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天降大雨,七七四十九天,连绵不断。很多地方都被雨水淹没,甚至是一些较高的山坡、丘陵都被淹没。而我们的祖先神农炎帝和他的族人正好生活在羊头山。羊头山亦称首阳山,正所谓“岭限二郡,麓跨三邑,山高千余丈,磅礴数十里”。族人在大雨的淫威下,向着羊头山西侧的一座山峰转移,也就是著名的发鸠山。发鸠山三面被海水淹没,就是后来的“东海”。
由于连日大雨,蔬菜粮食皆被水淹,族人只抢救出很少一部分粮食。人们住在发鸠山,缺衣少食,更糟糕的是海里来了一窝凶恶的蛟龙。平时借水危害邻里,更可恶的是他们经常兴风作浪,不时的就会来捕食妇女幼童。长畛娘娘,也就是神农炎帝的妻子。经过连日的奔波,加上心里担惊受怕,病倒床上。当时炎帝正好外出。长畛娘娘和族人对恶蛟毫无办法,屡次商讨要不要举族迁徙。由于族中人多是老弱妇孺,兼之大雨,想迁徙也不知向哪迁徙呀。
炎帝的小女儿女娃,时年正好17岁。她从小就聪明伶俐,看着自己的娘亲躺在床上,恶蛟还不断的骚扰族人,心中气愤,更是觉得自己应该承担起保护娘亲和族人的任务。她经常在家门口看着恶蛟肆虐族人,于是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打败恶蛟,带族人走出这里。
因常常和恶蛟战斗,在不断的战斗中她发现了一种树木——拓木。果可食,皮可制衣,根可入药,其木坚硬,茎上带有粗刺,用拓木击打恶蛟,恶蛟便会浑身疲软;山上还有一种片石叫赭石,其叶可入药,用其石作盾,不怕恶蛟的尖牙利爪。精卫用这神木头制成武器,并取名为干戚,用来和恶蛟相斗。
长畛娘娘每每望着女儿离去的身影,不舍又欣慰。她不愧是炎帝的女儿,也是她的骄傲。但是又不免担心,女儿毕竟只有17岁,正是年华最好的时候,但却遭此祸事。和恶蛟缠斗,虽然自己没有亲眼目睹,但是听族人的议论就知道有多么危险。
一日恶蛟又来猎食幼童,女娃气愤,拿着干戚与恶蛟缠斗。那真是一场恶斗,遮天蔽日,飞沙走石,风云变色。干戚坏了又换,换了又坏,坏了又换,不止换了多少次,终于女娃力气不济,被恶蛟打入水中。水中是恶蛟的地盘,浩瀚无边的海洋,更是恶蛟的帮手。一道道海浪成排成排地涌来,撞击在岩石上,发出了天崩地裂的吼声,喷溅着雪白的泡沫。疯狂的潮汛充满令人战栗的恐怖,人们的衣服都被打湿。透过雨水和海水,人们隐隐约约看到,海水在淹没女娃的小腿、大腿、上身、脖子……之后,在海水淹没女娃处,飞起一只精卫鸟,族人们知道那是女娃变的。
终于,雨停了,海面上一片平静。长畛娘娘痴痴地望着这平静的海面,一行泪水划过面庞。她每天都来这里,再也没有看到心爱的小女儿。她真希望有一天,女娃可以重新站在她的面前,叫她一声“娘”。炎帝在女娃溺水而亡不久之后回来了,得知女娃为了族人与恶姣缠斗而献身,炎帝既悲痛又骄傲。自己虽然失去了心爱的小女儿,但是,自己没白天没黑夜地操劳,忙碌,种五谷、尝百草,甚至一日七十毒,还不都是为了族人们的福祉嘛,想到这里,炎帝强忍着悲痛和眼泪,耐心地说服族人,说服长畛娘娘,一块返回了羊头山老家。
一天夜里,四周漆黑一片,只有深邃的天宇闪烁着无数颗星星。
炎帝想念小女儿,又独自一人来到了海边,眼望着墨色的大海,心潮起伏,泪流连连。
可恶的恶姣,可爱的小女儿,想着想着,炎帝在海边睡着了。炎帝睁开眼,突然发现自己眼前有一只白色的小鸟儿,在自己的头顶上飞来飞去,亲切地叫到:“父亲,父亲……”
“
你是,你是……”
“是的,父亲。我就是你的小女儿,叫精卫,我要用西山的木石,填平东海。”
看着白色的小鸟儿,炎帝的眼中又流下了泪水。
不知过了多久,人们发现,东海上有很多只精卫鸟,每天从西山上衔木石投入大海,从早到晚,从不停歇。后来,族人们在发鸠山为女娃造了一座墓,举行了盛大的葬典仪式,由于那时还没有丝绵,人们穿着粗麻衣服,而且一律是白色。
打那以后,丧仗仪式上披麻戴孝,就成了高平一带的风俗习惯。(王春燕)
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和网友自行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丰富的内容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如若有涉及侵权请予以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供应商
还未有供应商?- 是
- 不是
- 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