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传统剪纸渗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通过谐音、寓意、象征、夸张等艺术手法来表现民众所喜爱的吉祥纹样和想象世界。
枣阳王氏刻铜是直接用刀在铜器表面进行雕刻、錾刻的艺术。枣阳王氏刻铜传承人王宏林先祖王显庆在北京随父学习刻铜技艺,清末民初到枣阳定居,在枣阳城区从事金、银、铜刻、雕塑、庙宇佛像塑造工艺,距今约百余年历史。王氏刻铜通过家族口传心授的方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枣阳葫芦雕刻作品,以其优美的形态,特殊的质地,广泛的用途,融入当地群众的生活、生产和娱乐中,体现出丰富多彩的葫芦文化,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在枣阳当地,葫芦名字的发音近似“福禄”,象征着富贵;葫芦多籽,象征子嗣兴旺。
大冶石雕,湖北省大冶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大冶石雕自唐朝开始,在大冶的尹解元村世代相传,他们创作的石雕艺术作品广泛留存于桥梁栏杆、门牌、碑记、窗栏上,经典作品主要有《渔樵耕读》《盲人摸象》等。大冶石雕能制作用于生产、建筑、装饰、纪念、信仰等方面的多种类型产品。
民间绣活(阳新布贴),湖北省阳新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阳新布贴是湖北省阳新县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实用工艺美术品。从孩童的服装到婚嫁实用,妇女家用,以及庙堂蒲团、吊幡等,是艺术和实用相融合的乡土美术精品,是劳动妇女勤劳聪慧的艺术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