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厅十八井”为闽西客家富裕家庭的典型民居样式。“九厅十八井”的显著特征一是面积大,一般在数千平方米上下;二是左右对称布局;三是以木结构为主;四是 “三合土”地面;五是注重安全,面积较大的“九厅十八井”内往往有水塘,以作救火水源。
武平民俗绝技,主要流传于永平乡中湍村。中湍村,是一个距离武平县城三十余公里,人口逾千,以兰姓为主,历来以民间绝活著称。中湍村民俗绝技表演始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
漳平青仁乌豆产于福建省漳平市,栽培历史近百年,漳平青仁乌豆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食用滋补保健,具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等功效,故又名“清凉乌”,可入药。
黄粄是武平传统客家小吃。黄粄的食法很多,可以酿、蒸、煮、煎、炒,还可以切片晒干,暑天时,用来煲糖或煲咸蛋,清凉解暑。蒸软的黄粄片,蘸上蒸腊味时漏下的油汁,风味独具一格。
武平猪胆又叫武平猪胆肝,是福建省武平县客家人创制的名优特产,“闽西八大干”之一。主要食材有糯米猪肝、猪胆、五香粉、高梁酒、八角茴香、白糖、甘草。
长汀客家菜选料讲究,注重原料的性质、用途、产地、时鲜。刀功招式,因料而异、因菜而异,讲求造型和特色。长汀客家菜系列有:家畜肉类、家禽肉类、水产类、山珍类、蔬菜类、豆腐类、药膳美、素菜类、风味小吃类等10多项门类。
四都镇渔溪村"打菩萨"习俗是每年正月十二开始到十六结束。相传下来到现在已经有500多年历史了。它的目的是祈求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国泰民安,而到了当代,它成为客家人力与美的象征,它成了闽西客家民俗的重要符号之一。
上杭南阳花灯的习俗已历经几百年,长盛不衰,秉承了均德公后裔“花发千枝归一本,水流万派总同源”的古老训示,见证了宗族延续过程中的荣辱兴衰,至今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两天仍保持民间“闹花灯”这一传统的群众性文艺活动,更吸引了邻县、邻乡、邻村等多达上万人前往观赏。
梨岭山歌是客家山歌的一种,是客家人传承了中原古代《诗经》的风格,在传承中汲取地方歌谣的营养,逐步发展起来的歌谣。山歌的形式与客家民系的形式紧密相连,因此,山歌也是有千余年历史的民间音乐。
宣和米冻是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客家人的传统美食。制作宣和米冻,需要用早稻米、槐米、黄金树等材料。宣和米冻的吃法多种多样,可炒,可油煎、也可煮汤或作火锅料,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风鸭是一道龙岩人喜爱的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肴,龙岩的风鸭当属新罗区万安镇的最有名。每年农历十一月底,天气寒冷,天气晴朗下霜的天气,就可以做风鸭了。由于万安特有的气候条件,做出来的风鸭深受龙岩人的喜爱,每逢过年,龙岩人都会买上几只,品尝着大山里的原始风味。
红菌豆腐渣产于福建省武平,经过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的菜肴。无论是煮肉、煮豆腐还是一秀蔬菜,放一点红菌豆腐渣,那就是好吃又不寻常,而且价格很低,所以深受人们喜爱。
白斩河田鸡是汀州客家的一个大菜,在长汀有“无鸡不成宴”之说。以其“香、脆、爽、嫩、滑”等特点。鸡头、鸡瓜、鸡翅更是下酒好料。俗语云:“一个鸡头七杯酒、一对鸡爪喝一壶”之赞誉。
长汀豆腐圆是长汀家喻户晓人人喜爱的一道美食,也是宴席中必不可少的菜肴,它“白如凝脂润如玉、入口软糯又滑嫩”老少皆宜,还是海外游子难忘的乡愁。
永定牛肉丸系闽西“八大鲜”之一,为永定特色传统美食,永定牛肉丸在闽西久负盛名。是用上等新鲜牛肉和其它食材制作而成,味鲜爽口,食而不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