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镇中华绒鳌蟹是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的一种特色水产,以其个头较大、肉质细腻、蟹黄丰富而著称。固镇中华绒鳌蟹的体形近圆形,头胸甲背面为草绿色或墨绿色,腹面灰白,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望江风酿酱油,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酿制始于明末清初,系望江县传统名优特产。色泽鲜艳红润、体态澄清、酱香浓郁、酯香醇厚、滋味鲜美、余味厚重绵长,具有天然风化的独特风味。
怀宁小市民歌是指流传于安徽省怀宁县小市镇的一种民间歌曲形式。小市镇是东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地,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小市民歌的特点是旋律优美、歌词朴实,多采用口头传唱的方式代代相传。
潜山市的龙潭竹笋是一种著名的食材,龙潭竹笋是安徽省潜山市龙潭乡龙潭村出产的特色农产品,以其鲜美的口感和高品质而闻名。
桐城春秋称为“桐国”,汉名“桐乡”,皆因桐而名,盛产桐油。传统油漆技艺在桐城民间流传悠久而广泛,鼎盛于明清时期。制作时,将压榨的生桐油经过适当的高温处理变为熟桐油,再勾兑适量土漆,便可用来装饰各种木质家具。是传统建筑、器具防腐美化的智慧结晶,在当今古建筑修复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杨湾挂面为枞阳传统特产,纯手工制作。杨湾挂面历史悠久,经过几百年演变,成就了今天杨湾挂面的制作技艺。采用当地优质面粉、食用油、精盐、山泉水等原料,纯手工精制而成,面条细若游丝,吃起来爽而不腻、滑而不糊、易于消化。
太湖县花亭湖蜜桔是太湖县花亭湖地区的特色水果之一。花亭湖蜜桔以皮薄、甜畅、汁丰无渣的绝佳品质,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部优产品”,畅销江淮大地。果肉细嫩多汁,味道甜美,香气浓郁。营养价值:富含维生素C、钾、钙等多种微量元素和抗氧化物质。
岳西桑皮纸,安徽省岳西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岳西桑皮纸纸张质地纤维细密,纹理清晰,百折不损,光而不滑,吸水性强,色泽洁白,墨韵层次鲜明,不腐不蠹。
弹腔,是潜山古老剧种之一。潜山弹腔,即老徽调。在明朝就已流传于民间,流布地区以潜山为发祥地,周围辐射至安庆六邑。弹腔一直以皖江地域为核心流传地,因此成长历程深得皖江文化之浸润。
潜山糯米封缸酒酿制技艺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元和年间,潜山糯米封缸酒酒性中和、温烈相济,醇稠如蜜、入口绵甜、回味芳香,营养丰富、补中益气、有助于消化,色泽金碧自然,澄清明澈。
断丝弦锣鼓是流行于安徽省宿松县,湖北省黄梅县,广济县(今武穴市)的一种集民乐之大成的吹打弹唱合为一体的传统民间音乐,是构成黄梅戏唱腔和剧种基础的一种古老曲艺。它以打击乐为主,间以丝竹音乐伴奏。
岳西县腌菜煨豆腐是一道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菜肴,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道菜的主要原料是当地的豆腐和腌菜,通过精心的烹饪工艺,使得豆腐吸收了腌菜的酸香,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枞阳美味小杂鱼是一道以当地新鲜小杂鱼为主料的地方特色菜肴。小杂鱼指的是体型较小的多种鱼类,这些鱼通常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岳西锅粑汤是安徽省岳西县的一种传统美食,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锅粑汤的口感独特,汤水洁白如乳,锅粑焦黄松软。尝一口,鲜美;品一口,甘甜;咂一口,醇厚。
岳西芝麻糖是岳西县的一种传统特色小吃,岳西人习惯叫它麻切糖,它主料只有简单的芝麻、糖以及炮米,这样做出来的芝麻糖香甜酥脆、美味可口、老少皆宜。
罗汉除柳是一种传统舞蹈,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罗汉除柳俗称赶柳,是一种带有剧情表演的民间舞蹈,相传在清末前就流传于安徽省太湖县大别山区望天乡及湖北英山一带,从业人员大多是农民和农村手工业者。
清朝嘉庆20年(1816年)董家湖农民董三方、蔡郎等十多户农民采用“一物降一物,石膏降豆腐”的原理,把淀粉用开水打芡,葫芦瓢打几个眼,漏成粉丝。固镇县刘集镇董湖农民利用当地种植的红薯加工粉丝已有190多年的历史了,那时家家户户都会用传统工艺流程加工粉丝。
舒城板栗烧鸡是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的一道传统美食,舒城是远近闻名的板栗之乡,这里的板栗个头硕大、果肉饱满、香甜软糯,与鸡炖在一块真是美味又营养!
源潭刷子手工制作技艺,扎根于潜阳大地。刷子手工制作技艺的传承,不仅保存了一项传统手工技艺,,而且展示了源潭人民的传统创新精神。手工制作的“工业刷”应用于飞机、航母、大炮、高端设备抛光(飞机涂层、手机屏幕等)等国防和高科技领域;“环卫刷”应用于环卫清扫车、垃圾清运车等环保设备终端上,品种非常丰富。“民用刷”“工业刷”“环卫刷”有着源潭“三把刷”之称号。
西乡花椒鸡是桐城市青草镇的一道地方名菜,旧时只有家中来了最贵重的客人才上这道菜。花椒鸡味道麻辣咸香,鸡肉嫩,味浓香,带有花椒麻辣,有跌打骨折调理、活血化瘀调理和高血压调理的作用。
桐城山芋粉是安徽省桐城市的一种特色农产品,由当地盛产的山芋(红薯)加工而成。山芋粉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制作传统,常作为炒菜时的调料,也可以作为主料与其它菜肴搭配。
二祖禅茶是一种源自中国禅宗二祖慧可大师的传统茶叶,产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太湖县位于大别山南麓,拥有优越的生态环境,峰峦叠嶂,云缭雾绕,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具有外形紧结卷曲,色泽翠绿,白毫显露,香气高长,滋味浓醇鲜爽等品质特点。
五猖会,其背景源自巾帼英雄梅花姑娘舍身除暴安民的故事。当地民众为纪念梅花姑娘,便以五猖戏的形式彰扬梅花姑娘的不朽功绩,让梅花姑娘的精神铭记于心、代代相传。
宿松香芽是产自中国安徽省宿松县柳坪乡的一种绿茶,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而闻名。宿松香芽的外形匀齐,色泽翠绿,汤色清澈明亮,香气高长持久,滋味鲜爽回甘,叶底嫩绿明亮,是绿茶中的上品。
倪桥的“倪”是以前的姓氏,“姓氏考略”上则指出:“倪氏即郳氏、郳氏,避仇改为倪,望出千乘”。倪桥的倪姓又秤砣“倪”指的是倪家祖先。
怀宁鼓书是安徽省怀宁县的一种传统说唱艺术形式,起源于宋元时期的“怀书”艺术,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怀宁鼓书最初是用韵散两种文体交织进行表演,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以鼓为主要伴奏乐器,结合说、唱、念、做等多种表演手法的艺术形式。
天柱山石耳老鸡汤是一道结合了天柱山特产石耳和土鸡的传统美食。石耳是一种生长在岩石上的地衣类植物,因其稀有和药用价值而被视为珍贵的食材。土鸡则因其肉质紧实、营养丰富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将这两种食材结合在一起炖煮,既能突出各自的风味,又能相互补充,使汤品更加滋补养生。
桐城市鲟鱼镇是长江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渔业资源丰富,鱼饺,就是鲟鱼镇最具特色的一道美食。鱼饺制作工艺复杂,对食材和厨艺要求都很高,必须选择上等的黑鱼。鱼饺形美味鲜,是桐城市特色饮食名片之一,展现浓浓水乡风情,深受大众喜爱。
《浮山的传说》是许多有关浮山的传说故事的总称。这些故事极具神话色彩,既有关于浮山来历的,又有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浮渡和石小姐的故事。
茯苓为常用中药,名列安徽四大名药。岳西县是全国六个茯苓生产基地县之一,全县各地均有出产。
盐蒸豚是潜山的特色美食,豚学名番鸭,属鸭科动物,营养丰富。“大乔娉婷小乔媚,秋水并蒂开芙蓉”相传三国潜山美女大乔、小乔,常将豚放在盐和香料上蒸制,口感咸香,嚼劲十足。
太湖曲子戏是流传在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的一个古老剧种,具有400多年的历史。它源于明代移民带来的弋阳腔,具有“喧阗”特征。太湖曲子戏在当地被称为唱曲子,上世纪80年代正式定名为太湖曲子戏。
抓周,是潜山市民间流传已久的习俗,是在小儿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小儿周岁时,将各种物品摆放于小孩面前,任其抓取,以新生儿第一件抓着不放的器物为准。
马陵打瓜子又称打瓜子:盛产于安徽宿松东乡许岭一带,安徽六安延淠河一带也盛产。瓜瓤分红、黄、白三色,味道甜美,瓜子壳薄仁香。南京建都后马氏亲口将打瓜命名马陵瓜,打瓜籽定为贡品。
望江炒饭是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的特色美食,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受到人们的喜爱。望江炒饭通常由颗粒分明、金光灿灿的蛋炒饭组成,再配以十几种常见的蔬菜小炒佐餐,每一口都是幸福,每一餐都很知足。望江炒饭色香味俱佳,营养丰富,是一道简单快捷的家常佳肴。
桐城野茶油是指产自安徽省桐城市的野生茶油,它是从野生油茶树的种子中提取的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桐城野茶油以其纯天然、无污染的特点而闻名,不含芥酸、胆固醇、黄曲霉素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麦鱼,产于桐城沿湖一带水域之中, 形体及大小皆如麦粒,又于每年麦熟季节捕捞,故称麦鱼。麦鱼产量极小,且捕捞季节短暂,故物以稀为贵。可晒干储存,与鸡蛋或豆腐混合烹调,其味极佳。
岳西木雕是指岳西古建筑中的雕饰部分,具有鲜明的地方艺术特征。它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雕刻风格自然古朴,隐僻典雅。
垓下独杆轿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艺术,属于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起源于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的垓下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枞阳萝卜与枞阳大闸蟹、芡实、野鸭等一样颇有名气,是农副产品之一,属于枞阳县地方特产。枞阳萝卜既含有丰富的营养,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故又有“土人参”的美誉。就药用价值而言,萝卜熟吃可以生津开胃,生吃可以清火顺气、滋润喉咙,熬汁饮用则消积化痰、平喘止咳。
枞阳鱼圆子是安徽省枞阳县的一道传统美食,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鲜美的口感而著称。鱼圆子主要使用草鱼或白鲢鱼作为主料,通过精细的加工和烹饪,制成圆形的小丸子,口感细腻,味道鲜美。
薄壳青虾属太湖县泊湖野生虾,为纯天然、无污染保健食品,壳薄味美。有丰富的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等矿物质和多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其蛋白质含量远远高于鱼蟹等,并且具有补肾、壮阳、通乳、托毒等多种药用价值。
枞阳胡琴书主要流传于枞阳沿江圩区,由瞎子算命演变而来,以二胡伴奏,用通俗易懂的枞阳俚语说唱。曲调用民族 “徵” 调式,唱词多以二二三句型,夹白夹唱非常自由,叙事抒情方便,题材多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和历史小说。
怀宁龙凤贡面是一种白如银,细如丝,人口柔软,味道鲜美,富有营养的特色传统面食。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北宋,与赵匡胤有。
望江鳙鱼是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的特色水产品,以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闻名。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岳西县全境都有制作粉丝习俗,但以中关乡粉丝最为出名。中关乡是岳西县传统的农业大乡,制作粉丝的绿豆、红薯等农产品原料充足,有漏粉丝和推粉丝两种制作方式。
天柱剑毫产于安徽省潜山市天柱山一带,属绿茶类。天柱剑毫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扁平挺直似剑,色泽翠绿显毫,花香清雅持久,滋味鲜醇回甘,汤色碧绿明亮,叶底匀整嫩鲜。天柱剑毫内含丰富的多酚类、氨基酸等多中有益成份,具有消食去腻、止渴生津、益思少卧、利尿解毒等药理功能。
方记秘制草本熏蒸肉是源自安徽省桐城的一种传统美食,是桐城“桂林方”家族中六房一道家传菜。其历史悠久,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方记秘制草本熏蒸肉的成品色泽金黄,肉质鲜嫩多汁,余味悠长。
刘若宰(1595~1640),字胤平,号退斋,怀宁县平山大塅人,明崇祯元年(1628)文科状元、书画家。刘若宰出身于书香门第,文思敏捷,出口成章,数千言可立就。擅长书画,楷、行、草书均精绝,戏作墨花也别有情趣,安徽省博物馆珍藏有他的行书轴和山水轴。
岳西高山茭白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以施农家肥为主的耕作方式,茭白嫩如脂、鲜如笋、白如雪,自带田野芬芳。红椒红,青椒青,口感鲜脆香甜,营养丰富。
山粉圆子烧肉是枞阳的一道地方特色私房菜,口感粘而不稠、油而不腻、香脆可口。山粉圆子烧肉色黑香甜,柔韧筋道,最大特色在于利用山粉把肉的香味和油腻都吸进去,这样虽然饱含肉香,却不油腻。晶莹剔透的圆子,让人视觉和味觉都能得到满足,回味无穷。
天柱山道教音乐通常是道士们作道场的一种重要形式和内容,传播的主要媒介是民间演唱团体、自乐班和鼓吹乐班子,他们大都以村为单位遍布城乡,自成一体。
汪协泰食品制作技艺起源于清末民初,由第一代汪氏传统糕点制作人汪育才创立。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汪协泰主要生产玉带糕、麻球、米糕、麻饼等糕点。这些糕点以其细腻的口感和绵长的风味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汪协泰坚持使用传统制作手法,以保留糕点的原汁原味。
米坯子,又称冻米,冻米坯子,一种用糯米蒸煮加工出的米,为桐城及周边地区所特有。米坯子炒成炒米,香脆爽口,味美纯正,吃法多样,又能久贮,故受百姓青睐,不仅长留着自家吃,还往往把它当作礼品赠送给外地的亲朋好友。
“三月不吃粑,蛇咬归人家。”枞阳有三月三吃粑的习俗。“粑”与“巴”谐音,鬼节吃粑是为了“巴”住人的灵魂,不让鬼勾走了。所以这一晚家家户户都要吃粑,而且还要等天完全黑透了才能点灯,大概是想人在暗处躲着,不让鬼看见。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鱼面口味独特,是皖西南地区的一道传统特色美食。每年到冬腊月的时候,制作鱼面成为当地农家的一大乐事。据悉,宿松鱼面为县级非遗,口味独特,是当地的美食头牌。
王圩灯会是桐城市双港镇颇有影响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王圩灯会集彩灯扎制和龙灯艺术为一体,寄托着广大民众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和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望和生活追求,具有浓郁的民俗性、广泛的群众性和强大的凝聚力。
小蒜粑是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的特色米粉粑,主要由小蒜、腊肉和大米粉制成。
潜山琴书是民间流传已久的一种曲艺,起源于唐朝贞观年间,当时有一个道士叫王蝉,以击鼓说唱的方式向弟子们传授道教,由于中年双眼失明,不能击鼓,后来改用二胡伴奏,于是大鼓书和琴书慢慢相传下来,逐步演变的民间艺人行走江湖养家糊口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