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楼菠萝,不仅是徐闻县特产,也是代表广东、畅销全国、香飘世界的中国礼物。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愚公楼村位于雷州半岛的南端,距离徐闻港约30公里,当地有句顺口溜:“放坡村够咸,愚公楼够甜”,意思是沿海的放坡村生产海盐,而愚公楼以种菠萝为主。
村里4000多人种植菠萝,全村的一万两千多亩菠萝地,每年能产8000多万斤菠萝,给村民们带来1亿多元的收入。
愚公楼村的菠萝香甜,得益于当地独特的火山地质和气候环境地处北纬20°的愚公楼村,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阳光、雨量充沛,200多万年前,火山喷发后形成疏松的红壤,使得这里的菠萝香甜多汁。
菠萝是著名热带水果之一,原产于南美洲巴西、巴拉圭的亚马逊河流域一带。据记载,徐闻菠萝是归国华侨倪国良在民国十五年(1926年)从南洋引进,倪国良也是“广东种植菠萝第一人”。愚公楼村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雾水雨水充沛,再加上当地的缓坡地貌及砖红壤土质,都非常适宜菠萝种植,出产菠萝占中国三分之一强,是“中国菠萝产业龙头县”、“中国菠萝之乡”。
愚公楼菠萝是中国绿色食品A级产品,中国十大热带名果,因最早引种于徐闻县曲界镇愚公楼村而得名。所产巴厘菠萝(菠萝品种之一)很早就以香、脆、甜闻名于世,美国相关历史书籍把“愚公楼菠萝”列为世界名果,20世纪70年代,当地产的菠萝还空运到北京招待外宾。
产品特点
愚公楼菠萝果大、甜、香、靓,产品有菠萝罐头、菠萝酒、菠萝饮料、菠萝果脯、浓缩菠萝汁等。
愚公楼菠萝香气浓郁,风味独特,素有“水果之王”、“果中仙”等美誉。果肉可加工成罐头果汁、也可制作菠萝味冰激淋、菠萝果酒等美味佳品。菠萝的根可提取菠萝酶,制作成保健药品,也是化妆美容的最佳用品。菠萝叶富含纤维,其纤维还是织布的上等原料,其织品经久耐用、美观。
营养价值
菠萝果实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果糖,葡萄糖,维生素B、维生素C,磷,柠檬酸和蛋白酶等物质, 菠萝性平,味甘、微酸、微涩、性微寒,具有清暑解渴、消食止泻、补脾胃、固元气、益气血、消食、祛湿、养颜瘦身等功效。
历史溯源
清咸丰以前,“愚公楼”原是个集墟,名叫麻寮墟。它除了一般交易之外,主要是大量对外输出菠萝麻(这种菠萝麻并不是食用的菠萝,而是一种以前徐闻当地人称之为“高麻”的制纤维为主的植物,其外形似今之菠萝植株,无果,取其叶片榨麻,为当时纺织品高级原料)。港、澳和东南亚等地的客商曾来这里开行收麻出口。
菠萝原产于南美洲巴西、巴拉圭的亚马逊河流域一带。民国十五年(1926年)初,因思母心切,在新加坡种植园里做杂工的徐闻籍华侨倪国良谢绝众多种植园主的挽留,带着200多株“番麻”(菠萝)种苗,从新加坡启程,坐红头船经海南清澜港返回徐闻。回到家乡后,倪国良用从南洋带回的“番麻”种子在家乡试种,当时他从新马带回来的菠萝品种是“巴厘”,一开始在愚公楼水尾桥以南的一片空地中试种,种后倪国良发现这些“巴厘”品种的生长速度比较快,种出来的菠萝株高达70—80厘米,叶片较宽,叶片中央有红色彩带,叶面呈黄绿色,叶边缘有刺,果实呈筒形或微圆锥形,果重达0.75至1.5千克,也有少数果重达2至3千克,基本接近在新马地区的种植水平。于是又在现龙塘大小埚村、深井村及曲界愚公楼、顶岭等地推广试种。由于菠萝适宜鲜食,一般菠萝成熟期正值6月中旬,倪氏种出来的菠萝果肉色深黄、软硬适中稍嫩,肉量较密,果汁特多,香味浓、清甜可口,这在当时天气炎热的徐闻地,深受群众喜爱,很快就被群众传播开来,种植范围也很快从愚公楼开始,传到全县乃至雷州半岛、海南、北海等地广为种植。倪国良也成为“广东种植菠萝第一人”。
民国十八年(1929年),广东省政府见此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在此设立广东省开山事务所办军垦农场。因为愚公楼村所产的菠萝以体大质优肉脆清甜,香味浓郁而闻名于世,于是便有了“愚公楼菠萝”之称。
民国十九年(1930年)前后,在倪国良的带动下,外出谋生的愚公楼人魏于平又从菲律宾引入“千里化”(无刺卡因)这个菠萝品种在徐闻县愚公楼村附近种植,这个品种株直立高大,一般株高达80—90厘米,叶缘无刺,田间管理又比较方便。它的果型比“巴厘”大,一般单果重达1.5至2千克,个别果重可达4至6千克,较“巴厘”迟熟。
2010年,徐闻县从美国引进了菠萝新品种——金菠萝,并试种成功。
20世纪90年代,徐闻县菠萝罐头,菠萝果脯和飘菠酒等深加工业的发展空前。
1998年2月,飘菠酒成为广东省第一个进行并通过国家级认证的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产品。
2016年4月19日,徐闻县成立了菠萝行业协会,发展会员121名。
种植情况
愚公楼村目前种植了一万两千多亩菠萝地,每年能产8000多万斤菠萝。
愚公楼村所在的徐闻县,是全国最大的菠萝产区,种植面积有35万亩,年产量超70万吨(占全国的40%),素有“中国菠萝看广东,广东菠萝看徐闻”的美称,形成了壮美的菠萝种植景观带,被誉为“菠萝的海”。2023年,徐闻菠萝鲜果产值达25亿元,同比增加4亿元,带动近5万农户、14.6万人增收。
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和网友自行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丰富的内容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如若有涉及侵权请予以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供应商
还未有供应商?- 是
- 不是
- 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