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民歌《咯冬代》是宝应人民在插秧劳动中产生的劳动号子。唱词生动鲜活,曲调清新优美,极具地域特色,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体现出了丰富的情感。
“北龙港青虾”是盐都名特优水产品的代表,产于盐都区楼王镇北龙港街道。借助于北龙港的湿地生态环境,所出产的青虾保持了野生青虾的优良性状,虾体晶莹剔透,体色略显青蓝,棕绿色斑纹明显,平均体长7厘米以上,最大个体可达13厘米,富含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硫胺素和肌酸酐等。
溱湖刻纸是流传于东台市溱东镇近600多年历史的一种民间美术工艺雕刻,其色彩艳丽、堂皇。多采用多色逗景,略加彩绘,深色托工制作而成。
富安民间故事,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与富安盐业发展息息相关。《九龙港的传说》《虎阜的由来》《金豆开花龙头抬头》《布谷声声催收割》等等...
季家市的由来,还得从这里说起,位于江苏省靖江市北部,地处如皋、泰兴、靖江三市交界有个叫季家庄有位穷小子叫季新福,母子二人,相依为命。他在界河南面的刘财主家做长工。
盐都草莓为盐城市地理标志商标。草莓是盐都的特色富民产业,主栽品种有红颜、宁玉、香蜜、章姬等。盐都区已经建成高架草莓连片大棚30万平方米,年产值近10亿元,品牌价值达7.1亿元。
溱潼会船民俗活动又称“水上清明节”,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每年清明节前后,姜堰溱潼周边二百多座村庄有千余供船、龙船、篙船、划船、拐妇船参加表演与竞技,参与者及观众十多万人(次)。
镇江肴肉,原称“硝肉”。古时镇江酒海街酒店的小二,误把硝当盐腌猪蹄膀,烧煮后,肉红皮白,光滑晶莹,卤冻透明,犹如水晶,香味浓郁,食味醇厚。后来,人们嫌“硝肉”一名不雅,改为“水晶肴肉”,流传至今,成为镇江的传统名产。
五汛大米是滨海县的粮食特产,五汛镇着力打造“丰汛良田”等优质稻米品牌,加工的有机大米已进入上海、苏南等大型超市和社区店销售,凭借出色的品质和口感,获得市场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延陵抬阁是老百姓以欢庆胜利、祈求国泰民安、百姓乐业的一种娱乐形式。融戏曲、音乐、舞蹈为一体的传统民居文艺之一,躲在庙会、迎神赛会、庆典等喜庆场合表演。
滨淮镇葡萄产业基地是滨海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之一,建成约1500亩,亩均年产量3000斤左右,“晴王”“夏黑”“超级皇后”等多个品种、多种口感,可满足不同人群的喜好。
兴化猪头肉完美结合了姑苏陆稿荐卤菜的精髓和兴化本土食材,最关键的是独特的老卤汁配方和精湛的卤制工艺。卤制好的猪头肉香、透、清的特点显著。兴化猪头肉肥而不腻、干净爽口,精肉红艳似嘴唇,肥肉如白雪,吃到嘴里一点儿不腻,酥烂清香。
泰州木雕起步于隋唐时期,泰州木雕的制作工序分为选材、烘干、画稿、雕凿粗坯、雕凿细坯、修光、打磨、着色上光等。以传统雕刻技艺为基础,开发了宗教木雕用品、木雕工艺品、木雕屏风壁画、木雕窗花、古典家具、古建筑装饰等。
江都漆画是传统绘画艺术和古老髹漆技艺完美结合而生成的一种民间美术。自古以来,漆画就流行于江都地区,自成体系,别具风格,是江都民间艺人用漆作画的一种独特的传统美术。
溱潼鱼饼,江苏泰州著名的传统小吃,烧鱼饼需将鱼饼切成块状,配以笋片、肴肉片、鸡丝、青菜芯等,放入鸡汤加熟猪油烹之,起锅时在碗中浇少许麻油。 上桌时,雪白粉嫩,香味扑鼻,味美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