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公糈是长汀客家独具特色的地方小食,软糯鲜香可口,具有一股淡淡的白头公草味。食之具有和血补中,顺畅通便、益气生津,对高血压、及肠胃疾病亦具食疗功效。
长汀芋子饺,是汀州客家的传统著名美食,长汀盛产芋子,可当杂粮又可当菜肴。芋子饺形如半月、煮熟后晶莹剔透,其色如玉,又称“玉饺”,食之皮嫩馅香、润滑味美。
长汀河田焖鱼,是河田镇特有的客家传统名菜。河田焖鱼是采用当地的温泉水中养的鲩鱼为主料制作的。温水鱼肉质细嫩,菜品色泽金黄,外滑里嫩,汤呈乳白色,清甜鲜美可口。为美食家所推崇珍爱。
白斩河田鸡是汀州客家的一个大菜,在长汀有“无鸡不成宴”之说。以其“香、脆、爽、嫩、滑”等特点。鸡头、鸡瓜、鸡翅更是下酒好料。俗语云:“一个鸡头七杯酒、一对鸡爪喝一壶”之赞誉。
“麒麟脱胎”是汀州客家菜系中的古方名菜,为长汀清代官席中之上乘珍品。“麒麟”即乳狗,“胎”即猪肚。猪肚内包乳狗,吃的时候切开猪肚, “麒麟”就“脱胎”了。
长汀客家菜选料讲究,注重原料的性质、用途、产地、时鲜。刀功招式,因料而异、因菜而异,讲求造型和特色。长汀客家菜系列有:家畜肉类、家禽肉类、水产类、山珍类、蔬菜类、豆腐类、药膳美、素菜类、风味小吃类等10多项门类。
长汀豆腐圆是长汀家喻户晓人人喜爱的一道美食,也是宴席中必不可少的菜肴,它“白如凝脂润如玉、入口软糯又滑嫩”老少皆宜,还是海外游子难忘的乡愁。
榄子焖沙箭鱼是东兴一带的特色菜肴。是一道由沙箭鱼、味精、蚝油等做成的美食。这道菜肉嫩鲜,带有榄子的香气,是人们食粥下饭的搭配菜肴。
虾籺是东兴的特色小吃之一,因籺上放有虾而得名。虾籺的主要原料有大米、红薯、食用油、海虾、盐。虾籺做好后呈圆形,颜色金黄,香味四溢,外酥里嫩,美味可口,有着一种独特的海洋风味。
水籺通体洁白晶莹,口感滑嫩有弹性,配以酱油、醋和蒜等调味料,酸咸可口。而且水籺一般都有4—5层,吃起来比一般的籺多了种层次感。
京族一般在过节或重要日子时制作白糍籺。刚做好的白糍籺,大小匀称糯香浓郁,细滑柔香沁甜可口。刚做好的白糍籺,形如包,大小匀称,洁白粉嫩沁甜可口。
东兴的海鲜粥很有特色,海鲜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味道纯正、远近闻名,这里煮出来的绝妙粥品,深受当地人和游客们的青睐。海鲜粥里有大米、车螺、沙虫、螃蟹、红螺、泥丁、鱿鱼、肉丝等。
东兴卷粉是80年代初在本地兴起的一种小吃,卷粉吃法不复杂,在碗里盛碗汤后加入些许葱段,将卷粉整条放入汤里泡着就可以吃了,一条成功的卷粉非常筋道,嚼在嘴里粉条极富张力。吃时配以特制的卤汁,味道鲜香浓郁。
煎堆,又名录堆。一种用糯米和绿豆做成的煎饼,色泽黄亮,外脆内软,香甜可口,是江平镇人民常做的一种传统美食。
屈头蛋,鸡、鸭蛋在胚胎刚刚开始孵化成型的时候,中止孵化的蛋。在越南、广西防城港等中越边境地区为常见风味小吃。
猪头肉粉是东兴的一道深受欢迎的地道美食,弹有劲的手工粉,再码上软嫩的猪头肉,一定要带点半透明状的筋,加上一勺长时间熬煮的“靓汤”,撒上些许葱花,既暖胃舒适又解馋饱腹。
东兴牛腩粉香醇可口,吃后口齿留香,回味无穷。精心挑选的牛腩肥瘦均匀,经过长时间的焖煮软烂入味,熬制了很久的灵魂汤底,色泽鲜亮,香味浓郁,是连汤都要喝光的美味!
防城港的猪脚粉十分普遍,小街杂巷都可以找到卖猪脚粉的小店,炸得香酥再卤制的猪脚肉,外酥里嫩、Q弹爽滑、肥而不腻,加上些黄皮酱、辣椒酱,更添风味。
籺丝的制做主要以大米为原料,传统制做方法是:先将浸泡好的大米打磨成米浆,接着用蒸桶将摊匀在布箍上的米浆蒸熟形成如睡莲叶状的粉膜,再将粉膜放置在户外的竹篾笪上晒干,最后将晒干的粉膜切成粉丝即可。
风吹饼,又名“冰喇”,其独特的制作技艺和酥脆可口的特点,在我国地方食品中独树一帜,成为名扬广西的休闲食品和送礼佳品。京族风吹饼大如草帽,薄而圆易被风吹走,故名京族风吹饼。
花莲,是十万大山北麓的特色风味美食,也是壮族传统的订婚礼品。它的形状犹如两朵金花交织盛开,故名花莲。做好的花莲成品色泽鲜艳、金黄亮丽,趁热吃香脆爽口。
馊粉是部分上思人中秋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这独特的味道,若你也感兴趣,有机会不妨去试一试。馊粉买回家后用开水烫一遍后装碗,放上肉末,拌上喜欢的酱汁,吃起来口感顺滑,香味独特,清爽宜人。
上思酸粉是统称,上思酸粉其实是酸甜的凉拌粉,主要有叉烧酸粉、鸭(鹅)肉酸粉、鸭杂酸粉等。酸粉料汤醇厚香浓,米粉柔嫩爽滑,荤素搭配正好,咸淡适中,老少皆宜。
在上思县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上思香粽是一种传统的风味小吃,它以当地著名的糯米、绿豆、五花肉、板栗等食材为原料制作而成,香滑软糯、味道鲜美。
五色糯米饭是壮族人在三月三必备的一道美食。五色糯米饭因其有黄、红、黑、白、紫五种颜色而得名,这五种颜色,除了白色保持糯米的“本色”之外,剩余的几种颜色都是用红蓝叶、枫叶、黄栀子等植物来进行“染色”。
上思烤鱼是一道特色小吃,引人垂涎,烤鱼外焦里嫩,搭配豆芽、酸菜、莲藕、豆腐干、青椒等各色食材,色香味俱全,是去上思必点的一道美食。
选用本地猪的猪脚,砍成大小适宜的厚度,放入一大碗泡发洗净的笋干,加入食盐、生姜、料酒一起放到高压锅里炖煮约半个钟,一锅香味四溢的笋干炖猪脚就大功告成了。
上思腊鸭是上思县的一道传统美食,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而闻名。上思腊鸭选用本地养殖的鸭子,经过腌制、晾晒、烤制等工艺处理,制成的腊鸭口感鲜美,肉质细腻,味道浓郁。
上思烤猪是上思县的一道特色美食,以其口感鲜美、肉质细腻而闻名。上思烤猪选用本地养殖的猪,经过独特的烹饪技巧和调料处理,烤制出来的猪口感鲜美、皮薄酥脆、肉嫩多汁、肥而不腻、入口即化。
南康水籺历史悠久,始产于清乾隆年间,吃水籺的习俗最早源于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四(盂兰盆节、中元节)鬼节,这是南康地区的风俗。现在水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老少适宜、受广大民众喜爱的食物。
腊味制作在北海的出现可追溯至清朝时期,“昇平腊味”沿袭至今已有百余年,是具有北海特色风味的传统腊味,也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腊味产品较为丰富,主要有腊肠、腊肉、腊肉饼、板鸭、腊鸭等。
侨港卷粉在北海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道美食最初是由越南人引入的,叫越南卷粉,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了北海侨港一带的特色美食之一。
北海蟹仔粉是一道以新鲜北海蟹为主材制成的传统汉族名点,它将蟹肉磨碎,加上粉、蛋清、菜叶等材料拌匀,放入锅中蒸煮而成,口感细腻,香气浓郁。这道菜以蟹味为主,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合浦白切鸡又叫白斩鸡,是粤菜系鸡肴中最普通的一种,属浸鸡类。其特点为制作简易,刚熟不烂,不加配料且保持原味。此菜色泽金黄,皮脆肉嫩,滋味异常鲜美,久吃不厌。
合浦盖籺是合浦的一种传统小吃,以合浦公馆镇的盖籺最为有名。它是用大米磨粉蒸制而成,分成几层,吃起来很有层次感,冬夏皆宜。从出现至今一直是合浦人喜爱小吃之一。
三角粽是合浦县比较常见的粽子了,无论是什么任何时节,大街小巷一直都有它的身影,合浦的粽子比北方的要大一些,每个在1斤上下。主要原料是糯米(学名:灿糯),馅料有红豆,猪肉等。
虾仔籺是合浦的特色小吃之一,因籺上放有新鲜的虾仔而得名。鲜香酥脆又便宜的虾仔籺,是一种老少咸宜的美食。
合浦扣肉,公馆镇的名气响,早已家喻户晓,它的美味,让许多饕餮之客“吃过翻寻味”。这道美食更是每家每户逢年过节的必备佳肴。
叶麻籺就是用叶麻做成皮,馅料一般包芝麻糖或者没有心的。又称元麻籺,是合浦人喜欢的传统特色小吃,吃起来元麻叶子和芝麻凝聚成独特的香味,香溢满口,非常好吃。
合浦叶子籺又叫捎叶籺,顾名思义就是用叶子包起来的籺,也是合浦的特色之一。捎叶籺是用糯米粉、黄糖、水和又揉制而成的,叶籺软糯粘牙,内陷香甜。
九碗十三花是回族群众的宴请菜肴,用来招待最尊贵的客人,九碗十三花的菜主要原料是牛、羊、鸡肉及时令蔬菜,制做中多为蒸制,很少过油炸或炒,因此吃起来爽口不腻,回味无穷。
彭阳的月子鸡其实就是黑羽乌骨鸡,是在林下放养,进行林地围栏散养,在纯自然放养条件下生长,以虫类和青草为食以保证产蛋量,鸡肉质细嫩,奇香味美,营养丰富。
生氽(cuān)面起源于固原三营,色香味俱全,酸辣醇厚,回味悠香,用水汆出来的牛肉丸子和面一起煮熟出锅,调盐、醋、油泼辣子、香菜再配一小碟咸韭菜,吃一口直呼过瘾。
燕面糅糅是固原市彭阳县的一道民间小吃,选用山区独特的莜麦制作,莜麦面营养丰富,有降糖降脂降血压的功效。吃时将燕面糅糅切成长条,拌入汁子及熟韭菜、熟菠菜等配料,入口柔韧筋道,油而不腻,色泽红亮,香辣可口。
豆面糊糊是利用当地豆类作物为原料,经过干炒、磨面等多道工序加工制作成的当地的一道特色美食。
彭阳搅团,根据不同的用料可细分为荞面搅团、玉米搅团和洋芋搅团,搅团的做法就在一个“搅”字,将面向锅中撒下的同时要拿一根棍或勺子在锅里用力搅,俗话说:搅团要好,搅上百搅。越多搅,做出来的搅团就会越好。
笼(lú)食,因笼蒸得名,是一种形似月饼的糕点,也是彭阳乡间传统特色美食之一。先把小麦面上笼蒸熟,再添加适量的胡麻油、蜂蜜等搅拌抓匀,或者以肉汤混合搅拌,而后装入花纹木模,压实,轻轻磕出,最后放入平底锅再烙一烙即可食用,外观精致漂亮,美味健康。
隆德暖锅,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的一道地方特色美食。隆德暖锅一般都用铜锅,暖锅最上层是五花肉片,往下依次是排骨、豆腐、土豆粉、萝卜片、大白菜等。
荞面油坨坨,也叫荞面油圈圈,是隆德当地一种特别好吃的油烹面点。刚炸成的油坨坨外酥内软,金黄透亮,带着荞麦面特有的清香,晾凉后黏中带甜,甜中带香,软软甜甜。
燕面揉揉是宁夏地区较为盛行的特色美食小吃,开始时仅在固原地区盛行,后宁夏各地都有制作和供应。燕面揉揉吃的时候,柔软而且劲道,莜麦面营养价值高,选用山区的莜麦调制。
隆德长面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的特色小吃。一般有细长面、细宽面、宽面等种类。
麻食子在固原是非常受欢迎的面食,它是将面搓成空心的小疙瘩,然后烩入蔬菜和牛羊肉,根据个人口味可以加辣子或者醋,吃起来别有一番特色。
臊子面是隆德著名的传统面食。属经济饱肚的主食,汤多面少,则臊子鲜香,汤味酸辣,面条细长,筋韧爽口,成为营养丰富、老幼皆宜的美味佳肴。
洋芋擦擦是当地的传统面食之一。洋芋擦擦,顾名思义,是用土豆做的。将土豆去皮擦成稍粗的丝,再拌以干面粉,使每一根丝上都均匀地裹上一层面衣,然后上屉蒸熟。
泾源蒸鸡可谓做法独特、味道鲜美,常年散养在山间的土鸡,拥有天然的鲜美,土豆的醇香,鸡肉的酥嫩,让人回味无穷。
泾源传统的九碗十三花,最初只有九大碗,后来在九碗的基础上增加了四个凉菜,加起来正好“十三”,而“花”则是各种水果、干果、面点的总称。
宝堰干拌面的最大特点就是 “干”,没有汤,仅是少量的油汁。根根爽滑的面丝吸饱了汤汁,柔中带韧,在咀嚼中酱香、油脂香、蒜香等味道在口腔里汇聚弥漫……
镇江肴肉,原称“硝肉”。古时镇江酒海街酒店的小二,误把硝当盐腌猪蹄膀,烧煮后,肉红皮白,光滑晶莹,卤冻透明,犹如水晶,香味浓郁,食味醇厚。后来,人们嫌“硝肉”一名不雅,改为“水晶肴肉”,流传至今,成为镇江的传统名产。
高资跳面制作技艺源自清代,有二百多年历史。所谓“跳面”,就是把和好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人坐在竹杠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颠跳,又似舞蹈,反复叠加挤压成薄薄的面皮条长爽滑,柔韧有筋,汤溢浓稠,菜味鲜美,色泽匀称,醇香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