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戏(文昌公仔戏),流传于海南省文昌市地方的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南海航道更路经是千百年来海南人民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南海航行的路线知识及实践。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18世纪,我国南海沿岸的居民就已从事南海水产资源的开发。汉代,我国在南海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海南省文昌市有南海航行的重要港口清澜港,出航南海诸岛多从此启航。海南岛沿海的居民总结航海经验,写成《南海更路簿》,以手抄本形式流传。除此以外,民间还流行着口头传承的“更路传”。
海南文昌鸡作为海南省文昌市的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拥有400多年的养殖历史,被誉为海南“四大名菜”之首,具有皮薄嫩滑、肉味馥香的特点。
文昌灰塑,民间称之为灰批、灰堆,流行于海南省文昌市的传统美术,海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
盅盘舞(文昌盅盘舞),又称“八音舞”“贺喜舞”,流行于海南省文昌市的传统舞蹈,海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
文昌椰子作为海南省文昌市的特产,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文昌椰子果型近圆形或卵圆形,果皮和种壳较厚,鲜果清香,果肉白色嫩滑,椰水甘甜香纯。
文昌盐焗鸡是海南文昌的特色美食,以文昌鸡为原料,采用传统古法盐焗工艺制作,具有皮脆肉嫩、咸香入骨的特点,是海南四大名菜之一文昌鸡的经典做法。
文昌赤烧是海南文昌重兴镇特有的传统肉类加工食品,成品呈黄金色半透明状,具有色、香、味俱全的特点,口感绵甜可口且带有淡淡辣味,食后口齿留香。该食品选用优质猪肉为原料,经独特繁琐工艺制作而成,既是当地日常饮食中的佐餐佳肴,更承载着海外华侨的乡愁记忆,被列为年节礼品和返乡探亲必带的"家乡味道"。
文昌信封饼是海南文昌会文镇的传统名小吃,因形似信封而得名,以糯米、椰丝、花生碎、芝麻等为原料,采用柴火铁板烘烤工艺制成,寓意团圆美满,常作为新春佳节食品。
铺前马鲛鱼是鲈形目鲭科马鲛属鱼类,又名䲠仔鱼、竹鲛、马加鱼、梭齿鱼,是海南文昌铺前镇的珍贵特产,肉质紧实、肥厚,风味佳美,少刺多肉,营养丰富。
文昌意粿(薏粿)是海南文昌地区的传统小吃,以糯米皮包裹椰丝、花生等馅料蒸制而成,口感软糯香甜,承载着团圆与祝福的文化寓意,是当地喜事宴席和日常茶点的常见美食。
抱罗粉是海南省文昌市抱罗镇的传统特色小吃,起源于明代,以汤底清幽鲜美、甜酸辣交融的复合风味著称,其汤底传统以牛骨或猪骨熬制,抱罗粉属汤粉类,其贵在汤好,汤质清幽,鲜美可口,香甜 。抱罗粉的汤较甜,但是这是一种独特的鲜甜,甜而不腻,且甜中带酸, 其味妙不可言。
文昌椰子面包是一种以海南文昌椰子为核心风味的地方特色面包,文昌椰子面包以海南文昌椰子肉或椰蓉为原料,椰香浓郁,口感清新。
冯家湾花螺学名方斑东风螺,俗称“花螺”“海猪螺”,海南省文昌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文昌椰子饼是海南文昌地区的特色糕点,以椰香浓郁、口感酥脆或绵密为特点,融合椰蓉、椰浆等本地食材,兼具传统风味与多样吃法,是当地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
文昌“三角留”是文昌会文镇的传统风味小吃,因形似三角形而得名,有甜、咸两种口味,承载着福、禄、寿的美好寓意。
东阁粿子(又称东阁粿仔)是海南省文昌市东阁镇的传统米制小吃,其制作需经磨粉、熬糖、配佐料等工序:米浆搓团入沸水煮熟,搭配文火慢炖3-4小时的姜糖水(含老姜、白糖、赤糖,呈“藕断丝连”粘稠状),佐以粗沙炒制的碎花生及椰子泥。
文昌按粑是海南文昌市的地方风味小吃,又称“椰香粘软”,以糯米粉为主料,配以椰茸、红糖、花生碎等制成,口感香甜软糯、椰味浓郁、粘韧适中的口感。
文昌清补凉是海南文昌的传统特色点心,以丰富多样的配料和独特的椰香风味著称,是夏日解暑的经典美食。
锦山椰叶粽是海南文昌锦山镇的特色粽子,以椰子叶包裹,四方形状似“笠”,以五花肉、咸蛋黄等为馅料,经长时间煮制而成,具有椰香浓郁、馅料丰富、口感紧实的特点,是文昌端午节的重要美食,也是游客体验海南风味的特色小吃。
文昌蜂蜜是海南省文昌市特色农产品,蜂蜜类型以百花蜜为主,呈现琥珀色半透明状,质地晶亮细腻且拉丝柔韧,具有蜜源植物特有的花香气息。口感酸甜交织,带有黏稠糊嘴感和轻微辣喉感,后味持久。
文昌空心煎堆是海南省文昌市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油炸米制点心,属海派菜系,尤以锦山地区制作的“锦山空心珍袋”闻名。
黑糖椰丝甜粑是文昌特色小吃,属于文昌粑类的一种,其特色在于将馅料置于外层,以黑糖浆和椰丝椰蓉混合包裹,口感糯香滑口,椰香浓郁。
锦山牛肉干是海南省文昌市锦山镇的传统小吃,始创于清末,由当地居民韩贵元之妻罗豆红创制。以水牛或黄牛的后腿肉为主料,经切块、腌制、熬煎、晒干、烘烤等工序制成,配料含花生油、酱油、糖及天然香料,成品兼具香脆口感与甜咸风味,常作佐酒食材或伴手礼。
文昌椰汁西米露是海南文昌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清凉甜品,以椰香浓郁、西米软糯、口感清凉著称,是夏日消暑的经典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