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核桃是湖北省房县的传统特色农产品,以其个大、壳薄、味香、种仁饱满而著称,被誉为“万岁子”“长寿果”,成为核桃中的精品。
房县霉豆腐是房县传统特色豆制品,始于唐代、盛于清朝,以质纯细腻、清香味美著称,富含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具有开胃去火、健脾宽中的功效,采用传统工艺发酵,密封久存风味更佳。
房县竹笋是湖北省房县的传统佳肴,以味甘鲜脆、营养丰富著称,具有开胃健脾、通肠排便等功效,可炒制、炖煮、煲汤等多种食用。
房县魔芋风味别具一格,个大、叶柄粗壮,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产业规模大、产品多样,是房县重要的富民产业。
房县腊肉香肠是房县年味的代表,以传统工艺制作,别有风味,是房县人年夜饭必备的传统美食,其中麻辣味、广式腊肠和五香腊肠深受大家的喜爱。
房县香椿是房县春季特色蔬菜,以营养丰富、清脆爽口、香味浓郁著称,被称为“长在树上的蔬菜”,是当地家庭喜爱的春菜,有“香椿炒鸡蛋”“香椿鱼”等多种经典吃法。
房县野生板栗是房县特产之一,以个大、粒饱、味鲜著称,营养丰富,具有多种食用和药用价值,房县地处秦巴山区,山地面积广阔,气候适宜,为野生板栗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目前,全县种植的近20万亩板栗,产量稳定,品质优良。
冻米茶(豆米子)是房县人常饮用的一种饮品。糯米泡白,过笼蒸熟,阴干后用油酥成料,然后就可以饮用了。冻米茶柔滑,香甜可口。相传是由庐陵王妃自创。
房县豆油精是采用当地无污染优质黄豆与神农架矿泉水为原料,历经传统手工工艺结合现代技术精制而成的高营养食品。其制作包含浸泡、磨浆、高温杀菌等十余道工序,成品呈淡黄色泽油润光亮,蛋白质含量达52.7%并富含矿物质元素,2016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房县白及是湖北省房县特有的兰科植物,其干燥块茎作为中药材,具有化瘀止血、补肺生肌的功效,据《房县志》等史料记载,唐朝时期房县白及就已作为贡品进奉朝廷,供皇家贵族们治病疗伤使用。
房县娃娃鱼,湖北省房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娃娃鱼学名大鲵,背部色彩斑斓,前肢四指似人手,后肢五趾如人足,嘴边特大叫声洪亮,酷似婴儿,故名娃娃鱼。其肉质细嫩,味鲜无油腻感,口感嫩滑爽口。
房县冷水红米是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的特产,生长在海拔800~1200米之间的高山冷水田,由山泉水灌溉,米粒细长、米色粉红,蒸熟后色泽棕红,栗香味浓,具有补血养颜、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功效。
房县绞股蓝是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的特色药材,野人谷镇被誉为“中国绞股蓝第一乡”。产品具有色泽嫩绿、龙须密集的形态特征,冲泡后汤色嫩绿、气味馨香,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
房县小花菇是湖北省房县特产,该菇顶面淡黑色带龟裂花纹,菇底淡黄,具有朵大肉厚、质地细嫩、香味浓郁的特点。唐代《房县志》记载房县香菇曾被列为皇室贡品 。
房县香菇是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的特产,以其菇形紧凑,龟裂纹明显,香味浓郁,色鲜肉厚,清香可口、营养丰富而闻名。
房县黑木耳,湖北省房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房县也是驰名中外的“木耳之乡”。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因其色鲜、肉厚、朵大、质优、营养丰富,赢得“房耳”盛誉。这里的黑木耳“形似燕,状如飞”,又被称为“燕耳”,有山珍之王的美称。
房陵烙画是湖北省房县的一种传统烙画艺术,始于清光绪年间,由房县许氏家族先祖许正林创制。房陵烙画题材广泛,涵盖山水、花鸟、人物肖像、古画临摹等。
房陵长歌是流传于湖北省房县的一种长篇叙事山歌,它融合了燕赵悲歌的苍凉与楚调巴音的婉转,是流放文化与地域音乐交融的产物,被誉为“流亡史诗”。
房县皮影戏,可追溯至唐代,剧目丰富,有《借年》《拉郎配》等短小活泼的“小本子戏”,也有《封神演义》《薛刚反唐》等“大本子戏”。2009年被列入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柴葛粉是以房县本地葛根为原料,经清洗、捶打、揉搓、过滤、静置、晾干等工序制成,成品洁白细腻,冲调后色泽透亮,清香滑爽。
房县正月十三大巡游,每年农历正月十三举行,巡游队伍由舞龙队伍开路,沿途表演舞龙灯、诗经、黄酒、扭秧歌、划旱船等民俗文化节目,营造浓厚节日氛围。
房县三月三庙会是湖北省房县军店镇一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民俗盛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在军店镇显圣殿及周边区域隆重举行。
房县卷卷是湖北房县的传统油炸美食,以猪五花肉为主料,据传由李显迁于房县时从长安皇宫携带至当地,用猪五花肉剁成肉馅,调味后用豆油精皮包裹卷起,油炸至金黄酥脆,可直接食用或做成清汤。
房县大曲白酒产自房县中坝乡,采用纯粮食古法酿造,酒味醇正、香气怡人,入口柔绵,清冽甘爽,回味悠长,兼具清香型的纯净与酱香型的层次感。
房县“舞火龙”,也叫玩龙灯、耍龙灯。舞火龙是具有房县地方特色的元宵节民俗活动,玩灯历史悠久,相传始于唐代,盛于明清,流传至今。
房县黄酒,湖北省房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房县黄酒性温和、酒味甘醇、绵长,有一种特殊的馨香,鲜甜可口,喝不赘头,富含18种氨基酸。
均州锅盔,又叫丹江口锅盔,外酥内软,可夹酸菜或辣椒酱,锅盔外皮酥脆,内里柔软,搭配酸菜或辣椒酱,口感丰富,是本地人喜爱的早餐或小吃。
神仙叶凉粉用武当山“神仙树”(腐婢树叶)制成,绿色凉粉浇蒜汁,清凉解暑。凉粉滑嫩,蒜汁清香,是夏季消暑的佳品。
丹江口珍珠荷叶面是源自鄂西北十堰地区的特色面食,以面粒如珍珠、面片似荷叶为特色,搭配丰富馅料或浇头,口感筋道爽滑。
郧阳三合汤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的传统名小吃,用牛肉、牛血、饺子(或红薯粉)共煮,汤底香辣,搭配黄酒更地道。汤汁鲜辣,食材丰富,一碗下肚浑身舒坦,是本地人的心头爱。
丹江口鱼头王,选用丹江口水库的胖头鱼(鳙鱼),鱼头硕大、肉质鲜嫩,以剁椒或黄焖做法为主,汤汁浓郁。鱼头肉质细嫩,汤汁鲜美,适合家庭聚餐或朋友聚会。
武当豆作为湖北十堰丹江口武当山的特产之一,又名雪豆,其嫩荚肉质嫩滑、味道鲜美,性平甘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
均州名晒烟是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古称均州)的特产,均州名晒烟可广泛应用于烤烟型、混合型、雪茄型等各类产品配方中,对于提高烟香丰富性、增加香气浓度和“减害降焦”具有积极的作用。
武当山冻豆腐是以武当山山泉水加工豆腐,经零下20℃冷冻后形成蜂窝状结构,口感筋道。成品呈现洁白细嫩的外观,口感耐嚼且鲜香,可与蹄膀、鸡肉、瘦肉等多种食材搭配炖煮或炒制。
武当道茶是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地区特有的名茶,属于绿茶类,据史书记载,中国古时植茶、制茶、饮茶多在道观寺庙风行,由此也出现了名山道观出名茶的现象。武当道茶绿茶产品色泽翠绿,汤色嫩绿明亮,香高持久,滋味鲜醇爽口,叶底嫩绿明亮。
金桩堰贡米是产自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镇茯苓川区的优质大米,具有体长粒大、形如梭、色白如玉、光洁透明的显著特征,口感松软似糯不腻。
武当榔梅是武当山本土物种,非李非杏、似桃似梅,果实橙黄,果皮光洁细腻。道教圣果,象征“金丹大道”,传说为真武大帝所植。果肉柔软致密,风味爽口、酸甜适度,兼具生津止渴、清神下气、解酒等功效。
武当蜜桔是湖北省丹江口市的特产,以色泽鲜艳、果形美观、果肉细嫩、汁多化渣、酸甜适口等特点闻名。明代起为武当山香客进贡贡品,现种植面积超30万亩,年产量30余万吨。
珍珠荷叶面是丹江口市极具特色的面食,以宽薄如荷叶的面片搭配豌豆、杂酱等食材,口感爽滑劲道,汤头鲜美,带有咸辣微麻的风味,是当地人喜爱的传统美食,也是游客不可错过的味觉体验。
胡平正宗酸菜豆腐面是丹江口市一家经营30年的老店,以自家腌制酸菜搭配嫩豆腐和海带,汤面酸爽开胃,价格实惠。
丹江口全鱼宴是以丹江口水库野生鱼类为主要食材的地方特色美食,兼具鲜香咸辣与清淡嫩滑双重风味,包含20余道菜品,如清蒸翘嘴鲌、汉江鱼头王、香煎红尾鱼、丹江口有机鱼头汤等。
丹江口鱼丸是湖北十堰丹江口市的特色美食,以鲜活淡水鱼为主要原料,无添加、无鱼刺、无腥味,鱼肉含量高达70%,口感鲜香Q弹,营养丰富且烹饪方式多样。
丹江口鱼糕是湖北十堰丹江口市的传统佳肴,以“吃鱼不见鱼,鱼含肉味,肉有鱼香”著称,口感鲜香滑嫩、Q弹爽口,营养丰富且老少皆宜。
丹江口翘嘴鲌是湖北省丹江口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肉质细嫩鲜美、形态特殊、生长环境特殊而闻名,被誉为“长江上等名贵鱼”。民间流传“男人吃了只长肌肉不长膘,女人吃了只显身材不显腰”的说法,凸显其营养价值。
均州吹打乐是流传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古称均州)武当山及周边地区的传统民乐,明永乐年间随武当山道教鼎盛形成完整体系并吸收'三阳民乐'特色。
武当武术,流行于湖北省十堰市的武术流派,因张三丰创建于武当山而得名,武当武术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征,是武功和养生方法的天然结合体,既具有深厚的传统武术文化底蕴,又含有精湛的科学道理。
武当神戏保存于丹江口市习家店镇青塘村的民间戏剧,由王氏家族在汲取武当文化及当地民间戏曲基础上演化形成,属于家族传承戏。其特点是与武当山道教祭神仪式密切结合,道教仪式前需演唱敬神戏。
吕家河民歌,流传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官山镇吕家河村的民歌,吕家河的民歌按内容可分三类:阴歌、阳歌和长篇叙事诗。吕家河民歌的曲调十分优美,既有江南小调的缠绵,又有北方民歌的豪放;既有中原曲调的圆润,又有西北民歌的高亢。
伍家沟民间故事,湖北省丹江口市地方民间文学,流传于丹江口市伍家沟村的民间故事,受武当道教文化影响,自成脉络。故事内容提倡孝道、勤俭持家、扬善弃恶,歌颂爱情与智慧,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人生理想。
武当山宫观道乐,又称“武当韵”或“武当神韵”,是流行于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一带的传统音乐,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道教音乐活化石”。
石首牛骨头是湖北石首的特色美食,石首牛骨头肉质鲜嫩多汁,具有恰到好处的嚼劲,骨香与肉香交织,浓郁醇厚。其汤底鲜美,搭配酥脆油条蘸食,口感层次丰富。
三鲜全家福是石首市的一道名菜。它融合了多种食材的鲜美,口感层次丰富,既有鱼肉的鲜嫩,又有猪肉的醇香,黄白相见,口感Q弹,咸香味美,营养均衡,是一道老少皆宜的美食。
黄焖生态甲鱼是石首市一道以生态甲鱼为主料,融合农家菜特色的地方名菜,选用生长于清澈水域的生态甲鱼,肉质紧实鲜美,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胶原蛋白。甲鱼肉质酥而不腻,裙边Q弹弹牙,汤汁浓稠鲜香,搭配米饭食用更显风味。
任婆肘子是湖北石首庆典婚宴中的头派菜,任婆肘子色泽红亮油润,口感软糯,肥而不腻。
银鱼干炒鸡蛋是石首市的一道以银鱼干和鸡蛋为主要食材的家常菜,以其鲜香可口、营养丰富而深受人们喜爱。
石首鮰鱼火锅是石首地区的一道传统名菜,雅称“江鲇盛宴”,以其别样的烹饪工艺和鲜美的口感而闻名。石首鮰鱼火锅的汤汁乳白醇厚,鱼肉鲜香细嫩,入口即化。
泥巴坨豆腐乳是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的特色传统美食,绵软细腻,入口即化,咸香中透出微辣,回味悠长,是石首人餐桌上的经典佐餐小菜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东升西瓜是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东升镇的特色农产品,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使得东升西瓜口感清甜、汁多味美。其主要品种包括黄肉无籽西瓜、黑沙皇西瓜、郑抗无籽4号西瓜以及纯黑皮无籽西瓜等。
石首豆皮是湖北荆州石首市的特色传统美食,用大米、绿豆和面粉制成,内包肉菜。外皮酥脆,内馅鲜香,可煎可煮。石首人早餐的常见选择,经济实惠,深受当地人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