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担舞是流传在苏北一带,以盐城及周边扬州、淮安、连云港等地区为代表的一种民间舞蹈。它最早是由女角挑花担、男角舞扇,载歌载舞的舞蹈形式。主要是表现人们丰收喜悦和共享太平盛世之情。
盐都跑旱马具有地方特色,不仅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民的风采。盐都跑旱马是民间舞蹈艺术大花园中一朵永开不败的鲜花,在大家共同培育下,将会更加鲜艳夺目。
打莲湘,又叫“莲湘”,“莲湘舞”;也叫“金钱棍”,有的地方叫“霸王鞭”。莲湘道具是长约1米的竹竿,两头局部镂空,装上铜钱,系上彩绸或稍加装饰。莲湘易于为群众接受,深受群众喜爱。
义丰龙舞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史书就有记载,属中华龙舞布龙系列,她是流传于盐城一代的典型的民间舞蹈表演艺术。盐城一带龙舞尤以盐都义丰龙舞为尖端代表而闻名。
盐城龙舞(东沟龙舞)是由东沟人组织并在逢年过节、祭祀祈福、庆典时表演的一种传统舞蹈。东沟龙舞于2013年被列入第三批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盐城龙舞(恒济龙舞)起于清,盛于民国,繁荣于当今,已有近三百多年的历史,由最初的扎条龙求雨逐渐演变为动态的龙舞。
九狮图是浙江省永康市的传统舞蹈狮子舞中的一种,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民间性、地域性等艺术特色,并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与深远的艺术影响。因此,对九狮图的传承与发展,便具有继承发展传统的民俗文化的重要战略意义。
九狮图,盐城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九狮图》中的舞蹈从传统形式上分为七个部分:狮王下山、群狮出谷、八狮拜王、双狮对嬉、九狮戏球、群狮追逐、拱王归山。
灌云花船舞是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一般都在广场上表演,一人坐船,一人撑船,唱一些本地小调、牌子曲,配合锣鼓节奏做一些行船动作,类似于东北的二人转,伴奏人员随船同行。
清丰高跷,是汉族的一种民间舞蹈,舞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道具,双足踩上木跷而舞,表演形式有集体对舞和三五人表演小场。
狮龙斗蛛舞是一种特殊的民间表演艺术,明朝初期,狮龙斗蛛舞传至清丰。在清丰发展传承至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2009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寸跷秧歌在清丰流传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属传统的民间舞蹈。寸跷秧歌是演员踩的跷高数寸,演员多数是十五、十六岁的农村姑娘,由过去的人增加到十几人表演,群舞插花形式、队形变化多样,该舞扮相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