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鸡蛋以“黑羽绿壳鸡”的绿壳蛋为主,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胆固醇含量低,被誉为“鸡蛋中的人参”。2021年,“京山鸡蛋”被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商标”。
沙洋花鼓戏是流行于湖北省沙洋县及周边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唱腔属打锣腔系,分主腔和小调两大类。
大口蜜桃产于钟祥市大口林场、盘石岭林场,蜜桃果面光洁,黄白色,果形近圆形,端正,有果尖,果实较大,单果重200克,最大400克,果肉白色,近核处红色,粘核,果实硬脆,耐贮运性好。
宋河麻糖是湖北省京山市宋河镇的传统特色美食,也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状如蜂蛹,薄如蝉翼,香而不郁、酥而不油、甜而不腻。
曲胡是河南曲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因其广泛流行,民间曾有不同的叫法,如“曲子弦”、米把弦、坠胡、大弦等名称。20世纪70年代初,定名为曲胡。
京山板栗是湖北省京山市的传统特色产品,京山板栗果实匀称、色泽油亮、口感香糯甜润、成熟早,有健脾胃、益气、补肾、强心的功用,主治反胃、吐血、便血等症,老少咸宜。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京山市的传统特色产品。
冷水吹打乐(宫廷礼乐)是乐神师旷专为宫廷创作的一种吹打乐,距今已流传两千多年。主要用于皇帝登殿、官员升堂时的演奏,后传入民间,则多用于节庆、婚丧嫁娶和戏剧场面。
京山打击乐是京山地区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传统音乐形式,京山打击乐的起源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当时已在京山各地广泛盛行,几乎每个村落都设有锣鼓班子。
钟祥剪纸是在楚文化重要发祥地、明朝嘉靖皇帝故里、中国长寿之乡湖北钟祥一带世代相传的民间艺术。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人物、动物、花卉、风景等。传统的钟祥剪纸以喜庆吉祥、驱邪纳福、多子长寿等民俗主题为主,在民间极受欢迎,长期流行。
东桥皮影戏是钟祥市东桥镇的传统民间戏剧,东桥镇皮影戏在表演时根据历史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唱、做、念、打浑然一体。表演细腻,善演神话、武打和寓言剧。
彭墩炭陶是钟祥市的一项传统制陶技艺,彭墩炭陶将久负盛名的彭窑技术和现代制陶工艺相结合,通过配方练泥和高温掺炭两项核心技术制造炭陶产品。
钱场霉千张是京山钱场镇的风味食品,霉千张在其他地方也很常见,但是钱场霉千张使用当地黄豆和井水,祖传制作工艺,做工独特,霉千张臭里透香,沁人肺腑,无论是炒,还是做火锅、汤,都独具风味,使人胃口大开,吃到嘴里,余香长久。
严门拳是源于湖北省京山市永兴街道施家窑头村严家棚的传统拳术,严字门拳动作紧凑,手法灵活,重心较低,注重下盘的稳定性,以阴阳二气开声催力,以震脚助势增强爆发力,以连续进攻来打破对方的防守。
沙洋从前把新郎称为“状元”,所以结婚这天新郎吃的这顿午饭叫“状元席”。
汉江硪歌是汉江流域劳动人民在长期从事艰苦的硪工劳作中创作、积累的民间音乐,当地农田多,在插秧、扯草、车水等繁重的体力劳动中,集体劳动的村民们便开始跟着流传的曲调,作些唱词以对歌,自娱自乐,于是便有了扯草歌、栽秧号子、踏水车号子等。
海马舞是钟祥市的古老的传统舞蹈之一,海马舞起源于唐代竹马灯,经两百余年演变形成现有形态。舞蹈通过马头服饰、锣鼓伴奏和唱词表演,展现选马人考验马匹及马儿欢腾的场景。
“热伏扇子”是钟祥地区的传统习俗物品,送“热伏扇子”起源于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年间,距今约有500多年的历史。
长滩丧事习俗是流传在江汉平原一带、钟祥市长滩镇的一种隆重操办白喜事的传统习俗,即在人死亡后进行一系列的祭奠活动,以此怀念先人,告慰亡灵。
鼓台舞是具有独特艺术形式的地方传统舞蹈,由二人怀中挂鼓,边敲边舞。主要流传于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孙桥镇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