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阳溜黄为固镇本帮土菜,常出现于本地婚丧嫁娶宴席之上。色泽金黄,味道甘美,老少咸宜,虽然是炒作出来,却不板结成块,形若奶酪。更令人称奇的是它不粘盘子、不粘筷子,鲜香味美,软糯可口。
望江县的豆丝是当地特色美食,以本地绿豆和早稻米为原料,制作复杂讲究。豆丝成品嫩黄可口,可煎可炒,配肉更佳。晒干后保存时间长,做汤鲜美。
潜山手工挂面制作技艺工艺流程特别讲究,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和要求之高,是机械生产难以比拟的。以农家自种小麦为原料,取山涧泉水精心制作,经过数次发酵,手工拉制再经太阳光自然晾晒干燥而成,其洁白光韧,细腻筋道,入口滑软,唇齿留香,还有易消化、滋补养生、和胃健脾的多种功效。
天华谷尖茶,安徽省太湖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天华谷尖形似稻谷,滋味鲜爽、醇厚,色泽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匀整明亮。理化指标。水浸出物≥38%。
痘姆陶器是中国安徽省潜山市痘姆乡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潜山制陶历史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薛家岗文化时期,有2000多件出土陶器可佐证。新中国成立后制陶业达到鼎盛,从业者数万人,周边十里八乡老百姓家中的坛坛罐罐、盆盆碗碗十有八九都出自痘姆。
霜果是岳西县一种传统食品,为春节待客的茶点美食,其色黄白如玉似经霜的果实,故称其为霜果。在岳西县以白帽镇的霜果名声最响。
上世纪九十年代这一古老技艺在桐城恢复生产,与铜器相结合,铜胎大漆器应运而生。铜胎大漆器制作繁杂,需经过打底、做纹理、上金粉、刷尾漆、打磨、晾晒、推光、镀金多道程序,成品光亮如镜,绚丽多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工匠精神的完美体现。
枞阳媒鸭,安徽省枞阳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枞阳媒鸭的养殖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该品种具有可野外放牧、觅食力强、耐粗饲、抗病力强等特点,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老任桥牛肉”作为固镇的知名品牌,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享誉大江南北。它主要出自于固镇县任桥镇桥东村,历史悠久,风味独特。
龙坦龙灯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黄泥镇及其周边地区。自明朝初年起,龙坦龙灯已经传承了600余年,期间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更新。
乔公故址座落在县城东门。早在汉代这里就建有乔公庄园。三国时期佳丽大乔、小乔,乃乔公的两个女儿,就生话在园中。乔公为人秉性忠厚,乐善好施,名传乡里。乔公长孙乔进,虽是一介书生,却继承了祖父的美德。
岳西油坊榨制技艺沿用了千年来三大工序:石磨碾筛、木甑受蒸、木榨取油。建国初期全县约有90个油坊,为当时民众生活用植物油的主要制作场所。现已基本绝迹。
太湖状元糕是太湖县的一种传统糕点,因在糕点上刻有“状元”二字而得名,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这道糕点口感软糯香甜,老少咸宜,深受大众青睐。
岳西县的砂锅剥皮菇汤是一道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剥皮菇是岳西县的一种特产,被誉为“蘑菇之王”,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誉。岳西县砂锅剥皮菇汤的特点是汤汁醇厚,菇体鲜嫩,营养丰富。
岳西高腔,原称高腔,因流传岳西县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而定名。它源于明代青阳腔,明末清初传入岳西,至今有三百年的兴衰历史。岳西高腔有舞台表演、围鼓坐唱、民俗活动演唱等形式,现存剧目、音乐遗产丰厚,且具极高的学术价值与开发价值。
桐城市孔城镇一带生产排面的历史已有二百余年,故名孔城排面。排面与米面原料相同,制作工艺相近,故两者属于同一种类型面条。米面窄扁条形,绵软可口,味美鲜醇。
相传,在九湾河的河水中间,有一深潭,深不可测,老百姓叫它“老龙潭”,很久以前,有人曾用 4 两丝线,加上 18 斤铁丝坠上一个秤铊也没打到底。潭面烟雾笼罩,终年不散;水色墨黑,再旱不涸,再冷不冻。
龙眠春翠是桐城茶的一种,和桐城小花同一产地,属绿茶类。属皖西兰花茶品系。创制于明代,产于桐城市,主产区位于龙眠山。
黄梅戏“龙腔”起源于望江县,亲切易懂,音乐不光是汲取了安庆地区的青阳腔、徽调,还揉进了望江本地的哭丧调和民歌,唱腔优美动人,少高亢艰涩之音,板式节奏灵活,行腔婉转舒缓,朴实无华。代表剧目《描药方》、《相知吟》等。
山粉圆子烧肉是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的一道特色美食,主要原料包括山芋粉(也称为红薯粉)和猪肉。特点是山粉圆子吸收了肉的香味,软糯爽口,而五花肉则肥而不腻,两者搭配在一起,味道鲜美,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家常菜。
万佛湖鱼头是一道源自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万佛湖地区的特色美食,万佛湖鱼头以鳙鱼头为主要原料,配以纯清的湖水和独特的佐料,经过精心烹制而成。其口感鲜美,肉质细嫩,汤色乳白,肥而不腻,腴嫩汁浓,且含有丰富的钾、钠、铁、磷、硒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食品的追求。
潜山玉石文化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天柱山玉石篆刻艺人水平高超,可以把图案、文字的韵味刻的极为到位。
狮舞,又称“玩狮子”、“戏狮子”。狮舞作为吉祥象征,是潜山灯会的核心节目,在灯会中要行“拜香火”等传统仪规,在“大场”中表演。一般由一打球人引领两匹狮子。
桐城气候温和,河流均匀分布,水土条件优越,宜于种植水稻,素称鱼米之乡。青草香大米,色白整齐,晶莹剔透,进嘴清香,松软爽口,倍受消费者青睐。
“牛灯戏”自古有之。相传唐朝初期,名将尉迟恭遭贬至江西鄱阳湖一带。他亲学耕田,边耕边唱。其后人在元朝时迁至怀宁县洪铺镇汪河屋,从此牛灯戏在该地世代相传。2010年,“牛灯戏”被列入安庆市第二批“非遗”名录。
怀宁山粉圆烧肉是安徽省怀宁县的传统名菜,也是安庆地区的特色美食之一。这道菜的主要原料是山芋粉(即红薯粉)和五花肉,通过独特的烹饪方法制作而成。
岳西手工挂面历史悠久,是民间美食。因“挂”有牵挂、挂念的意思,也成为逢年过节走戚访友的赠送佳品。手工挂面具有“白、细、韧、筋、香”等特点。因味道爽滑细腻,营养丰富,被本地人称为“长寿面”、“相亲面”、“月子面”等。
痘姆古陶红烧肉是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的一道特色美食,以其独特的烹饪工艺和醇厚的口感而闻名。古香古色,肉质酥软、色泽红亮,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感。这道菜的历史悠久,与痘姆古陶有着密切的联系。痘姆古陶是一种有着6000多年历史的陶器,其烧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程岭大鼓书,俗称“说书”,因主要伴奏乐器为打鼓而得名。源于明末清初的宿松县, 300多年来,通过融合黄梅小调、文南词等唱腔,以及当地方言,形成了多种板式、独具宿松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
太湖县水菊粑是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的一种特色传统食品,主要在清明节期间食用。水菊粑主要由水菊和大米粉制成,是当地人在清明节表达对亲人思念、祈求健康和美好生活愿望的一种方式。
舒城皖西白鹅是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特产,同时也是安徽省地方优良鹅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早期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鲜美,羽绒产量高且品质优。
店前麻饼产自岳西县店前镇司空山下的麻滩河畔,成为麻滩河街昌盛时期的特产和繁荣象征,也是只有在中秋、春节期间才会制作的传统食品。
太湖弥陀生条采用优质黄豆、精制菜籽油手工制作而成。弥陀生条油润,吃起来软滑,有大豆香和菜油香。又称为“豆果”、“参条”,是弥陀的特产之一,历史悠久,享誉全国。
秋月龙舟会是桐城市双港镇颇有影响力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元末明初的瓦屑坝移民。每年端午节前后,秋月龙舟会举行祭拜祈福和龙舟竞技表演。
王庄花生是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王庄镇的特产。固镇王庄花生色泽鲜明、果状饱满,以个大脂丰、色泽鲜艳、出油率高而出名,是油料加工、花生食品加工的良好原料,常年出口日本、韩国,享有“中国花生王”之美誉。
潜山采耳技艺顾名思义就是掏耳朵,起源于民间,掏耳朵兴起于剃头匠,他们发明了专业的掏耳朵工具,并且发明了专业的操作手法,这时候采耳才迎来了大家的广为赞誉,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对剃头匠的掏耳朵,青睐有加。
官庄豆皮卷是一项传统的手工制品,原料为黄豆与清泉水或井水。官庄人喜爱用豆皮卷烧肉,豆皮卷吸收了浓浓的肉汁后,香味十足,口感丰富。
枞阳民间婚嫁风俗是安徽省枞阳县特有的传统婚礼习俗,其中包含了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的仪式和活动。
濠城豆饼是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濠城镇的传统特产,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文化背景而闻名。濠城豆饼的主要原料是绿豆,制作过程包括浸泡、打磨、过筛、加热等工序。
舒席古称“竹簟”,是驰名中外的传统工艺品。王河盛产水竹,篾工巧匠甚多,自古有“竹席之乡”的美誉,潜山历史上称“舒州”,舒席因此而得名,又称竹席、凉席,是潜山特有的竹编工艺制品,有近2000年生产历史。
汤沟茶干选用优质大豆、甘草等十几种天然材料精制而成。诞生于乾隆年间汤沟街上的锦纶茶干,颜色酱红,光洁鲜亮,质地硬实细腻,具有韧性,对折不断,撕开有细纹等特性,进口香醇,回味绵长,千回百转,传为品茶佳品。
舒城板栗是安徽省舒城县的特产,舒城板栗已有数百年历史,是舒城名特产品之一。舒城板栗的特点是色油亮、籽粒大、肉质松、味香甜、糯性大,总营养价值高于大米和小麦,被视为上等食品。
太湖红光栗是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的特产。太湖红光栗栽培历史悠久,色泽鲜艳,口感极佳。目前全县红光栗栽培面积达25万亩,年产量8000吨,销售市场广泛,深受消费者喜爱。
司空山的故事从战国时期就开始在岳西民间流传,后经历朝历代的丰富和发展至今。岳西县境内,尤其是店前、冶溪、白帽等乡镇流传的司空山故事甚多,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杨湾挂面为枞阳传统特产,纯手工制作。杨湾挂面历史悠久,经过几百年演变,成就了今天杨湾挂面的制作技艺。采用当地优质面粉、食用油、精盐、山泉水等原料,纯手工精制而成,面条细若游丝,吃起来爽而不腻、滑而不糊、易于消化。
桐城炆蛋是安徽省桐城市的一种传统美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一种以新鲜鸡蛋用花椒、五香等为佐料,用文火卤制出的家常食品。剥壳炆蛋,光洁晶润,香气扑鼻,观之如玉,入口味佳,回味无穷。
“山里鹤”苦荞香茶是由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特产的一种健康茶饮,其主要原料为苦荞麦。苦荞香茶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健康益处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雷池的来历,有关记载说:雷池,坐落在长江中下游北岸望江县雷池乡境内,是由雷水汇积而成。但让后人能真正记住雷池的并不是因为这些,而是因了那句流传千百年的“不敢越雷池一步”。
枞阳湖泊多、池塘多,河流纵横,水系发达,盛产莲藕。每年从荷叶初生到衰落,这期间都有藕心菜,只是不易得到。此菜有莲藕甜甜的脆嫩,又有荷叶淡淡的清香,非常可口。
断丝弦锣鼓是流行于安徽省宿松县,湖北省黄梅县,广济县(今武穴市)的一种集民乐之大成的吹打弹唱合为一体的传统民间音乐,是构成黄梅戏唱腔和剧种基础的一种古老曲艺。它以打击乐为主,间以丝竹音乐伴奏。
桐城春秋称为“桐国”,汉名“桐乡”,皆因桐而名,盛产桐油。传统油漆技艺在桐城民间流传悠久而广泛,鼎盛于明清时期。制作时,将压榨的生桐油经过适当的高温处理变为熟桐油,再勾兑适量土漆,便可用来装饰各种木质家具。是传统建筑、器具防腐美化的智慧结晶,在当今古建筑修复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枞阳大鼓书是一种民间曲艺形式,在枞阳县流传很广,俗称“大鼓书”。明清时期鼓书、莲花落、胡琴书、评书等各种形式的曲艺相继传入,而最流行的还是鼓书,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群众喜爱。
鸡汤排子面,是枞阳县义津镇特有的美食,当地人称之为“米面”。其生产工艺为民间秘制,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经历发酵、磨浆、蒸煮、舂泥、压圆杆条、盘长方形、晒干等步骤。排子面放入清香浓郁的鸡汤中,充分吸收鸡汤的鲜美和营养,是滋补的美味佳肴。
怀宁贡糕,至今已有近600年生产历史,呈白色或玉白色,呈长方形,棱角完整,切面平整,糕片密实,有弹性,不松散,口感香甜,柔软绵爽,入口即化,具有糯粉、白糖、麻油混合而成的香味。
潜山市的龙潭竹笋是一种著名的食材,龙潭竹笋是安徽省潜山市龙潭乡龙潭村出产的特色农产品,以其鲜美的口感和高品质而闻名。
太湖封缸酒是在民间工艺手工制作糯米甜糟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化发酵理论酿造出来的。它选料讲究,制做精细,陈酿时间长。含有丰富的名糖类物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封缸红酒清亮晶莹,入口绵甜,回味芳香,具有助消化、增食欲、补中益气,活血去湿之功效。
固镇中华绒鳌蟹是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的一种特色水产,以其个头较大、肉质细腻、蟹黄丰富而著称。固镇中华绒鳌蟹的体形近圆形,头胸甲背面为草绿色或墨绿色,腹面灰白,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望江土鸡蛋是指产自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的土鸡所产的鸡蛋。土鸡,又称本地鸡或走地鸡,是指在自然环境中放养,以天然食物为主食的鸡种。由于土鸡的生长环境和饲养方式较为自然,因此其产出的鸡蛋通常被认为比普通鸡蛋更有营养价值,口感也更为鲜美。
花亭湖鳙鱼是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的特产,属于无公害食品,同时也是安徽省名牌农产品,并且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论证。花亭湖鳙鱼肉质细腻鲜美,肥满度高,是当地优质的拳头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