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三官骨牌灯是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步云桥镇三官村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祁东三官骨牌灯起源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常宁凉粉是湖南省常宁市的一款特色美食,常宁凉粉已有1300多年历史,口感清爽,味道香辣,让人回味无穷。
常宁字灯,流传于常宁市罗桥镇新屋袁家,相传为袁家袁姓始祖明洪武年间衡州卫指挥使应明公所创作(又传为康熙年间袁星缠先生创作),现均无从考证,但春节期间耍字灯历史应在200年以上。
泉湖二月八是湖南省衡南县泉湖镇一项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传统民俗活动,于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是湘南地区著名的农耕民俗庙会,已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耒阳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南罗北资”两大流派,称雄城乡。“南罗”即盐沙壕塘罗家之武术,“北资”乃哲桥火田资家之武术。两派武功,各有所长,各领风骚。
华容黄白菜苔,色泽正常,叶、茎、花蕊:淡黄色;花:桔黄色;叶柄:浅白色。新鲜、清洁、无腐烂、烧心、异味、冻伤、病虫害及机械伤;质地细嫩,手感柔软,微甜爽口,味道鲜美。
石灰泥鳅是一道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石灰泥鳅的口感鲜美,肉质细嫩,带有一定的嚼劲。
湘潭“乌石情”黑糯米主要产于中国湖南省湘潭市,“乌石情”黑糯米是带有紫红色种皮的大米,米质糯软,色泽乌黑发亮,因此也被称为紫糯米或血糯米。它煮饭味极香,口感糯滑,深受消费者喜爱。
衡东“赶分社”即春分赶集,可追溯到明清时期,是当地的一大特色。来自周边诸多县、乡的群众纷纷赶来开展农具、耕牛、种苗、中药材、竹木器等春耕物资和生活用品的交易。
衡南七巧龙舞起源于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最初名为“狗婆蛇龙”,流行于湖南郴州的桂阳、嘉禾一带。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传统节日民俗表演活动。
华容芥菜,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华容芥菜含有蛋白质、维生素C、硫代葡萄甙等微量元素,腌制后色泽淡黄,微酸香脆,味美可口,既作主菜,也可佐料。
湘潭纸影戏保留有宋代影戏“素质雕簇”的风貌特征,是最古老的皮影制作技艺之一。影人材质为麻纸,两次雕刻工艺十分奇特。影偶线条轮廓流畅简洁,透光效果绚丽多彩,具有浓郁的湖湘地域文化特色。
张飞醐酒作为耒阳地方特色品牌,有着1800年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张飞醐酒始于汉代,得名于“三国”。张飞醐酒以优质糯米为原料,经多次特殊加工,入窖久贮,精制而成。该酒色泽清亮透明,醇香浓郁,甜美爽口,营养价值丰富。
塔山干蕨由野生鲜蕨加工而成,保留了蕨菜的特殊风味和营养成分。其色泽翠绿,质地柔韧,口感鲜美,是烹饪中的佳品。
板桥荷花灯会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又称耍荷叶灯。是由民间自发组织和群众自愿参与的一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