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甜瓜是花园镇的特色农产品之一,乐陵花园镇种植甜瓜占地达400余亩,花园甜瓜种植历史悠久,瓜形丰满,高贵典雅,品质绝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18%。浓香味甜酥脆,风味极佳,誉为瓜中珍品。
乐陵养蜂业历史悠久,乐陵枣花蜜久负盛名。乐陵枣花蜜的特点主要是:透明度高,浓度达44度,色泽鲜亮,含糖量高,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具有润肺、滑肠、解毒、止痛等功能,是营养价值很高的滋补佳品。
乐陵土猪繁育中心位于中国金丝小枣之乡——乐陵市,养殖过程添加金丝小枣作为饲料,更有助于人体健康;肉质鲜嫩酥脆,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香味浓郁鲜美可口。乐陵土猪肉尤其适合老年人、儿童、孕妇及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是馈赠亲友、居家食用的上品。
乐陵黄夹镇是我国北方地赫赫有名的“中国面点师之乡”。黄夹馒头表皮光滑、外形美观、有弹性、内部气孔细小,而且麦香味特别足,吃起来爽口、有咬劲。
“大实话”是在清嘉庆年间由逃荒人传至乐陵孔镇姚孙村。由杨子祥、杨玉坤改编而成,传承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实话”唯一乐器和道具是“木瓜”也叫“哈尔虎”。
东路梆子”剧种,是我国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相传在宋朝初年,一群进京赶考的落榜秀才,在客栈相遇,为抒发抑郁情怀及对时局的不满,在一起敲打演唱而形成此剧。
“河北梆子”是我国三大剧种之一,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流传到乐陵后,经过改编、创作成为鲁西北乐陵特有的一种戏曲形式,高亢、激越、慷慨、悲忍是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
乐陵金丝小枣的传说汇集了20余篇关于乐陵金丝小枣的传说,这些传说从各个不同的侧面,记述了乐陵金丝小枣的起源、发展、栽培、加工、医用保健价值,是展金丝小枣风采、研究金丝小枣价值的宝贵资料。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河大鼓由木板大鼓发展而来,乐陵左家派西河大鼓就是由乐陵的鼓书艺人左玉玺在民国初年创制,融合了东路大鼓和西河大鼓的众多优点,对西河大鼓唱腔进行改革,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乐陵左家派西河大鼓的风格。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氏唢呐吹咔”创始于清朝末年,以家传的形式流传,至今四代,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刘氏唢呐吹咔”是在鲁西北民间运用较广泛的演出形式之一,常用于戏曲等。
尚派形意拳是武坛巨擘、一代宗师尚云祥先生所创。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尚先生精通百家却专攻形意,深得形意真谛。
“王母殿的传说”有着非常充实的内容,充满了神话色彩,内容完整,故事衔接性好,把王母殿的传说从起源、发展等各个阶段都体现了出来,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它的价值和用途。
清朝中期,根据满族八大碗改良而来。兴城八大碗讲究的是一肉二汤三滋补,四蒸四炖。主要是指:家常豆腐,原汤肉丸,古法蒸焖子,阿玛蒸肉,笨鸡炖蘑菇,原味蒸鱼,海米油菜和酸菜炖猪肉。
古城面茶,这是兴城人特有的早点。面茶是辽西地区知名的美食之一,面茶的秘技在于其加入的配料和吃食,即麻酱和果子,它们让面茶原本单一的口感变得丰富。
漫步兴城古城,街道两旁琳琅满目的就是当地有名的花生糕,兴城花生糕用本地红崖子花生制作而成,红崖子花生口感酥脆,香味浓郁,其他花生不可比拟。
山海关浑锅作为秦皇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山海关的味觉代表。作为秦皇岛市美食之一,其制作选材讲究。东北酸菜打底,加入高汤将海鲜、五花肉、排骨、肉丸子、焖子、冻豆腐等食材一起炖煮。当热气腾腾的浑锅端上餐桌,荤香飘散,美味可口,一家人围坐一起,大快朵颐,其乐融融。
“全羊席”传入兴城是在清朝末期。兴城全羊席是取羊身上的各个部位,用炸、烹、扒、焖等26种方法烹调而成。全羊席由112道菜、16道点心组成。分4次上席,每道28个菜和4道点心,又称翻桌席。讲究色、味、形。兴城全羊席所有菜名中很少露羊字,可谓“吃羊不见羊,食羊不觉膻”。
碱厂满族乡碾盘沟红南果梨产自于兴城市碱厂满族乡碾盘沟红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红南果梨树及其他水果种植面积5500亩,年产精品水果220万斤。该梨以其色泽鲜艳、果肉细腻、爽口多汁、风味香浓而深受国内外友人赞誉。
富硒SOD苹果产自风光秀美的兴城市三道沟满族乡。这里群山环抱,昼夜温差大,具有明显的小区域地理气候,是兴城市红富士苹果栽植的适栽乡镇。目前,富硒SOD苹果种植面积发展到4100亩,年产苹果近万吨。
兴城市生产的鲜品有平菇、秀珍菇、滑菇、鲍鱼菇、香菇、姬菇、茶薪菇、榆黄蘑,年生产量8000吨;干品有灵芝、北虫草、黑木耳、滑菇、榆黄蘑、鲍鱼菇、平菇,年产量220吨。
兴城多宝鱼是当地的特产鱼种,产量丰富,皮下和鳍边含有丰富的胶质,口感滑爽滋润,肌肉丰厚白嫩,胶质蛋白含量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味道鲜美,为世人所喜爱。
徐大堡海参属刺参(俗称辽参),生长于辽宁境内北纬39°附近渤海海域,是旅游胜地兴城市下辖滨海小镇—徐大堡镇的特产,海域内的小海山岛和长山寺半岛水位颇深,周围礁石密布,湾内潮汐顺畅,水体蔚蓝洁净,有品种丰富的海澡和微小生物,是海参自然生长的福地。
红崖子花生,也称兴城花生,因主产于辽宁兴城红崖子满族镇而得名。花生播种面积10万亩,亩产300公斤以上,年产花生3万吨。因红崖子地区土壤及气候条件等诸多特定因素,这里所种植的花生所含营养非常丰富,富含人体必需的维生E、钙、锌、铁、锶等无机盐类。
“元宵节摸狮子”是兴城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化民俗,表达了人们祈盼祥和安康,创造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也为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随着兴城旅游业的发展,许多外地游客也纷纷加入到摸狮子的队伍中来,这独一无二的民俗活动,已成为兴城旅游业的品牌。
兴城满族大秧歌,也称“棒鼓大秧歌”,是一种流传很广的民间艺术,属于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秧歌鼓点独特、粗犷、雄浑,表演动作优美流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兴城满族刺绣是我国东北满族刺绣的一部分,现存于兴城城内和西部山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兴城满族刺绣传承人董宁,8岁开始跟外祖母、母亲学习刺绣,掌握了满族刺绣的基本方法,加上勤学苦练,发明了自己特有的针法——乱针,董宁绣品栩栩如生,现在,她掌握了8种针法,带领6个徒弟,使满族刺绣得以传承和发展。
绥中花腰子虾,个头不大却味道鲜美,很是招人稀罕,绥中的海水水质污染少,各方面因素综合起来,非常适合花腰子生长。花腰子最简单粗暴的做法就是水煮,也可以炝拌,或者干脆就辣炒。做好的花腰子肉质好,入口Q弹、有打牙的感觉。
绥中县塔山屯镇生姜有30多年的种植历史,他们的生姜以姜块肥大、皮薄丝少、辣浓味美、色泽鲜润而著称,生姜已出口到韩国、日本。绥中县塔山屯镇是辽宁省知名的生姜生产之乡,而全镇60%以上的生姜产自大施宝村。
小庄子镇是农业大镇,多年来以马铃薯(土豆)为主要经济作物的农业经济发展迅速,素有“马铃薯之乡”的称号。2018年,小庄子镇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3万余亩,产量10万吨左右,产值达到1.9亿元。
王宝镇已经成为国内较大的大根萝卜条加工基地和销售集散地。其产品大根萝卜条远销浙江、福建,出口日本、韩国。
王宝蓝莓果实中含有丰富的果胶、花青素,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被称为“水果皇后”。种植的蓝莓已远销北京、上海、深圳、沈阳等地,并且供不应求。王宝镇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蓝莓生产专业镇。
绥中县西北多山,土质疏松,排水通气良好,气温雨量适宜,非常适合核桃栽培,很早就有了优良品种。绥中核桃具有结果早、产量高、皮薄、指捏即开、可取整仁的独特。
绥中苹果栽植面积45万亩,产量60万吨。以‘红富士’面积10万亩,产量15万吨和‘寒富’面积25万亩,产量32.8万吨为主。
绥中白梨是绥中县的特产水果,绥中白梨凭借果皮薄、果肉厚、果核小、肉质细、酥脆多汁、甘甜爽口等特点。
猴山白梨膏适用人群广泛,儿童、老人都可以食用。具有生津、降火、养阴、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长期用嗓人士经常在粉尘环境下工作者、雾霾天、春秋季气候干燥等都可以食用,是居家必备,馈赠亲友的辽西特产。
猴山粘豆包纯绿色纯手工的传统满族小吃,用富含矿物质的山泉水,纯正的山沟里的米和豆子,无任何添加剂,磨面、发酵揉和而成。可以蒸熟吃,吃其香甜粘,也可油煎吃,品其香酥脆,口感纯正,味道香醇。
桲椤叶饼有高粱面、玉米面、荞麦面等,搭配各种不同的馅,配料独特,制作精良,粗粮细作,富含各种膳食纤维。具有好吃、好看、好消化等特点。
目前绥中观赏石有会员150多人,其中辽宁省石协会会员有25人,石农和石商以及开采、加工和销售的人数达到数千人。蓝花石作品分为三类:天然艺术品类、观赏石艺术品类、饰品类
辽西太平鼓即是舞蹈着打鼓,又是打鼓的舞蹈,可以单人打,也可以多人打,敲击方法有二十多种。辽西太平鼓的鼓谱十分丰富,民间流传的有三百余种。基本动作是“走”和“转”,走要快,转要飘。
绥中霸王鞭这一民间艺术舞蹈对表演场地要求不严,有一平坦空地即可,可一人单打,亦可多人齐打。简单易学,老少均可。随时组织,随时表演。上世纪90年代,由绥中当时的文化馆副馆长王成德把“霸王鞭”的打法传承给了前卫镇的50余人,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流传至今。
永安民间剪纸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深深地扎根于民间社会生活土壤之中,且相沿成一种习俗,一种文化现象,代休相传、剪纸作品的内容也随着现代生活的进化而更新。
王氏家传鼓乐始于清朝年间,距今200余年,创始人王德山在外地学会吹唢呐,回到家中传于子孙。民国元年(1912年),山海关有个唢呐艺人刘富(艺名刘对儿)随母改嫁来到西荒地老王家,和义父王成儒刻苦学习吹奏艺术,王家的晚辈继承长辈的吹奏技艺至今已有五代传人。
绥中水豆腐条编笊篱无法取代,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取消了木把,变成无把的笊篱头,俗称“豆腐浅子”,编织技术变得简单易学,时至今日以王鹤臣为代表的王家第五代子孙仍从事桑条(柳条)绥中水豆腐专用笊篱的生产。
绥中水豆腐是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的特产,绥中的六谷河水是成全水豆腐的一大秘诀。六谷河,水质清澈冷冽,多河汇聚使水里的矿物种类多、配比杂 ,这样的河水熬成卤水点的豆腐,香醇嫩滑,极尽细腻之美。当地人既能当早餐吃也可以做正餐吃,日日相对,餐餐不离,难以割舍。
建昌战国红玛瑙”,出产于建昌县杨树湾子村。建昌战国红不管是矿原石还是蛋原石都具有块头大、肉带宽厚的特质,很适合做抛光大摆件、大雕件,适合做同料、同花色的珠串等。
雷家店薄皮核桃,建昌县雷家店地区特产,雷家店地区自然条件适宜纸皮核桃生长,所产核桃具有皮薄、肉厚、所含营养丰富等特点。
六股河鸭蛋产自辽西山区的六股河流域。六股河水质清新,无污染,无公害,蛋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优良蛋白质、脂肪、类脂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等,且消化吸收率非常高,堪称优质营养食品。
建昌黄芩是产于葫芦岛市建昌县的黄芩,其根条坚实,色黄而光滑。黄芩,又名黄芩茶。建昌黄芩以根条坚实色黄而光滑著称于国内外市场,是葫芦岛市和辽宁省畅销全国的正品大宗地产中药材。
要路沟小米,是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要路沟乡的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要路沟乡张台子素有“建昌小粮仓”之美誉,以盛产小米而闻名。由于地势高、日照时间长,使小米成熟度好,颗粒饱满,营养丰富。
黑山科大枣,即建昌县黑山科乡的大枣。黑山科大枣具有核小、肉厚、质细的特点。近年来,黑山科乡党委、政府带领群众通过科学培育、种植新品种,更新大枣10万余株,年可产大枣8000多公斤。
建昌大鼓是流传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的一种说唱艺术。建昌大鼓的重要价值在于历史价值。建昌大鼓演唱的长篇书目,涉及到周、三国、唐、宋、明、清、民国等,对研究古代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落子(俗称莲花落或称大口落子)是建昌县内比较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娱乐形式。清代和民国年间,全县先后成立的落班子有十几个。
建昌皮影从河北传入,属于板腔体,板式有慢板、流水板、快板、散板,由于受方言、乡情的影响,在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如:三顶七、五字锦、硬辙、老韵、大悲等,和其他皮影略有出入。建国后,建昌皮影逐渐衰退。
荞面锅烙是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的一道特产美食,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外焦里嫩,香脆可口,肉馅香而不腻,素馅清淡可口。
朝阳红土泥塑是省级非遗项目,“泥人孙”即孙玉恩作为朝阳红土泥塑代表性传承人,朝阳红土泥塑源于千年庙堂文化传承,即搭木架、扎草、泥塑、彩绘工艺。
南园酒店研制的“慕容宴”曾荣获“东北金牌名宴”,并且已经出现在餐桌,共48道菜,包括热菜、凉菜、干果和点心,成为舌尖上的美味。现在已经入选双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朝阳山杏大都为天然林,山杏仁有甜、苦两种,杏仁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糖及磷、钙、铁,可加成杏仁霜,杏仁茶等滋补佳品。
朝阳杏仁油,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山杏仁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压榨、精炼制成的朝阳杏仁油,满足了中国人注重“色、香、味”俱全的传统饮食习惯,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优质油品。
召都巴绿豆粉丝采用有机绿豆为原料,佐以含有铁、锌、锶等多种微量元素地下泉水,历经二百多年的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内含人体必需的淀粉、蛋白质以及多种维生素,具有丝条均匀,色泽洁白光亮、柔韧爽滑、久煮不化汤等特点,又有清热解毒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