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广府点心,没有人不知道鸡仔饼,相信很多老广的童年都会弥漫过它独特的“饼香’。经古法制作的鸡仔饼外脆内软,入口酥化并丝毫不觉油腻,味道咸甜并举,互为结合渗透,并且蒜香、南乳香十足,吃下一口便已齿颊留香。
长洲左手棍,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西区街道长洲社区的传统武术,中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长洲左手棍主要特征为“工于实战,以左克右”,“南棍兼枪,长于实战”是南派棍法的共同特征。
吴川市番薯要数苏村番薯最为出名,苏村番薯,广东省吴川市长岐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苏村番薯种植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苏村番薯主要品种是蕹菜薯,味道醇香绵甜,质地松软。一般番薯生长期为4个月,苏村蕹菜薯却需要6个月。
石湾花盆制作技艺是石湾陶业一门历经明、清、民国,后受到战乱影响濒临失传的技艺。
广东粤剧头饰属于传统技艺制作的艺术品。粤剧头饰为纯手工制作,通常制作一个粤剧头饰要用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材质不同的十几甚至几十种原材料。
石岐赛龙舟,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石岐街道的传统运动,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石岐赛龙舟历史源远流长,保持着“龙舟出水”的习俗,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一般在农历四月下旬到五月初进行。
每年农历“冬至”日是南海大沥平地黄氏冬祭仪式拜祭日。冬祭从何时开始已无从考究。据《南海平地黄氏族谱》记载,平地黄氏每年举行春、秋、冬三祭。2005年,平地黄氏为纪念始祖德政公九百岁诞辰,复办冬祭。
官窑生菜会,流传于广东省佛山市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广东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官窑生菜会会期自农历正月廿三至正月廿七日,共五天。
雷州白斩狗,以客路镇白斩狗扬名,有“一进雷州狗肉香”美称。雷州白斩狗以其肉香味美、口感鲜嫩而著称。狗肉本身具有温补脾胃、补肾助阳、壮力气、补血脉的功效,是冬季御寒的佳品。同时,雷州人吃白斩狗时还讲究佐料的搭配,使得这道菜在保持狗肉原味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丰富的口感和层次。
罗格孔家村位于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中部,村民属孔子之后岭南派一支,由于孔家村村民是孔子后裔,在每年春季、秋季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会举行祭祀孔子治动。
女子八音,丁村女子八音最为有名,其主要分布于徐闻县前山镇丁村及前山镇各条自然村。丁村女子八音,始创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至今传承7代,已有两百年之久。
“行通济”指每年正月十六佛山人行通济桥,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心想事成和家庭幸福等。该民俗活动在佛山流传300多年,原为民间普通习俗,后成为全民参与的一项大型民俗活动。
三水灯谜是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的一种传统文娱形式,具有广泛的知识性、严密的逻辑性和浓厚的趣味性。
中山麻鸭,产于广东省中山市,珠海、斗门、番禺、东莞、新会、南海、宝安等地亦有分布,中山麻鸭是蛋肉兼用型品种,被列为广东优良地方禽种之一。中山麻鸭,肉质紧实、皮下脂肪少、味鲜无膻味,营养价值高,尤其适合烹调成极具特色的粤菜佳肴。
徐闻屯兵舞,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的传统舞蹈,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屯兵舞属道教“正一派屯兵科”为“求仙奉道,治妖驱邪,祈保平安”祭典的仪式性舞蹈,至今仍代代传承的原始科本《正一颁符屯兵科》手抄于晚清时期,集念、白、吟、唱、跳、鼓角伴奏于一体,是屯兵舞得以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