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渔鼓是湖南衡阳地区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曲艺形式,融合了音乐、说唱与表演艺术,以其质朴的乡土气息的艺术魅力深受群众喜爱。
祁东渔鼓是湖南衡阳的汉族民间曲艺。采用长二尺四寸,圆周九寸大的无节竹筒,蒙上猪皮膜做成的“渔鼓筒”为主要演奏乐器,配合说唱的一种表演形式。
衡南渔鼓是湖南省衡南县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衡南渔鼓始于晋代,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属衡阳渔鼓的重要支派,在衡南城乡及整个衡阳地区广为流传,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谈笑”的瑶语发音为“甘介”。瑶族谈笑是湘南瑶族特有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起源于宋代,主要流传在以常宁市塔山瑶族乡为中心的常宁、祁阳、新田、桂阳四县(市)毗邻地区的瑶民中,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
“华容番邦鼓”究竟起于何朝何代,无法考证。但从鼓书艺人普遍演唱的一段“书头”中推测,最早应起于汉代中期。
“青山唢呐”主要流传在湖南省湘潭县石鼓、青山桥、分水三乡镇(原青山桥区)及周边邻近地区。创造出了“西工字”、“闷工字”两种演奏技法,使青山唢呐声名远播,被人们称为“青山桥国乐”。
韶山花鼓戏是一种湖南省的传统民间曲艺。以反映当地传统民间生活为主,多以生产劳动男女爱情或家庭矛盾为题材,语言生动,乡土气息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