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民歌, 具有苏北里下河水乡文化的特征,甜美亲切、质朴欢快、情味十足。它数量众多(有272首),曲调丰富(有38种),尤其是经典作品,以其“对白”、“间白”与“一领众和”的形式,被许多影视作品用作主题曲、插曲或背景音律。《数鸭蛋》被选入中小学音乐教材,成为民族音乐的范本。
四都镇渔溪村"打菩萨"习俗是每年正月十二开始到十六结束。相传下来到现在已经有500多年历史了。它的目的是祈求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国泰民安,而到了当代,它成为客家人力与美的象征,它成了闽西客家民俗的重要符号之一。
武平猪胆又叫武平猪胆肝,是福建省武平县客家人创制的名优特产,“闽西八大干”之一。主要食材有糯米猪肝、猪胆、五香粉、高梁酒、八角茴香、白糖、甘草。
彩布拧台是流行于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大隐豹村的一种独特的民间彩扎艺术
宁晋县共建成羊肚菌基地28个、种植面积达5000亩
核桃油脂含量较高,食用核桃,摄入油脂,有利于滋补人体五脏
曹氏风筝工艺是北京市的传统民间风筝艺术
芥末墩儿是老北京传统风味小菜。
东营子村特别打造了一桌年味十足的宴席,宴席中以鱼面、鱼肉馅水饺、黏饭、年味小吃为主食,这些主食往往都是在过年的时候才会在餐桌上看得见,来东营子您随时都可以吃到美味的黏味小吃。热腾腾的鱼肉面条,香喷喷的黏味让您天天都有过年的感觉。
乐陵金丝小枣始于春秋,兴于魏晋,盛于明清。乐陵金丝小枣品质优良,皮薄肉厚,核小色美,肉细汁多。晒干的金丝小枣掰开后,能看见果肉间有缕缕金丝,故名“金丝小枣”。乐陵小枣现有100多个品种,乐陵市被命名为“中国金丝小枣之乡”“金丝小枣原产地”。
薛庄村凉粉由绿豆做成,每年春末至中秋,为卖凉粉的旺季。
广宗手工木镟技艺是一种起源于明代的传统手工艺
金凤扒鸡最早始于1908年,采用独特的制作工艺,用蜂蜜对鸡进行上色炸制,并用中药秘方老汤煮制。
《晋州官伞》,原本是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炫耀其权势、地位、威严,在出行巡幸时而设置的特殊专用仪仗之一
望都塔桧树形似宝塔、树姿挺拔、优美、雄状、尢基侧枝枝上分枝;特密而又匀称有致,水泼不入,针叶浓绿青翠、繁茂而有光泽。
怪村太平鼓是北京市的传统民俗舞蹈。
素有"干果之王"的美称,在国外被誉为"人参果"。
蟒河是山茱萸的原产地之一,所产山茱萸以色泽鲜红、个大肉厚、质干油润、药味纯正而著称。其马钱苷、血色素含量高,属山茱萸之上品,素有“阳城红”“华萸”等美誉。据史料记载阳城县山茱萸栽培历史可追溯到1280年(即元代元至18年《阳城县志》记载),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
绿豆粉皮是用绿豆淀粉制作而成的传统美食。“南油村”传统手工绿豆粉皮,历来是备受人们喜爱的养生美食。传统技法生产,手工制作,不含任何添加剂,浓缩绿豆之精华,不但有很好的养生效果,更是食之筋道爽口,回味无穷。“一桌酒菜都有剩,只有粉皮吃个净”就是对绿豆粉皮的真实写照。
三痴斋泥塑题材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古典名著。
京西地区山脉绵延,古有“大西山”之称。“西山秃,大都出”是一句流传了700余年的民谣,高度概括了元代建立都城时西山林木遭到大量砍伐的情景。永定河流经此地,提供了便利的水利资源。“永定河,水流长,卢沟桥北是家乡。家乡历史真悠久,村名就叫衙门口”,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眷恋。
延庆区拥有700多年的葡萄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元史》之《耶律楚材传》。延庆山地丘陵属片麻岩风化土,富含铁锰锌等多种矿物质,有机质含量≥1%。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空气质量好,大气透明度高,光照充足。延庆葡萄果穗整齐,果粒均匀肉质脆,风味浓郁。
本溪辽五味是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特产,本溪辽五味鲜果大而饱满,直径一般在7-11毫米,颜色为鲜红色,果串上果粒结合紧密,呈穗状,植株结果率高,干品呈紫红色或暗紫红色,种皮坚硬而脆,色红、粒大、肉厚,有油性及光泽,双种核比例大,占到80%左右。
麦秆龙来源于古代民间求神析雨的民俗仪式。每逢天气大旱,民众用麦秆、稻草、树皮等材料扎成龙的模样,穿上用麦杆稻草、树皮做成的简单衣服遮体,舞龙焚香祈告苍天求降甘露,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是麦秆龙的原形。
板浦滴醋,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板浦滴醋颜色呈琥珀色和红棕色;具有该品特有的香气;酸味柔和,回味绵长,无异味;澄清无悬浮物;酸而不涩,酸中带甜,柔和爽口。
侨港卷粉在北海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道美食最初是由越南人引入的,叫越南卷粉,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了北海侨港一带的特色美食之一。
籺丝的制做主要以大米为原料,传统制做方法是:先将浸泡好的大米打磨成米浆,接着用蒸桶将摊匀在布箍上的米浆蒸熟形成如睡莲叶状的粉膜,再将粉膜放置在户外的竹篾笪上晒干,最后将晒干的粉膜切成粉丝即可。
因状如牛舌,俗称“牛舌头火烧”。
新河大枣是婆枣的一个品种。分布在邢台新河一带,但以新河为集中产区,故名新河大枣
武子门子母拳是中华传统武术中的道家拳种。武子门子母拳历史悠久,从清朝起至今有五代传承人,在京西流传广泛。拳技包括:子母拳套路、器械套路、实战散手技击术、养生功法等。
打花棍也叫“扒拉棍” 、“扒拉棒子”,曾广泛流传于中原大地。旧时庙会上,撂 地摊的艺人们往往用它来“打场子”,借以招揽观众和控制场地大小。北京市地方志编 纂委员会编纂、北京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的《北京志•文化艺术卷•音乐志 舞蹈志 杂 技志》第521页对“打花棍”的词条这样记述:“打花棍,传统节目,又称“扒拉棒 子” ,即用两根小棍,拨弄一根粗棍,耍出种种花样的手技节目。
山东历史传统名吃——五香脱骨扒鸡,最早创产于禹城,因其工艺独特、用料考究、肉烂脱骨、营养丰富等特点而远近闻名。据传乾隆年间就盛传全国,被列为山东贡品之一。
陵川羊肉火烧是山西省晋中市陵川县的一道传统名吃,据称起源于清朝时期。这道美食的制作需要选用新鲜的羊肉,将羊肉切成细丝,加入少量面粉和调料,拌匀后制成馅料。馅料制作好后,需要用面粉和水将其包入酥皮,再放入烤箱中烤制而成。
上杭古来水运发达,来往商客云集,地方风味小吃品种多、味道好。牛兜,是一道广泛流行于街市的客家风味小吃,迄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兜汤因为它汤浓味香、嫩滑爽口、回味无穷而受到顾客的喜爱,几百年来一直生意红火。
“无极剪纸”历史悠久,是一代代民间艺人的心血和汗水浇灌成长起来的民间艺术之花
阜城鸭梨梨果营养丰富,全糖含量为8.54%,全酸含量为3.05%,还有蛋白质、维生素及钙、铁、磷等
大城金丝小枣栽培历史悠久,年产420万公斤以上。
戏曲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
拦手门九节鞭是传统武术运动中软器械的一种
沽源金莲花茶是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的特产
牙木雕技艺,是平谷区夏各庄镇安固村村民张贺利用雕刻技艺在不同材质上进行创作的艺术。
通州单琴大鼓是指翟青山与一九三三年以凤调大鼓为基调,集多家曲种之精华,改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创立的一种新曲种。
“徽王庄镇被誉为‘林果之乡’,尤其以玫瑰香有机葡萄最富盛名,是陵城区的一张特色名片。在玫瑰香葡萄种植园,一串串葡萄沉甸甸地垂于藤蔓,晶莹剔透,让人垂涎欲滴。粒粒饱满、味美的葡萄令当地居民和游客赞不绝口。
大同的庙会繁多,有些庙会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前,有些则至今仍然存在。每年,从旧历正月初八到上华严寺游八仙开始,二月初三有帝君庙会,三月初三有曹夫庙会,三月十八有娘娘庙会,四月初八有奶奶庙会,四月十五有鲁班庙会...等等,庙会可谓多矣。
陆师傅古法小榨油技艺,从清朝光绪十五年(1889年)创建,陆师傅前后六代人,坚持做传统笨榨工艺的小榨油,坚持传统,坚持无添加,保持食用油脂新鲜而自然的风味。含有丰富的天然维生素E、锌、钙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和浓郁香味。
傅氏形意拳由近代武坛巨擘形意大师傅长荣所创。傅长荣,字剑秋,号侠农,1880年出生于天津市宁河县芦台镇曹庄村。
“三句半”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三句半”这一项目主要流行黄铺镇及潜山市河西一带,是中老年人一种主要的文化活动方式,表现形式:由四人敲锣打鼓组成演出队伍,按照事先编排好的说辞,一人一句,最后一个人只说半句话,并配以锣鼓打击乐在中间压韵,如此循环往复,是老百姓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方式。
魏县食用菌生产规模90万平方米,总产量15000吨。
洋槐花面:以杨槐花、细面条为主料
清河老豆腐,是流行于清河县一带的风味小吃
南古庄武术广泛流传于明代万历至崇祯年间,盛行于清。
太极八卦鼓:是栾城区文艺工作者和民间艺人将博大精深的《易经》文化
赵县范庄龙牌会是位于河北石家庄赵县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饶阳刻铜是刻铜艺术用钢刀在墨盒、镇尺等铜质平平面上镌刻书画的一种艺术。
山海关人造琥珀,是一种天然形成的树脂化石,主要用于美化人们的生活。
都一处烧麦,烧麦的制作越来越讲究,应时当令,花样增多。
琉璃烧制技艺,北京市门头沟区地方传统手工技艺
西柏店“菊花美食特色”远近闻名。食用菊花做出来的佳肴色香味美、绵软爽口,鲜食、干食、熟食、焖、蒸、煮、炒、拌、炸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