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介绍
大沽龙灯源于明嘉靖帝拨银重建潮音寺后,社火活动应运而生,舞龙社火团体成为大沽口文化的组成部分。传承至今的“大沽龙灯”由居住在潮音寺附近的摆渡师傅李树清所创。出身于武林世家的李树清师承燕青门派,17岁时武技精湛并好民间社火,先以舞狮成名,又自创舞龙套路,组成舞龙队,以燕青武功为根基,加龙行姿态,气势如虹,以轻巧、翻飞的表演,蜚声中原,被称为海下飞龙队,初始舞龙者均为一些十七八岁的少年,步伐灵活,表演逼真,被当地人誉为“童子龙灯队”。在每年阴历二月十九潮音寺庙会这天,他们都前往助兴,场面宏大,热闹非凡,是庙会活动的一项重头戏。
当地船民舞龙拜观音、出海祭祀祈求平安,当初龙灯是苇编捆扎而成形,每逢节日耍龙,3—5成一队形成社火团队。明末清初,海运兴旺时期,社火活动更加兴起,由小龙变为长龙,由苇编改为竹藤编扎成龙形。清末年间,长龙扎上彩布,据传舞龙师各个身怀武技,舞龙姿态生动好看,后又将长龙改制竹藤编织成节,蒙上龙皮布,如真龙再现,舞龙师可上下翻滚腾跃,舞起来栩栩如生。
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和网友自行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丰富的内容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如若有涉及侵权请予以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供应商
还未有供应商?全民 共建
大沽龙灯 是 滨海新区 的 传统舞蹈 吗?
您的参与将帮助 239 人
- 是
- 不是
- 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