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各地往日过大春、小春、天花时,有“送水”习俗,亦称之送天花娘娘。
阳新湖蒿是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的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湖蒿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无公害优质特色蔬菜,去叶取其茎杆,或凉拌,或炒肉丝,或炒腊肉,便可制成餐桌上的优质菜肴。
大冶石雕,湖北省大冶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大冶石雕自唐朝开始,在大冶的尹解元村世代相传,他们创作的石雕艺术作品广泛留存于桥梁栏杆、门牌、碑记、窗栏上,经典作品主要有《渔樵耕读》《盲人摸象》等。大冶石雕能制作用于生产、建筑、装饰、纪念、信仰等方面的多种类型产品。
阳新大米是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的特产,阳新大米颗粒饱满、质地坚硬、饭粒油亮、香味浓郁,营养成分高,米饭清淡略甜、绵软略黏,吃起来芳香爽口。
相传古时候的妇女是没有系围胸的习俗的。这里有一个特别神奇的传说。
大冶王寿牌子锣起源于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下陆区的王寿村,因地名而得名。据记载,王寿牌子锣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正式形成乐班并传承至今,已经历了多代传人,积累了数百名乐手的智慧和技艺。
大冶糊面是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的一种特色小吃,据说早在几十年前,大冶就有了糊面,它价廉实惠,百吃不厌,深受当地人喜爱。
大冶木雕是湖北省大冶地区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大冶木雕历史悠久,现存年代较久远的木雕作品多以古民居建筑里的木构件为主,如门窗、装饰、家具等。
阳新春鱼是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的一种水产,春鱼,原名石鱼,属远古生物遗种。其肉质嫩松,味道鲜美,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筵席上的佳肴上品。
原兴国州区域道教流传久远,宗教歌主要是指道歌,有少量的经歌从伙居道中流入民间,成为一种时尚小调被俗人传唱。
千张皮,简称皮子,又叫豆皮,也叫千张,是金牛的特产,也是鄂东南的风味食品。金牛千张皮历史悠久。相传,在汉代淮南王刘安制作豆腐后不久,这里就开始制作千张皮,到了宋代,此地商业日盛,油盐柴米布匹生意兴起,城乡豆腐店增多,豆浆、豆花和豆果等品种花样翻新,千张皮也就大宗制作起来。
太婆土豆片是湖北黄石代表性的地方特色小吃,太婆土豆片起源于黄石下陆区,外层酥脆如薯片,内里绵软似土豆泥,搭配酱料的颗粒感,形成“酥-糯-香”三重体验。
金柯辣椒,源自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金柯村的一种特色农产品,当地产的辣椒个大肉厚,清脆爽口,再加入该地山泉精心泡制而成。成品色泽黄亮、解腻开胃、肉质厚实、清脆爽口、堪称一绝。
枇杷是阳新县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果。明代嘉靖年间编纂的《兴国州志》、清光绪十五年编纂的《兴国州志》物产篇中,都有阳新枇杷的记载。阳新枇杷产地主要分布在黄颡口镇和富池镇等沿江地区,年产果300吨左右,以其果大味美而深受等消费者的欢迎。
阳新说书,也叫打鼓说书,是流传在阳新及周边地区的一种古老的说唱兼有的曲艺形式,其唱腔简洁明快,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