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请登录
  • |
  • 注册
  • |
  • 手机版
    扫一扫
    访问手机端
天津
  • 首页
  • 找特产
  • 特产百科
  • 附近特产
  • 热门资讯
  • 展会信息
中国古人最常吃哪些蔬菜?平民百姓都吃什么?
发布时间:2025.04.08
浏览量:66

中国古人常吃的蔬菜种类丰富,不同历史时期因地域、种植技术和贸易发展有所变化。普通百姓的饮食以本土易种植、产量高的蔬菜为主,以下为具体分析:

先秦至秦汉时期

常见蔬菜:

葵菜(冬葵):当时被视为“百菜之主”,是家家户户种植的主要蔬菜,可煮汤或做菜羹。

韭菜:因可多次收割,成为平民餐桌上的常客。

藿(大豆嫩叶):常用来煮汤,是平民补充蛋白质的来源。

葱:作为调味品,在烹饪中广泛使用。

薤(藠头):根部的小白球可腌咸菜,但逐渐退出主流餐桌。

普通百姓饮食:以葵菜、韭菜、藿等本土蔬菜为主,搭配少量葱、姜等调味品。

魏晋至唐宋时期

新增蔬菜:

茄子:原产亚洲热带地区,晋代已传入中国。

黄瓜:原产古印度,初名“胡瓜”,唐代改称“黄瓜”。

菠菜:唐代由尼泊尔传入中国,抗寒性强,适合北方种植。

莴苣:原产地中海地区,唐宋时期传入。

普通百姓饮食:葵菜逐渐被白菜、莴苣等取代,白菜因耐寒、高产成为平民主要蔬菜。茄子、黄瓜等因产量增加,也逐渐进入百姓餐桌。

元明清时期

新增蔬菜:

辣椒:明代传入中国,迅速成为重要调味品。

西红柿:明代传入,初为观赏植物,清代开始作为蔬菜栽培。

胡萝卜:元代传入,因富含胡萝卜素受到欢迎。

土豆、红薯:明代从美洲传入,清代逐渐普及,成为百姓主食补充。

普通百姓饮食:白菜、萝卜、南瓜等本土蔬菜仍是主食,辣椒、土豆等新品种丰富了饮食结构。

普通百姓蔬菜消费特点

本土蔬菜为主:白菜、萝卜、南瓜、冬瓜等耐寒、高产的蔬菜是平民主要选择。

调味品普及:葱、姜、蒜等本土调味品广泛使用,辣椒、花椒等新调味品逐渐流行。

腌菜与干菜:冬季常食用腌菜(如酸菜、泡菜)和干菜(如梅干菜),以延长蔬菜保存期。

地域差异:南方百姓可食用更多时令蔬菜(如竹笋、莲藕),北方则依赖窖藏蔬菜。

历史变迁中的蔬菜消费趋势

从单一到多样:先秦时期以葵菜、韭菜为主,唐宋后逐渐增加茄子、黄瓜等,明清后引入辣椒、土豆等。

从贵族到平民:菠菜、葡萄等曾为贵族专享,后因种植技术提升进入百姓家。

从时令到反季:汉代已有反季节蔬菜(如温室种植),明清时窖藏技术普及,冬季蔬菜供应增加。

总结

中国古人常吃的蔬菜以本土种植、耐寒高产的品种为主,如白菜、萝卜、韭菜等。普通百姓的饮食受地域、季节和经济条件限制,但通过种植技术进步和贸易发展,逐渐丰富了蔬菜种类。新大陆蔬菜(如辣椒、土豆)的引入,进一步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


分享: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上一篇
    唐代人最喜欢的水果有哪些
  • 下一篇
    中国古人最爱吃哪些水果?普通百姓吃得起吗?
相关信息
  • 古代皇帝,一顿饭吃多少道菜?
    古代皇帝,一顿饭吃多少道菜?
    646
  • 食用油到底吃哪种的更健康?
    食用油到底吃哪种的更健康?
    109
  • 唐代人最喜欢的水果有哪些
    唐代人最喜欢的水果有哪些
    71
  • 端午节为啥不能祝对方节日快乐?
    端午节为啥不能祝对方节日快乐?
    308
  • 古代人夏天吃什么解暑?
    古代人夏天吃什么解暑?
    321
  • 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323
猜你喜欢
四角粽子河北特产粮油副食公司团队三角粽子餐饮美食集趣味烤肉资深用户百科文化特色常识华东特产
  • 分享
  • 咨询
  • 66
分享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复制链接
在线咨询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目标
  • 内容
  • 新手上路
    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
  • 我有疑问
    常见问题在线客服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联系信息投诉建议商务合作
关于特产网| 加入我们| 反欺诈联盟| 维权中心| 知识产权投诉|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帮助与客服| 免责声明
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和网友自行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丰富的内容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如若有涉及侵权请予以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冀ICP备2022029564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3402000150号
扫码登录更方便
  • 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 获取验证码
忘记密码|注册
第三方登录
  • 微信二维码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忘记密码|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