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头香椿是正宗紫芽香椿,已有2000余年栽培历史,主要分布于神头镇驻地及其以北方圆7华里的槐里、南街、高庄、李家楼、王良家等村庄,犹以槐里村的香椿为佳,至今仍有几株百年香椿茁壮生长。其主要特征是:嫩芽紫红,粗壮肥嫩,香味浓郁,口感美妙,营养丰富。
泥哨是在很多年以前的一种泥捏儿童玩具,人们模拟小狗、小猫,荷包形状泥捏经过烧制而成,吹出各种声音。
蔡氏玻璃工艺在清末逐渐传入我国,是以普通玻璃为原材料,以高温灼烧融化将其制成船、龙、马等各种造型的技艺,制成的工艺品造型精美、惟妙惟肖、做工精细。
响水西兰花,江苏省盐城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的西兰花“花球圆紧、蕾粒均匀、颜色浓绿、口感清爽”。响水县西兰花自20世纪90年代起步,到目前为止已建成连片0.27万hm2(4万亩)种植核心区,带动全县形成了0.67万hm2(10万亩)规模种植。
落腔,是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的地方戏曲稀有剧种之一,其前身起源于明代正德年间穷人行乞时唱的谋生之曲——“莲花落”,后演变为“落腔”。演唱的内容多为民间传说的家庭故事,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一度传播很广,流行于长垣市、滑县、内黄县等地。
石湖西瓜是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石湖乡的特色农产品,因其优质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而获得了“国字号”认证。石湖西瓜的果实近圆形,皮薄光滑,绿底条纹,有蜡粉,瓜瓤脆嫩呈红色,味甜多汁,纤维素少,不倒瓤,深受消费者喜爱。
燕青拳又称秘宗拳、颜青拳、弥祖拳、迷踪拳、迷踪艺。
口蘑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的特产。
传拓是中国古代使用的一种摹印碑石或器物的复制方法。现为慈善寺文保所文保员的庞献坡承传了传拓大家宋致中的技艺功夫。
延怀河谷产区拥有700多年的葡萄栽培史。延怀河谷葡萄果穗整齐,果粒均匀,有色品种果实着色深,果粉厚,外观美丽,果汁多,糖分高,浓度大,刀切而其汁不溢,吃起来味极甘美,爽口。富含有机酸、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风味浓郁。
相传,烟狼寨镇宁寺的照壁为唐朝尉迟恭监修,临竣工时尉迟恭去海城,有人发现没修照壁,于是派人骑马追至甘泉铺村与尉迟恭相遇,请他回寺监修照壁,尉迟恭说:“可修于此处!”
草河口红松籽,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草河口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0年12月0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草河口红松籽”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红松籽仁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纯天然绿色食品。草河口红松籽仁富含人体所需的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还含有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B1、B2等多种维生素及胡萝卜素等。其中以维生素E的含量为最大。
有一年夏天,荷花刚开始打骨朵儿,一位自称是“风水先生”的南蛮子来到这里,借宿于“天后宫”。这位风水先生,鬼头蛤蟆眼,一看就知道心眼不少。住进天后宫后他早起晚睡、闷不作声,整日倒背着手在莲花泡子周围遛的,不觉一住就是七七四十九天。
“全羊席”传入兴城是在清朝末期。兴城全羊席是取羊身上的各个部位,用炸、烹、扒、焖等26种方法烹调而成。全羊席由112道菜、16道点心组成。分4次上席,每道28个菜和4道点心,又称翻桌席。讲究色、味、形。兴城全羊席所有菜名中很少露羊字,可谓“吃羊不见羊,食羊不觉膻”。
恒山祭祀活动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帝王“四时”祭天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更是源远流长的华夏民族祭祀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北岳恒山登山协会以肩负传承、弘扬恒山民俗祭祀文化为己任,组织传承了“喜神节”全民健身、迎喜纳福的祭拜恒山爷的民俗活动。
沁水刺槐蜂蜜,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沁水刺槐蜂蜜”是在沁水县特有的自然及社会环境条件下生产的优质上等蜂蜜,色浅、味清香鲜洁、甜而不腻,不易结晶,颜色为水白色。
泰兴白果,江苏省泰兴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泰兴白果营养丰富、药食兼用,果仁中蛋白质含量11.27%,淀粉73.24%,脂肪3.93%,总糖3.17%,另外还含有16种氨基酸、26种矿物质和22种微量元素,是不可多得的食疗佳品。
镇江蟹黄汤包,花纹均匀清晰,皮色洁白晶莹,映透出微黄油亮色。汤汁鲜美、蟹香诱人,皮薄有劲、滋味隽永。
封丘县是全国金银花的原产地,以直(直立生长)、大(植株高大)、高(药用成分高)、碧(成色碧嫩)的道地性著称,目前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值12亿元。封丘金银花蕾粗长肥厚,色泽艳丽,药用效率和保健作用很高。
藁城曹氏刺绣手工技艺分布在南席村一带,可追溯到清朝。
高家口古乐传承了原汁原味的民间技艺,最大限度保留了原生态技艺特点。
承德国光苹果,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北京市顺义南彩福利工艺品厂的产品从师承系统、工艺技法到艺术风格,都直接传承和发展了明清宫廷漆器工艺。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漷县镇著名的传统特色工艺品,是靛庄村的绝活,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岫岩东北大鼓俗称大鼓书,属于曲艺范畴的民间说唱艺术,与满族说唱“子弟书”有一定渊源关系,东北大鼓传入岫岩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王氏家传鼓乐始于清朝年间,距今200余年,创始人王德山在外地学会吹唢呐,回到家中传于子孙。民国元年(1912年),山海关有个唢呐艺人刘富(艺名刘对儿)随母改嫁来到西荒地老王家,和义父王成儒刻苦学习吹奏艺术,王家的晚辈继承长辈的吹奏技艺至今已有五代传人。
“兆茂”牌米氏酱香羊腿由老城清真米家饭庄生产,有60余年的历史。精选8个月的鲁北白山羊,羊腿酱色油亮,入桌闻香,入口肉质鲜嫩、酥烂,香而不腻。先后获得“齐河特产”“山东名小吃”“山东老字号”等称号。
大同黄糕是用黄米面蒸制,类似南方年糕样的食品,唯其色泽金黄,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黄糕的味道却好极了。因言道“大同有两宝,乌金和黄糕。”
巴公大葱因产于山西省晋城市郊巴公镇而得名,该大葱属百合科葱属中以叶鞘组成的肥大假茎和嫩叶为产品的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功效。巴公大葱个大、香浓、辣烈、肉厚心实、质地细密、耐贮存,营养成分和杀菌素也比一般大葱高,其还有药用功能,被形象地称为“扁担葱”。 。
跑帷子起源于汤阴,始于我国春秋时期,是为纪念齐国国君桓公之妾卫女而衍生出的一种大型民间广场舞蹈,传承两千六百多年,流传在豫北地区,至今深受群众喜爱。2008年6月7日,跑帷子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Ⅲ-50。
兴化传统木船制造技艺主要分布在江淮地区。以口传心授、父子相传、师徒相授等为主要传承方式,历经了宋代的萌芽期、明代的成熟期、清代的兴盛期,延续至今。主要生产内河农用船,运输船、捕鱼船等,现又生产旅游观光船等。
扬中有着悠久的舞狮传统,扬中九狮图起源可追溯至清同治年间。在各种节日、庆典仪式、集市开张、聚会联欢等民俗活动中,“九狮图”都要大显神通,大助其兴。
封丘石榴,又称封裴石榴,因集中产于封丘到陈桥乡裴楼村一带而得名。其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清康熙年间,曾作为贡品进献。其营养丰富,维生素C比苹果、梨高1~2倍。
粤西白戏(廉江木偶戏)是以白话方言演唱的、有特定的音乐伴奏和以多种板式唱腔综合运用的一种杖头木偶戏。其流行于广东省湛江市的廉江市。粤西白戏,其木偶造型,形象逼真、做工精细、惟妙惟肖。尤其偶头活动部件的制作与操控,更加科学巧妙。
曲阳石雕,河北省曲阳县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怀安城豆腐皮,怀安县地方特产之一
海淀玉巴达杏原产于海淀区北安河,具有数百年栽培历史,曾为贡品
空竹早为宫廷玩物,后传民间,历史悠久。本区衙门口人高宝山作为京城抖空竹第四代传人,早年拜国家级项目空竹传承人李连元为师,在本区组建空竹传承表演队,深入社区、学校传承空竹技艺,同时,还把空竹技艺表演送到驻区部队,为官兵们赠送空竹教具、带领其他队员做空竹展示表演。在众多的市、区级大型活动和应邀参加外区、外省的非遗交流活动,广受好评。
田景儒陶瓷生产技艺全面,尤其擅长传统工艺拉坯成型,能手制小件,精巧实用。
于临邑县一勾勾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勾勾剧种流行德州、聊城、滨州及河北省东南地区,主要流行于临邑县。一勾勾有传统剧目70多个,主要有《东秦》、《西秦》、《坐楼杀惜》、《梁山伯与祝英台》、《胡林抢亲》、《三进士》、《女驸马》等。
高平与炎帝相关的村地名传说有三则:庄里村、北营村、换马村。
章柱烧鸡是内黄本地特色美食,以鸡肉为主料,按照传统做法制作。章柱烧鸡色味俱佳,造型独特,鲜香可口,香而不柴,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
黄酒是中国特有的酒种,而汤阴县宜沟镇“双头黄”黄酒是中华黄酒这一领域里的一朵奇葩,是河南安阳的特产黄酒。其酿酒原料独特,采用了产于北方的小米和稷米,因生产原料和酒都是黄色,故名双头黄。该酒营养丰富,富含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饮用方法特别,毋须加热或添加其它作料,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
泰兴香荷芋,江苏省泰兴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泰兴香荷芋属天南星科、芋头属的一个优良农家品种。泰兴香荷芋种植历史悠久,是传统的粮经兼用作物,主要分布在泰兴中东部高沙土地区10个乡镇。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隆德人的厨房里最不能缺的调味料醋一定在其列。
邵雍年少时发奋攻读,早晚不辍,并把所学全部抄录下来,贴满房间,日诵读数十遍。他冬日不近炉,夏季不握扇,夜间不安席,每日一餐,探幽索隐,寻求《易经》的奥秘。
廉江山姜头鸡汤是廉江市的一道特色美食,黄竹山山姜头鸡汤,用黄竹山产的山姜头及独特的汤料配制而已成,该汤纯白如牛奶,味道微甘,沙姜头独有的清香和鸡肉的香气相结合,喝下去十分鲜甜可口,让人难忘,特别适合秋冬饮用,特别暖身。
洪拳又称洪家拳,是中国南派武术中的精华,流传区域甚广。小榄洪拳的套路内容多,手法丰富,腿法较少,讲究桥马。动作简朴,讲求实用,以气催力,发声助威,具有鲜明的外家功夫风格。经常练习可强身健体,强壮筋骨,磨练意志、陶冶性情。
灵寿县食用菌栽培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历程,已发展成为灵寿县三大特色主导产业之一。
怀安蹦鼓子舞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舞蹈。
尚义县是东路二人台地方戏曲发源地之一,清末已有人唱“蹦蹦戏”,戏班的表演形式由踩高跷逐步向打地摊方向发展,并突出手绢扇子和霸王鞭的使用技巧。一般为一男一女,故称“二人台”。近年来,经过融化吸收,表演方法上趋于戏曲化,音乐伴奏由只用四胡和锣鼓逐渐增加民间管弦乐器,剧目趋于故事化,情景更加细腻,内容更加丰富。
戳古董的“戳”字是捅的意思,“古董”指闯祸、捅乱子。
梨是兴隆栽培历史悠久的果品之一,其特点是色泽鲜艳、酸甜可口、皮薄核小汁液多。
忍字口背杆起源于清朝,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它是一种较为独特的民间花会形式,主要道具是一副上下可以嵌合的铁架子。
兴化地区儿童玩具的出现,始于明代。明洪武初年,苏州等地的江南移民迁入兴化,一些民间手工艺人进入本地区。延至清咸丰年间,今兴化昌荣镇存德村顾同山拜师学艺,从事儿童玩具制作。目前,已传至第四代顾福五。
浚县角场营汤元亦称元宵,城南3公里素称"汤元之乡"的角场营生产的元宵为最佳,有300多年的制作历史。该村元宵的特点是:个大均匀,皮薄馅多,色泽雪白,起绒头,汤清软糯,味道鲜美,吃到嘴里,松软细腻,香甜可口。
宝坻大蒜,天津市宝坻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宝坻大蒜以6瓣为主,茎盘上围成一轮,蒜皮为紫红色,蒜瓣洁白、均匀,鲜嫩多汁,口感辛辣,脆香浓郁,风味独特,肉质肥厚。
桑皮纸制作技艺,安徽省潜山县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湘潭糕点制作历史悠久,明万历进士张嘉言弃官从商,开启了湘潭四百年糕点制作传奇。老湘潭糕点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而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些糕点口感细腻、柔软,甜而不腻,入口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