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门干瑶柱,作为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港门镇的特色海产品,以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闻名。港门瑶柱以其颗粒饱满、色泽浅黄、口感嫩糯鲜香回甘而著称,是粤菜中的高档食材之一。
腌粉,又叫凉拌粉,是徐闻当地出名的小吃,在当地很受欢迎,每个人都喜欢隔几天吃上一碗。这是徐闻人最常吃的早餐,既可凉拌也可拌汤。
雷州白斩狗,以客路镇白斩狗扬名,有“一进雷州狗肉香”美称。雷州白斩狗以其肉香味美、口感鲜嫩而著称。狗肉本身具有温补脾胃、补肾助阳、壮力气、补血脉的功效,是冬季御寒的佳品。同时,雷州人吃白斩狗时还讲究佐料的搭配,使得这道菜在保持狗肉原味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丰富的口感和层次。
安铺鸡是广东地方良种,主要产于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安铺镇,又称土种鸡、本地阉鸡或三黄阉鸡。其皮脆骨细、肌肉丰满、肉质鲜美、抗逆性强、体型中小型,并具有脚黄、嘴黄、皮毛黄的特色,故又称三黄阉鸡。
廉江市是我国荔枝的发祥地之一,栽培历史可追溯到汉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廉江荔枝以其果大、皮薄、肉厚、核小、汁多、味甜而著称。
烂镬(huò)炒粉,又叫吴川粉皮、烂锅炒粉,是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的传统小吃,属于粤菜系。
石角扣肉是广东省廉江市石角镇的一道传统名菜,它是当地人在节日庆典和家庭聚餐的必备佳肴,廉江石角扣肉以其浓香馥郁、软稔入口、留香久远的独特风味而著称。其肉质鲜嫩多汁,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与酸菜等配料的搭配更是相得益彰,使得整道菜品口感层次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遂溪县广藿香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和芳香食材,在当地具有显著的地位和广泛的应用。目前,在遂溪以乌塘镇为中心,辐射多个乡镇都种有广藿香,种植面积达到2.6万亩。
吴川飘色始于清代,以儿童乔装各种人物,站或坐在“色板”上面,在游行时手舞足蹈,飘飘如仙,惊险美妙,被誉为“隐蔽艺术”和“东方飘游艺术”。
吴川及第粥是广东省吴川市的一道传统名吃,吴川“及第粥”又叫三及第,用料中有猪肉丸,丸与元同音,比喻状元;及第粥相传创制于明代,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
树叶饼又名“树叶搭”、“咪叶搭”,是广东湛江(特别是徐闻县)的传统糕点,逢年过节,湛江本地人喜欢做饼食走亲访友,树叶饼是最受欢迎的品种。树叶饼有香、甜两种,均以糯米粉作皮。饼皮软糯而有弹性,馅料香甜可口(或咸香四溢),与饼皮相得益彰。
遂溪姑娘蟹,也被称为奄仔蟹。奄仔蟹是未成年的雌性青蟹,又名姑娘蟹,以其鲜嫩的肉质和丰富的蟹黄而闻名,蟹肉甜美嫩滑、质如软玉,口感温香,拥有着大量忠实食客。
遂溪脆皮烧鸡是遂溪地区的一道特色美食,遂溪脆皮烧鸡通常选用4.5斤左右重的本地走地鸡作为主料,这种鸡肉质紧实,口感鲜美。色泽金黄、皮脆肉滑、咸中带香,是遂溪地区不可多得的美食佳肴。
粤西白戏(廉江木偶戏)是以白话方言演唱的、有特定的音乐伴奏和以多种板式唱腔综合运用的一种杖头木偶戏。其流行于广东省湛江市的廉江市。粤西白戏,其木偶造型,形象逼真、做工精细、惟妙惟肖。尤其偶头活动部件的制作与操控,更加科学巧妙。
廉江市良垌镇竹园村舞鹰雄起源于清末民初。采青乃舞鹰雄的主要内容,“青”寓意吉庆祥和,采青(摆青)阵法有银树挂金钱、五指山等100多种。
廉江山姜头鸡汤是廉江市的一道特色美食,黄竹山山姜头鸡汤,用黄竹山产的山姜头及独特的汤料配制而已成,该汤纯白如牛奶,味道微甘,沙姜头独有的清香和鸡肉的香气相结合,喝下去十分鲜甜可口,让人难忘,特别适合秋冬饮用,特别暖身。
徐闻良姜,广东省徐闻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徐闻良姜种植历史超800年,全县种植面积约6万亩,占全国的90%,鲜姜年产量约为12.5万吨,干姜年产量约为3.1万吨,全产业链年总产值超过28亿元,多年畅销海内外市场。
雷州金鲳鱼是湛江海洋牧场的明星产品之一。雷州金鲳鱼可以采用多种烹饪方式制作美食,如清蒸、红烧、煎炸等。其肉质细嫩鲜美,口感极佳,是家庭聚餐和宴席上的佳肴之一。2022年,雷州金鲳鱼产量达27640吨,比2021年增加4795吨,约占湛江的三分之一,产量居湛江首位,金鲳鱼产值将近9亿元。
状元糕是吴川的特产之一。它以大米为主料,经高温烘烤而成,色泽白中带黄,呈长方形,松脆香甜。
安铺鸡饭是广东省安铺地区的一道传统名菜,安铺鸡饭以其皮爽肉滑、饭粒晶莹、香气扑鼻而著称。白切鸡的肉质鲜美,搭配特制的蘸料更是美味可口;鸡汤饭则吸收了鸡汤的精华,饭粒饱满且带有浓郁的鸡香味,两者相得益彰,成为食客们争相品尝的美食佳肴。
雷州珍珠,特别是流沙南珠,是广东省雷州市的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自古有“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的说法。雷州采珠历史悠久,至少有2000多年,古时雷州素有“珍珠故乡”之称。
下六沙虫干是用新鲜沙虫晒成的沙虫干,味道香脆、便于保存,是煲汤熬粥的必备干货,是老少皆宜的营养佳品。
遂溪三宝之一的海红米(海稻米)又称长毛红米。生长在西湾桥河段,此地是杨柑河的出海口,历经千万年海潮冲刷沉淀,淤泥深厚,有机腐质多,咸淡水交融。此红米营养丰富,有益肠健胃,口感亦佳,为遂溪著名的土特产。
糖祖习俗是广东省遂溪县一项富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糖祖习俗起源于隋朝,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遂溪有着“中国第一甜县”的美誉, 是我国较早种蔗和制糖的地方,以糖为主的民俗文化独特而丰厚,遂溪糖祖习俗和古法制糖技艺历史悠久、世代相传、仪式完整、组织严密,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
沙古菜头仔是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沙古地区的一种特色腌制食品,也是遂溪三宝之一。菜头仔又称萝卜干,沙古菜头仔色泽金黄,清香爽脆,入口回甘,有利消滞开胃,解热健胃,生食熟食均可。伴肉炒、鸡蛋煎、鲜鱼蒸、炖汤搭配等皆有独特风味,成为湛江民间的特色小吃。
遂溪县荔枝,仙品荔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和品质的水果,它源于广东省遂溪县乌塘镇湛川村,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这种美味佳果。具有皮薄平滑、爽脆嫩滑、味道清甜、甜度适中、口感好、多吃不腻等特点。
猪肠粉是广东湛江徐闻地道的汉族小吃,因其状如猪肠而得名,也称“卷粉”,白如雪,薄如纸,以特别嫩滑为著称。猪肠粉的粉皮具有白、薄、滑的特点,可称得上“白如雪,薄如纸,油光闪亮,香滑可口”。
雷州木瓜,作为南国甜品的代表,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广受赞誉。雷州木瓜的果皮光滑,果形规整,果实大小适中,果肉鲜红,果汁丰富,营养丰富,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水果。
吴阳海蜇,作为广东省吴川市一带的特色海产品,原名水母,吴川人俗称海蜇为“捞”,吴阳沿海的海蜇最为出名。海蜇的营养极为丰富,加工后的产品,称伞部者为海蜇皮,称腕部者为海蜇头。
裹蒸粽是广东省湛江廉江市的一道地方传统小吃,尤其以端午节期间最为盛行。廉江裹蒸粽以其香滑可口、软硬适度而著称。蒸熟的粽子金黄软韧,蘸上蜂蜜或赤砂糖食用,更是甜蜜带香,别有风味。此外,用荷叶包裹的裹蒸粽还带有一股芬香的荷叶味,使得口感更加独特。
红鱼干是湛江市徐闻县的特产,湛江西临北部湾海域,该海域出产的红鱼干和红鱼筒是湛江的著名特产之一。其中湛江的红鱼干又以徐闻红鱼干知名。
遂溪县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下辖16个镇(街),是全国冬薯种植大县,薯类资源丰富,有“中国第一甜县”的美誉,种植历史悠久。
“吴川八宝饭”于1922年在吴川梅菉镇创制的,是腊八节的节令菜肴。吴川八宝饭口感纯甜、软滑,气味芬芳。吴川八宝饭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糯米富含淀粉和蛋白质,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红枣、莲子等配料则具有滋补养生的功效。
吴川市番薯要数苏村番薯最为出名,苏村番薯,广东省吴川市长岐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苏村番薯种植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苏村番薯主要品种是蕹菜薯,味道醇香绵甜,质地松软。一般番薯生长期为4个月,苏村蕹菜薯却需要6个月。
吴川粉皮是粤西地区特有的一种小吃,它的吃法多种多样:可捞,可汤煮,可炒。吴川粉皮色泽白而不透,入口爽脆又带点弹性,干爽不粘喉,口感香、滑、软、爽。
沙坡醒狮起源于廉江市石城镇官埇沙坡村,该村自古崇文尚武,清嘉庆前就有文武馆。醒狮团由村中武术馆组建而成,创始人为梁挺耀、梁绍荣。沙坡醒狮团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传承和发展醒狮文化,经过多代传承人的努力,已成为国内知名的醒狮表演团队。
雷州半岛已有一千多年晒盐的历史,在雷州半岛的徐闻、雷州、遂溪等地盐民试行晒卤制盐技术,盐民在晒盐的实践中,总结出“雷州半岛生态海盐十二道古法晒制技艺”,从清代咸丰五年(1855年)雷州半岛盐民总结出晒盐十二道古法,至今已师徒传承7代,已有近170年之久。
江洪鱼干是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江洪镇的特色海产品之一,遂溪县江洪镇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沿海渔业镇,江洪鱼干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品质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它外形完整,肉质硬实有弹性,色泽洁白或稍带淡黄,质地干燥均匀。鱼,成为江洪人祖祖辈辈最主要的生计,鱼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
安铺锣鼓是一种鼓乐,俗名“安铺锣鼓头”。原系每年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五,民众为男丁挂灯时,作贺灯祈福、驱邪助兴、竞威赛响所用。所以,民间又称之为“添丁贺灯鼓”。
北潭生蚝,作为广东湛江遂溪县界炮镇北潭港的一大特色产品,以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闻名。北潭生蚝,以其个头适中、口感鲜美而闻名遐迩,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无论是炭烤、焖煮还是煎炸,这些烹饪方式都能让北潭生蚝散发出独特的风味,带给食客们无与伦比的味蕾享受。
廉江安铺牛杂串是广东湛江廉江市安铺镇的一道著名传统小吃,廉江牛杂串的特色在于其滚烫浓香的酱汁和丰富的口感。酱汁中除了面酱之外,还加入了多种香料,使得整道菜品香气扑鼻、味道浓郁。
下洋腌蚝是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下洋镇腌蚝是一种独特的生蚝吃法,下洋腌蚝有种清甜可口略带麻辣的味道,以及飘溢着浓浓的特别的海鲜味儿。
遂溪制糖技艺,广东省遂溪县传统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遂溪传统制糖技艺采用12世纪南宋王灼撰写的《糖霜谱》和17世纪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石辘榨蔗,锅灶熬糖,瓦器分蜜。”的方法。
吴川泥塑又称泥公仔,是中国一种古老和传统的民间艺术,“吴川三绝”之一,广东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源于唐末宋初,由梅菉镇瓦窑村民兴起。
雷剧,原名大歌班,因早期以雷州歌曲调为声腔,曾名“雷州歌剧”,广东省雷州半岛地方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雷剧是以雷州话为“唱白”,雷州音乐、歌谣为配乐的剧种。
吴川蛤蒌饭作为广东湛江地区(吴川位于湛江)的一种特色美食,蛤蒌饭在湛江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蛤蒌饭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而闻名。米饭油而不腻,带有一股特异的蛤蒌香气,令人回味无穷。同时,蛤蒌叶还具有温补的功效,对身体有一定的益处。在湛江地区,蛤蒌饭不仅是家庭餐桌上的常见美食,也是酒楼饭店大排档的必备菜品之一。
吴川烧乳猪,作为广东吴川地区的一道传统名菜,一般的制法是以重约五公斤的乳猪,放入特制烧烤叉撑开,放入烤炉烤成。吴川烧乳猪以其色泽红润、皮脆肉嫩、香而不腻的口感而著称。乳猪的特点包括皮薄脆、肉松嫩、骨香酥。
芷寮蟹,因其产于芷寮海域而得名,芷寮村位于鉴江出海口,水中浮游生物多,蟹体肉质嫩美,顶部膏结如子,有“米蟹”之称,每年农历二月为最佳,故有“正月沙螺二月蟹,不羡山珍羡海鲜”的名句。
廉江白切鸡是粤菜鸡肴中的一道经典美食,以其制作简易、原质原味、皮爽肉滑而深受食家青睐。
海味腐乳是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的一种传统特色食品,遂溪县海味腐乳的制作技艺源远流长,这种传统食品不仅在当地深受喜爱,还逐渐走出遂溪,成为更多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羊三味”是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的一道特色美食,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这道美食实际上包含了三种主要的羊制品,即羊粥、羊羹和羊骨汤,因此得名“羊三味”。
廉江甜薯羹是广东省廉江地区的一道传统小吃,也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蛤仔跳塘”,廉江甜薯羹的口感软韧、爽口、清甜,入口的厚重感与清甜的感觉在口中和谐共存,令人回味无穷。
徐闻屯兵舞,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的传统舞蹈,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屯兵舞属道教“正一派屯兵科”为“求仙奉道,治妖驱邪,祈保平安”祭典的仪式性舞蹈,至今仍代代传承的原始科本《正一颁符屯兵科》手抄于晚清时期,集念、白、吟、唱、跳、鼓角伴奏于一体,是屯兵舞得以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
雷州糖胶是雷州半岛著名的传统风味小食。糖胶是用蔗糖煮浆、冷却并经反复甩打而制成,打好的糖胶拉成条状,卖时即用剪刀剪成大或小块。
廉江石角傩戏起源于明崇祯年间,成熟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延续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廉江石角傩戏是一种以宗教祭祀文化为主的原始的传统戏曲形态。集傩祭、傩舞、傩歌于一体,祭中有戏,戏中有舞。
遂溪县是“中国醒狮之乡”,有着悠久的舞狮、扎制狮头的历史与文化。制作的材料以轻软柔韧的竹、韧纸、绸缎、羊毛、兔毛与各色绒毛为主。有选竹篾、扎骨架、扑纸、彩绘、缝布、配饰和点睛等工序。
英利烧猪以其皮香肉厚、酥脆可口、肉质细腻而著称。吃起来嫩滑爽口,猪皮酥脆留香,有“原汁原味”的口感。这种口感和风味使得英利烧猪成为了当地及外地游客争相品尝的美食。
徐闻县桥头村“盘古诞信俗”独具地方民俗特色,是徐闻县文化馆收集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该民俗从明朝起流传下来,主要分布在徐闻县桥头四境村以及下洋、前山、曲界、仙安、锦和诸镇乡村。桥头村民以发现盘古诞生石的九月二十日为祭祀日,于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九月二十日举行大巡游信俗活动,并进行一系列敬崇盘古的信俗仪式。
遂溪县辣椒作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具有显著的特点和优势。遂溪辣椒果实通体鲜红或绿色、硬度高、口感微辣、清脆爽口,很受消费者喜爱,非常适合用于各种烹饪和调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