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皮舞是一种全国罕见的、具有独特艺术形式且别开生面的地方传统舞蹈艺术形式。主要流传于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徐营镇杜官滩村。以前称“耍马皮”,也有“神马皮”之称谓。现在称“马皮舞”者居多,又称“巨鞭马皮舞”、“金龙马皮舞”。反映了勤劳的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
历史渊源
新乡“马皮舞”始于明代,由古代旱灾时祈雨的祭祀舞演变发展而来,
后从山西洪桐县随移民迁至新乡。这种舞分为三个流派,仅存西南流派,流行于获嘉县杜官滩坑西村一带。
“神马皮”又称“马皮舞”,以“钉马祭天,皮革制鞭,武舞兼备”为特点,“马皮舞”在1983年被专家确定为全国惟一、获嘉县独有的地方民间舞蹈形式,具有特殊的表演风格和重要的文化价值。“神马皮”始于明,盛于清,在民国时渐入湮境。
表演形式
作为一种地方民间艺术,“马皮舞”的表演由一人居中,展挥重约30斤、长7米的巨鞭绝技,八人扮马绕圈作舞。扮马者身背“将架”,“将架”上披红挂绿,并缀有数枚铜铃,叮当作响,意为“响马”已改邪归正。“将架”上描绘刘备、关羽、张飞、孔明、黄忠等诸将图像。 古时候演出“马皮舞”,在掏花过门时,执鞭者每甩响鞭,都要首拜刘备,次拜孔明,再拜关羽、张飞、赵云、黄忠等。后随时代变迁,演出中取消了“拜将”形式,而以巨鞭武技和扮马将架(墙队)武技相结合。传统表演中墙队以大跑为主,颇耗力气;现代表演在跑动的基础上填入步法和手势(如藏式舞步节奏、锣鼓节奏、踢踏的振步节奏等形式),表演起来,既节省体力,又节奏灵活鲜明,具较强的可观赏性。
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和网友自行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丰富的内容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如若有涉及侵权请予以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供应商
还未有供应商?- 是
- 不是
- 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