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凤园红薯出产于打造山水生态的灵寿县塔上镇中菅村一带
金针菇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
灵寿有机丹参(饮品)茶,原生态、原滋味、纯天然
灵寿县甘薯种植从明代就开始了。
灵寿县食用菌栽培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历程,已发展成为灵寿县三大特色主导产业之一。
家家是木梳作坊、人人能制作木梳,木梳畅销全国各地
《晋州官伞》,原本是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炫耀其权势、地位、威严,在出行巡幸时而设置的特殊专用仪仗之一
晋州市“李家庄咳嗨腔”是起源于冀中平原的民歌。
“晋州市刘葫芦”艺术是晋州市的一项独特的民间手工技艺。
“魏徵的传说”是一千多年来在魏徵故里晋州市民间广泛流传的魏徵的传说故事。
“冀中小曲”是流传在河北省晋州市及冀中平原一带的一种民间音乐表现形式。
“晋州赵氏剪纸”是中国剪纸中很有特色的一个流派
兰德州博白兰地酒液呈浅金黄色,清亮透明,香气优雅,滋味协调醇和,具有白兰地特有的风格。
冻干鲜梨脆片具有口感酥脆、鲜甜始终、果香馥郁、高营养和低热量的特点。
晋州位于适合葡萄生长北纬30度~45度的“黄金地带”内,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梨木香菇利用梨树修剪下来的梨树枝,变废为宝,制成梨木香菇菌棒生产香菇。
自1986年西贾庄村大量种植山楂,至今已有30多年,以果大、红艳、味美,果品之优,赢得了“山楂第一村”的美誉。
生产印第安爆米花产品
晋州市葡萄现有面积4.3万亩,产量6万吨,产值3亿元。
晋州山林红薯基地建于1997年,现在与全国30个甘薯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各科研单位每年向基地提供新优品种近百个,供实验、示范。在实验、示范中再选出适合河北省栽培的新优良种,每年推出2-3年新品种。
张家油酥烧饼晋州地方名吃,流传在晋州市常营村一带
晋州皇冠梨,果实大,平均单果重235克,近圆形或卵圆形。
河北特产—晋州咸驴肉,色泽红润,咸香适口,营养丰富,食用起来也十分美味,是佐酒下饭佳肴。
晋州鸭梨,河北省晋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赵庄岭皇纲"随"赵庄岭庙会"的产生而产生,是在街头、广场表演的大型民间节目,它是赵庄岭庙会中独领风骚的龙头节目。
井陉县南张井村的民间焰火源自山西
据说最早在明代,井陉缸炉烧饼就已经成为地方名吃
井陉抿须儿,是流传于太行山深处井陉县的一种民间美食,又叫“抿蝌蚪”。
井陉县特产手工艺品砂锅,产地手工艺品-井陉砂锅(又称井陉沙锅)
主要产品有红富士、王林、红星、黄元帅、果光等。
井陉窑,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特产
井陉花椒,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特产
这里生产的“昊源”苹果水分大,生长期达170天,入口脆、清爽酸甜,果品含糖量达23%。
台阳红嘴香椿生长在井陉矿区东北角的台阳村
油酥烧饼是中国北方冀鲁地区的一种传统小吃,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高邑桃子桃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最为喜欢的鲜果之一。
锅贴饼子是河北的一道特色小吃
高邑县小麦在田面积 17.1 万亩,播种选用了高产优质小麦品种
高邑有“李子之乡”的美称。
高邑黄瓜是高邑蔬菜主要产品
乱弹在清乾隆、嘉庆年间传入,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了
刘海传说起始于东汉年间,兴盛于明清
相传刘伯温为糖塑祖师爷,西辛庄糖塑已有150年历史
黄家庄制鼓技艺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刘海庄秧歌剧(原名汉秧歌)起源于东汉初年
大慈邑坠子起源于清朝末年,距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
藁城火神祭典位于藁城区增村镇大慈邑村
藁城宫酒酿造工艺起源于3400年前的商代
梅花公主的传说源于藁城区梅花镇梅花村
南古庄武术广泛流传于明代万历至崇祯年间,盛行于清。
藁城曹氏刺绣手工技艺分布在南席村一带,可追溯到清朝。
清末民国初期,由成式世家,成小五祖父精练武术,叫大红会,小洪拳,一直延续至今第四代,由成振兴等接继,又准备选拔一批青少年,成立武术培训班。
该项目位于藁城区兴安镇董家庄村,胡淑卿的奶奶叫张小多,其祖传针刺疗法就是奶奶传授的,而探究百年祖传针刺疗法的起源,距胡淑卿口述,则要追溯到张小多的祖母,距今已有几百年。由最早开始,胡淑卿家祖传针刺疗法就是口传身教,不同病症针法不同,传承人将疗法烂熟于心,且光传女不传男。采用中医疗法,仅用眼看,即可了解病症所在,用绣花针(现用一次性采血针)在肉皮上扎,分为点扎和扎穴位两种,且不同于于针灸,不用火烤。对于治疗带状疱疹,治疗急慢性肺炎,肠痉挛(30分钟见效)百日咳,胃病等均有显著疗效。
宫面是河北省藁城市传统的汉族特色面类食品,风味独特。
藁城宫灯是河北省石家庄藁城著名的特色传统手工艺品。
藁城(古称廉州)的宫酒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
藁城战鼓是藁城农村传统的民间艺术。据传,它起源于唐朝天宝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