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建平境内的原喀喇沁右翼蒙古族,经数百年民族融合以后,无论居住、饮食、习俗、宗教信仰都有所改变。它的改变辽西民族变迁、民族融合、游牧文化退却、农耕文化发展的进化过程。
辽西打野球,顾名思义,是在野外或户外进行的一种民间游戏活动,流行于建平县朱碌科镇杨杖子、水塘沟等村庄,覆盖于周边一些乡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打野球应该看作是现代垒球的肇始。
光绪三十年(1904年),举人杨国栋等请平泉州为贞节女李氏建筑石牌坊,故名贞节烈女牌坊。石牌坊,当地人叫“排放地”,遗址呈长方形,南北长120米,东西宽80米,面积9600平方米。
老哈河民间故事种类繁杂:老哈河神话、民族英雄传奇、生活故事、民俗传说……其大胆、浪漫的艺术手法赋予老哈河民间故事以神奇的生命力,像滔滔的老哈河水经久不息。成为研究辽西民族变迁、宗教学、民俗学以及辽西的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佐证。
御泉寺庙会民俗表演样式繁多、精彩纷呈,被乾隆皇帝钦点为“皇会”,该庙会在辽西地区盛行百余年。寺庙虽几经风霜雪雨,几度损毁,几次重建,则庙会恢复,基本保留了原有的样式和习俗。
辽西打尜(gá)游戏流传久远,是民间传统竞技娱乐活动。其特点是借助简单器械,场地、人数要求不严,规则简单清楚。老哈河一带打尜儿多在冬春两季举行,参加者多为少年儿童。游戏竞技性强,趣味独特。
二鬼摔跤是一人背驮着二鬼摔跤道具而进行表演的民间舞蹈,又叫“二娃摔跤”、“二喜摔跤”。在建平县主要流传于北部黑水镇。
喜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常用的吉利好辞,用辽西的方言叫“喊好”,世代传承,成了中华民族子孙后代寄托理想、心愿和情感的一种形式,也是人们相互之间祝福祥和安宁、安居乐业、事业发达、人丁兴旺、国泰民安、世盛人和的象征。
建平评剧源于河北的“莲花落”、“第一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蹦蹦戏”,由老艺人张有发及其子孙从河北引入,于1920年前后在建平落地生根。以演武戏见长是建平评剧的突出特点。目前有50个剧目的剧本、曲谱和全套的传统戏服装及文武场的乐器保存完好,对研究评剧艺术的起源、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建平女红主要包括刺绣、布艺、绳结编织三大类。刺绣俗称“针绣”“扎花”“绣花”,是观赏与实用并存的工艺美术形式,在日常生活用品和服饰上随处可见,内容多寓祈求吉祥如意、幸福安康之意。
建平英雄会来自外八营。英雄会的表演形式为对打,有单刀花枪两人,双刀花枪两人,白手夺枪两人,两节棍两人,三节棍两人,手抄子两人。
柳条编制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用柳条编制的篮、筐等生活用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用柳条编成杯、盘等,外涂以漆,称为杯棬。唐宋年代,柳编工艺愈加成熟。此后,柳编工艺不断发展,渐成一项传统的民间艺术广为流传。
建平泥塑技艺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红山女神,是目前国内出土的最早的塑像。建平泥塑以宗教为主要题材,其悠久的历史,成为研究考古、辽西文化、民族变迁的重要佐证。同时在美学、宗教学、民俗学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烙葫芦自唐始,成于宋,兴于明清。烙葫芦是烙画艺术的一部分。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建平蜡染传承历史久远,艺术语言质朴、天真、粗犷而有力,色彩明快,线条流畅。随着纺织、印染技术的迅速腾飞,蜡染这种民间工艺渐渐被遗忘,只有极少数人作为爱好保留下来。
辽西朱碌科黄河阵,源自古代兵家布下的九曲黄河阵,历经200余年传承发展后,形成了独具辽西地域特色,集烟火表演、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等于一体,既有游乐健身性质又寓意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健康幸福的大型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建平剪纸流行于辽河文明的主要发源地辽宁省建平县,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玉器,从造型方式和外部特征来看,与建平剪纸颇有相似之处,隐隐显示出一种潜在的文化传承关系。
笙管乐一般由管子、笙、笛子、云锣等乐器组合而成,同时配以鼓、铙、锣等打击乐器。主奏乐器管子,古代称为“筚篥”,属双簧气鸣乐器,多以木制,上开八个音孔,前七后一,以质硬的芦苇制成双簧哨子,常以更换大小哨子的方法调定音高。
朝阳县红辣椒,是指生长于中国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境内的特色辣椒品种。这种辣椒通常具有鲜艳的红色外观、辛辣的味道和辣度适中的特点,是朝阳地区的传统佳品之一。
朝阳县的北四家子是水果之乡,有千亩苹果园和三千多亩桃园,唐杖子村共有350亩苹果园,其中八盘沟村有100多亩。 北四家子乡位于柏山山脉,有独特的小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酸碱度适中,特别适合种植果树。该乡种植苹果历史悠久,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种植,老国光苹果一直延续至今,现在还有普通富士、寒富、金冠黄元帅。
朝阳绿豆,辽宁省朝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朝阳绿豆粒大、均匀,颗粒饱满,豆色浓绿、色泽明亮、无杂色。2015年06月1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朝阳绿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朝阳小米,辽宁省朝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朝阳小米颗粒均匀、香甜可口、营养丰富、食用方便、用途较广的特点,对于治疗肝脏病、心脏病、神经官能症、贫血等有一定辅助作用。食用可做成美味可口的稠粥、小米发糕、煎饼干、小米锅巴、小米面饼等二十余种不同风味的食品。
凌塔白酒采用四百多年古传秘方酿造,凌塔白酒是以高粱为原料,稻皮为辅料,以无色清亮透明,想起清雅纯正,绵甜醇和,酒体协调,余味爽净,饮后无酒气的独特风格而闻名。
朝阳县民间鼓乐始于辽代。朝阳民间鼓乐具有显著的地域性、民俗性特征,是一种传统的民族民俗音乐,主要用于婚丧嫁娶、生儿育女、庙会祭祀、节日庆典等重大事件,发挥营造气氛、抒发情怀等作
朝阳县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流行的一种民众自娱活动,它起源于古老的土地崇拜和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为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历史上以农立国的中国,土地用以耕种,火用以烧熟食物和取暖,两者都是人们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建平县北部努鲁儿虎山的崇山峻岭之中,断断续续地盘亘者一条被当地群众称为“石龙”或“土龙”的古代长城遗迹。经考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燕秦长城。关于这段古长城的由来,还有一段真实动人的历史故事呢。
在朝阳市北郊的他拉皋乡木营子村后,有一座人工修筑的土山,当地群众叫做“团山子”。据考证,这座土山就是距今1570多年前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燕皇帝慕容熙建造的皇家园林——龙腾苑遗迹。但由于年代久远,荒废无闻。关于慕容氏王朝末代皇帝慕容熙与龙腾苑的轶闻更鲜为人知了。
冯跋,长乐信都(今河北翼县)人,后燕慕容宝时,为中卫将军,与宝养子高云友善。宝弟慕容熙嗣位以后,他曾获罪潜逃。不久,趁慕容熙出城发动政变,冯跋拥众自立,继北燕天王位。在位22年,省徭薄赋,采用诸多措施发展农业生产,于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植桑树,便是其中之一。
“先有三泰号,后有喇嘛庙”这种说法,在朝阳人人皆知。据传说,明朝中期,朝阳为大宁都司所在地,时明廷十七子宁王朱权任大宁都司总管,统辖南方汉军,管理东北五个军事卫所,统称塞外五卫。宁王所带兵丁管佐,大都是安徽、江苏、河南人,喜欢吃馍、喝酒,不喜欢塞外的高粱米、大黄酒。
位于朝阳城凌河西岸的雄伟壮丽的高大建筑——南塔,建于公元11世纪辽代时期。每当夏秋两季,自拂晓到黄昏,有成千上万只金燕终日盘旋萦绕,穿梭般地集翔上空“击甲!击甲!”叫个不停。你要好奇将耳朵贴于塔体上细听,又会听到从砖缝中传出“蚁父!蚁父!”的喊声。
凤凰山位于朝阳城东六公里处,隔大凌河与朝阳城相望。由于它历史悠久,雄伟壮丽,历来被称为辽西地区的一座名山。
槐树洞又名古槐山,位于朝阳县南双庙乡三官村境内。其形如狮,因此也称狮子洞,其主洞阔达70米。据民国19年《朝阳县志》记载:“山半腰平坦处有大小古洞数间,下有龙庙一所,洞内塑供佛像又有一菩萨殿一所,两旁有大槐树数株,参天拔地,枝叶葱茂,阴翳半山,故洞以此为名。”
北票绿豆糕是一种当地传统的糕点,其主要原料为糖粉、绿豆粉等,将这些原料混合后蒸制而成。绿豆糕呈灰黄色,质地柔软适中,口感香甜爽口。
北票永盛堂拨面是辽宁省北票市传统的面食之一,也是当地著名的特色小吃,源于清朝时期。讲究用当地出产的荞面,具体做法是:把荞麦面用凉水和好,揉成面团,面要和得硬一些,必要的时候掺些白面,因为荞麦面缺乏面筋,没有韧劲。
北票玉米皮烙画是辽西民间的一项特色工艺艺术,结合玉米皮的光泽和纹理,经过熏、蒸、漂、染、剪、贴粘、修、烫、裱等近十道工艺加工处理而成,纯手工制作,收藏时间可达数十年不褪色、不变形,具有较高的工艺美术价值。
北票长城区域是中国辽宁省北票市的一个区域,该地的春节习俗与中国其他地方的春节习俗有所不同。
北票民间根雕是中国辽宁省北票市的一种传统工艺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其制作原材料主要是根雕板材和木料,用榫卯、雕刻等传统工艺技艺制作而成。
北票战国红玛瑙是指产自辽宁省北票市的一种珍贵红色宝石。它是一种红色玛瑙由于其颜色非常鲜艳、亮丽而受到广泛关注。北票战国红玛瑙已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它作为中国文物和工艺品的代表之一,被誉为“东方红宝石”。
北票民间太平鼓是与满族与汉族长期文化交融而形成的民间传统舞蹈,也是北票传统春节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民俗文化价值。长皋太平鼓舞步朴实,鼓点铿锵,节奏明快、寓意吉祥。随着律动,变幻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绚丽光彩,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北票台吉营乡老百姓把皮影戏叫做唱影,把皮影艺人称为影匠。皮影这门民间艺术,集绘画、剪纸、雕刻、灯光、音乐、舞蹈为一体,被誉为电影的远祖。 晚明以来河北唐山皮影戏迁徙关外,逐渐在辽西一带生根萌芽。北票皮影从清初传入,至今有400多年历史。
蛋壳画就是用禽类色泽各异的蛋壳,拼贴成画作,它色彩自然。在我国,蛋壳贴画属于创意贴画之一,也是工艺美术范畴。
北票番茄,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北票西红柿的食用部位为多汁的浆果。北票番茄的维生素C、钙、硒、铁和番茄红色素含量等内在指标明显高于很多外地番茄,尤其是维生素P的含量高于很多蔬菜。
北票红干椒,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特产,北票红干椒形正、色红、皮厚,尖为鹰嘴型,口味辛辣、营养丰富。北票红干椒辣椒红色素及辣椒素含量高。其红干椒的色价含量为15-17,高出其它辣椒产区3-5个色价以上,其它营养成份也均较其它省市红干椒产区为高。
龙潭绿豆粉丝是辽宁省北票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北票市龙潭绿豆粉丝历史悠久,已有近300年的历史,龙潭绿豆粉丝的美誉缘于优良的品质,优良的品质缘于以纯天然绿豆为原料,无任何添加剂,并且内含淀粉、植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A、B1、B2和人体不能合成的赖氨酸等多种营养成分,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防暑止渴等功效。
蜂蜜是蜜蜂生产的成果,是辽宁省北票市的主要土特产品之一,年产优质蜜1000吨以上,主要品种有葵花蜜、荆条蜜、枣花蜜、杂花蜜等,浓度在40°以上,自然含水18%以下。
北票荆条蜜,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特产,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北票荆条蜜浅琥珀色;气味清香,口感甜润、微酸;不见任何杂质。北票荆条蜜果糖和葡萄糖含量≥80.54克/100克;蔗糖<0.2克/100克;锌2.2毫克/千克;硒0.973毫克/千克。自然含水18%以下,浓度40%以上,含糖5%以下。
北票金丝王大枣,辽宁省北票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其优异的品质和丰富的营养闻名于世。掰开半干的红枣,可清晰地看到粘连果肉的缕缕糖丝,拉伸延长二三寸而不断,故名“金丝枣”。北票金丝王大枣皮薄肉厚核小、肉质细腻鲜甜,适宜贮存。
孟兆炎,字希尧,1893年生于承德府朝阳县黑城子平安地屯。12岁就给地主放牛,16岁离家外出谋生,18岁当兵,随东北军入关。23岁时在张宗昌部队先后被提拔为排长、连长、营长,34岁随二十五军到天津驻防任密探处处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天津参加了中华民族自救会,年末受北平抗日救国会负责人朱霁青的启发,联络旧部,回到家乡组建反满抗日义勇军。
本溪素有“人参之乡”的美誉。本溪人参及其加工的滋补品销往国内外市场。本溪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栽培者为“园参”,野生者为“山参”。多于秋季采挖,洗净;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经水烫,浸糖后干燥,称“白糖参”;蒸熟后晒干或烘干,称“红参”。
龙山泉公司坚守质量,坚持传统工艺酿造,实现全程封闭无菌无氧灌装。龙山泉不忘初心使命,持久创新,先后建成了纯生生产线,精酿啤酒生产线,先后推出了龙山泉纯生、荞麦黑啤酒、原浆精酿、原浆白啤等系列产品,目前已经形成了以龙山泉纯生、干啤、精酿啤酒、易拉罐等为代表的系列产品。
“扒三白”是辽宁经典名菜,因其烹饪技法为“扒”,主要原材料为鱼肉、龙须菜(罐装芦笋)和白菜,故而得名“扒三白”。 “扒三白”造型清丽、味道鲜美,烹饪过程极具美感,深受来沈宾客青睐。
关外米仁,产于辽宁东部山区及北部平原地区,品质精良。颗粒饱满,色白质净,为滋补美食,历史上曾为贡品。辽宁东部山区及北部平原地区所产的薏苡种仁,量虽不多,而品质精良,素有关外米仁之美称,为辽宁地方名产之一。
本溪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烤豆皮的身影,是本溪的街角著名小吃,本溪的豆腐皮跟一般的干豆腐,涮火锅的油豆皮都不一样,尤其是夜市上,烤豆皮更是供不应求,受到本溪本地人和游客的喜爱。
蝲蛄豆腐原料采用对栖息条件极为苛刻的野生蝲蛄为原料而经过特殊工艺制作的美味菜肴,虽然称为蝲蛄豆腐,但是跟“豆”却一点也不沾边,可能是制作的工艺上,与豆腐相似吧,“蝲蛄豆腐”制作技艺传承,已有上千年历史。
冻梨是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特产。由花盖梨,秋白梨,白梨,尖巴梨冰冻而成,食用时,将冻梨置凉水中浸泡,待化透后捞出可食,化透的 冻梨,甜软多汁,清凉爽口,饭余酒后,吃上几只,颇为惬意。
本溪猕猴桃,盛产于明山区,甜软甘美,是世界上一种新型水果,内含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含量更高,比一般水果高20到30倍,每百克鲜果含维生素C达到165.9毫克,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矿物质、葡萄糖、柠檬酸具有防止高血压,肝炎等药用价值。
山楂原产于我国,辽宁省本溪是重要产区之一。本溪山楂属优质大山楂品种群,果熟浓红,酸甜可口,铁、钙含量在各种果品中占第一位。具有散淤、消积、化痰、解毒、止血、清胃、醒脑等多种药用价值,由其加工制成的山楂片、山楂糕、山楂罐头、果饴、果酒等饮料更受人们的青睐。
本溪明山社火源自中原地区社火,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活动。中原社火种类繁多,流传于本溪的是“走社火”,因社火表演者的手中以十八般兵器捉对厮杀,因而也被称为“武社火”、“打武场”。
辽砚板扇产于辽宁省本溪市南芬区,在制作过程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相结合,使之雕、镂、剔、透工艺精湛,既不失传统之美,又具现代之风格,使辽砚板扇这一中华瑰宝再度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