具有和血补中,顺畅通便、益气生津,对高血压、及肠胃疾病亦具食疗功效。
汀州玉扣纸是福建西部汀州(今长汀县)地区自古出产的一种珍稀的竹制纸,因环境优良、原料考究、工艺特殊而洁白清韧、扣之如玉,故得其名。
漳平青仁乌豆产于福建省漳平市,栽培历史近百年,漳平青仁乌豆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食用滋补保健,具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等功效,故又名“清凉乌”,可入药。
根据清代刻书中心刻工记录,武平刻工数据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木刻艺术它是一门集多种艺术元素于一体的艺术门类。融合传统刻字、篆刻、绘画、版画等相近艺术总类于一体,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饭苞是过去上杭客家山区农民外出劳作必备的日常生活用具,主要用于箪饭、装种子等。草编饭苞全手工制作,工序流程是:起底花、壁花、斗底。古炉工艺大师罗周桢可编出七十二种斗底工艺,并能在饭苞壁上能编出“福”、“喜”等吉祥字样。
姜鸡是闽西极为盛行的风味佳肴,以姜和鸡烹制而成。二者溶为一体,形成一种浓郁的香辣型美味,醇香袭鼻。它用姜极多,然而多不辣口,其汁渗透鸡肉,使之格外鲜美柔嫩,甘爽宜人。
黄粄是武平传统客家小吃。黄粄的食法很多,可以酿、蒸、煮、煎、炒,还可以切片晒干,暑天时,用来煲糖或煲咸蛋,清凉解暑。蒸软的黄粄片,蘸上蒸腊味时漏下的油汁,风味独具一格。
“汀州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宋,发展于明,鼎盛于清,至今已有八百年之历史。木版年画具有鲜明的客家地方色彩,它有着淳朴、粗犷,原生态的艺术韵味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