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跳鼓,俗称“跳鼓子”或“条鼓子”“英雄鼓”,距今已有近200多年的历史。相传,创始人为王有山、“余四爷”,二人系兰州条城人,后从条城迁至靖远居住。王有山和“余四爷”均有一身好技艺——跳鼓,他二人来靖后,便召集一帮青年人习练跳鼓,为当时的“过大年”和其他盛大节日作准备。在盛大的集会上,但凡跳鼓一亮相,那宏大的阵势和震耳欲聋的鼓声便会立刻吸引大量的观众,久而久之,习练者增多,“跳鼓”正式落户靖远。
靖远跳鼓的鼓身是用上好的桐木或其他质地优良的木材制成。用桐木或质地优良的木材制作能够增强鼓音的宏亮度。鼓的形状似橄榄球,人们也称之为“通鼓”。鼓身长70公分,“70”寓意“麒麟”或“七岭”,包含着鼓音的传播距离很远,又有震撼山河的意思在里面。据说,清代以前的鼓音在60华里(30公里)以外的地方都能够听到,可见鼓声穿透力的宏大之极。鼓面是用牛皮包制而成,用牛皮包制的鼓面坚韧耐用且音质洪亮。鼓身有两面,鼓面直径约39公分。“39”含义为每年冬天人们从“三九”开始练鼓,素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之意,寓意着人们要像习武者一样,强健体魄,锻炼身体。鼓面印有“八卦图”和“五行图”,鼓身绘“二龙戏珠”图案,鼓内装有铜铃,铜铃是用来伴音的。以前,鼓的重量是分等级的,头鼓重约18斤(9公斤),二鼓跟其它鼓重约32斤(16公斤)。所谓头鼓是整个跳鼓队伍中排在最前面的一名鼓手,起着领鼓和协调队伍的作用。二鼓协助头鼓,带动鼓队表演。现在鼓的重量相比以前来说就轻巧多了,不论头鼓还是其他,均统一重约8斤(4公斤)左右。
从靖远跳鼓在表演时和跳鼓一般与“彩船”同行,“彩船”在整个表演活动当中起着陪衬和点缀作用,当鼓声落下,彩船便在铿锵的锣鼓和唢呐声中在艄公的带领下做渡江状动作,唢呐曲为《过江》。有时也伴随着舞狮、舞龙、踩高跷等。在表演过程中,队伍的两边有四名“大头娃娃”忽前忽后,来来回回,看似嬉笑玩闹,其实它的真正用意在于维护秩序,确保观众不要拥挤到表演队伍中去。靖远跳鼓主要用于重大节日的庆祝,如正月十五闹元宵;大型场合的剪彩、开盘、典礼等。跳鼓队伍的人数最少为35人,多则不限,器具分别为三个斗锣、六个钹、十二个鼓、二个马锣、三面旗等。斗锣在整个队伍中起着总指挥的作用;钹附和着锣的声响;马锣因太重则需两个人去抬着由一个去敲;三个旗手随着斗锣的声响,指挥队伍的变形、引进与停止等。
靖远有这样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从“跳鼓”传入靖远后,伴随鼓队的“彩船”只有一条,曾有一位老人为了改进跳鼓队伍的单调,尝试着做了两条彩船。可等到正月初五日“出窝”时,伴随鼓队的两条彩船竞着了火,老人也不知是何原因,就连夜赶做另两条新船,可未等表演完毕,新做的两条彩船又着了火。老人重新做了第五条船,哎!怪了,从正月初七至正月十六,这条彩船却安然无恙。老人对乡邻说,看来咱们的跳鼓不能配有两条船。从那时起,靖远跳鼓一直由一条彩船做搭档,这条彩船代表着“一帆风顺”的意思。
靖远跳鼓之所以为12个鼓而不是6个或24个的原因在于它有一定的象征,据考证,靖远跳鼓为12个鼓代表着每年有12个月,是人们盼望着在一年的12个月中每个月都能够平安,故做12个鼓;又有12生肖之说,是靖远人民祝愿着人人平安的愿望。也有说12个鼓代表众多英雄人物。
靖远跳鼓服饰装扮俗称行头,黄色头巾扎时前面与额平齐,后面略长,以遮住脖颈为宜。额头佩戴鲜红的英雄球,衣服为五色,不同的场合穿着不同颜色的服饰。如在祭祀祭奠活动中一般穿上紫色衣服;祭神、庙会则穿黄色衣服;开业、庆典等大型庆祝活动的衣服则为红色等等。但在不同的表演活动中,鼓手的服饰均有不同;头、二鼓服饰一般不变。头鼓身着黄色衣服,头戴英雄帽,身背两朵丝绸制成的花,俗称“紃头”代表三国时期的老英雄黄钟,黄钟素有“八十不服老”的传说。二鼓身着黑色衣服,头戴英雄帽,身背两朵丝绸制成的花,代表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张飞,张飞素有“三声喝断当阳桥”的传说。腰带通常为板带,是用丝、绵、锦等编织成的宽五寸、长四米的五色带。腰带的系法很简单,将板带在腰间缠绕一圈,固定后,将板带的一头扎在左手腕,另一头扎在右手腕,使其在手和身体间形成一个环形飘带。表演时,飘带跟随手臂一起一落,非常好看,给人以飘飘然、凌空而降的感觉。鼓手们所穿的鞋最早为短腰快靴,后来便改穿麻鞋。不论是快靴还是麻鞋,在鞋面的前尖部位均扎有一颗鲜红的鸡蛋大小的毛线球;鼓槌是用毛毡特制的,称之为毡棒。毡棒是用羊或牛毛毡卷制而成的,棒体柔软,棒尾有五色吊穗。鼓和鼓棒的制作技艺非常精密复杂,因为只有好的鼓和配以精良的鼓棒,才能打出雄伟的气势和远距离传音的效果。
靖远跳鼓是力和气的融合;是健康与强壮的体现;是彪悍与粗犷的表现。靖远跳鼓分为提鼓与甩鼓两种形式。提鼓是单手提起,表演时将鼓举过头顶,鼓身不用背带。而甩鼓则有背带。提鼓只凭单手和臂力来掌握鼓的上下翻动,甩鼓则依靠背带和手臂的力量、肩膀的力量甩动鼓身,或上或下,或左右翻转。击鼓的基本点数有五点击法、七点击法、九点击法、十一点击法。表演方法为鼓点和步形上分别以击鼓五次、步法变换五次;击鼓七次、步法变换七次;击鼓九次、步法变换九次;击鼓十一次、步伐变换十一次。基本动作要领有“插裆子”、“鹞子翻身”、“力顶千斤”、“大回环”等。提鼓姿势为方步形。队形列成两路,旗手在先,其后依次为斗锣、头鼓、二鼓和鼓队,钹在队伍的两侧,马锣分别在队伍的前后。
靖远跳鼓气势磅礴、阵容宏大,队伍雄壮是靖远民间民俗传统文化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具有靖远特色的民间艺术。曾在一九八四年,靖远跳鼓在由白银市举办的民间艺术表演赛中名列前茅;二OO八年在靖远步行街的奠基仪式上,靖远儿女们再显雄风,那隆隆的鼓声和震天的助威声仿佛在为靖远的经济发展和城市面貌的更新呐喊,也为靖远民俗民间文化艺术的再传承增添了无限的活力。
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和网友自行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丰富的内容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如若有涉及侵权请予以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供应商
还未有供应商?- 是
- 不是
- 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