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叵罗打包饭也叫做贡米饭打包
上金山狮舞又称狮子会,是密云区一种以花会形式进行表演的传统舞蹈。
西赵各庄村在乾隆年间由施、张、王、齐四大姓氏及其他少数人氏组成,具有悠久的历史。村中民风淳朴,安定和谐,历来有组织花会节目表达喜庆和祝愿的传统,文吵子就是其中一大会档。
剑书是一种以宝剑作笔的书写技艺,是书法与剑法的完美结合。剑书一般选择狂草书体,用剑尖走笔顺,使招套招、招连招,书法作品狂放恣肆,千变万化,具有极强的观赏性,更能从中体现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百折不挠的精神。
房山磨盘柿,北京市房山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模式口古时被称作“磨石口”,1923年宛平县长汤小秋给改成了“模式口”,可是在人的嘴里还念“磨石口”。磨石口专出产做磨刀用的石头。当地人对于能够解决他们生活问题的磨刀石,是看得很重要的,故事就打这里传下来的。
密云水库鱼以鲜、肥、味美而闻名京城京郊,地处密云水库美食一条街上。
八极拳历史悠久,早年因地域不同而被称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开门八极”、“中心八极”、“开拳”等。
京西幡乐是北京市门头沟西部山区传承了四百余年的传统吹打乐,是古幡会祭祀佛道儒时演奏的祭祀音乐。京西幡乐依托京西古幡会而产生。古乐曲主要由祭祀孔子的音乐组成。以颂神、祭神为主要内容,现已发展成为人民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
红石坎村刺绣作品多以生活为题材,图案简练朴拙、色彩丰富明快,刺绣工艺精湛细腻,富有生命的张力。
密云柿子是我国柿子品种中的一个著名品种,含有丰富的蔗糖、葡萄糖、果糖等。
说起寺院的兴衰,当地的老人都会说:“这里还埋藏着七十二缸‘老咸菜’呢!”
仿膳制作技是北京的特色技艺。1925年,北海公园正式开放,几位清宫御膳房的师傅在公园北岸建起了小茶社,取名“仿膳”,意为专门仿照御膳房制作方法,经营风味菜肴及面点小吃。1956年更名为“仿膳饭庄”,1959年由北岸迁至琼岛漪澜堂、道宁斋等一组乾隆年间古建筑群中。
玫瑰花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即有栽培,南宋以来已广泛用于制做糕点。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栽培玫瑰已有几百年历史,被誉为“中国的玫瑰之乡”。
平谷调是以北京市平谷区方言为基础,以“乐亭调”等音乐为基本曲调的一种汉族曲艺曲种。据艺人口传,19世纪末期,家居平谷南太务的西河大鼓艺人王宪章吸收“乐亭调”等曲调逐渐形成一支新的大鼓流派,称为“平谷老调”。平谷调曾出现过“铁板大鼓”、“铁片大鼓”、“落腔调”、“乐亭大鼓”等称谓,根据唱法不同又有“小口平谷大鼓”、“大口平谷大鼓”之分。2006年,平谷调被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荆编历史悠久,西栅子村荆编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一直到80年代,村里依然保持着从事荆条编织的传统。
密云金丝小枣色泽殷红,果实小,果皮薄,果汁较多,味道极甜,即可鲜食,也可晒制干枣。
爨底下酱肉制作技艺,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更是药食同源的科学价值典范,四百多年来爨底下酱肉,始终沿袭明代酱肉制作技艺,并不断改进升级。
昌平草莓,北京市昌平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李氏柳编来自家传,本家族在大兴的生活时间至少有几百年的历史,如今李氏柳编到第五代传人李久玉已经约有一百八十年的传承。
相传在很久以前这里仅有一个小山丘。
曹氏风筝工艺是北京市的传统民间风筝艺术
东营子村特别打造了一桌年味十足的宴席,宴席中以鱼面、鱼肉馅水饺、黏饭、年味小吃为主食,这些主食往往都是在过年的时候才会在餐桌上看得见,来东营子您随时都可以吃到美味的黏味小吃。热腾腾的鱼肉面条,香喷喷的黏味让您天天都有过年的感觉。
西柏店“菊花美食特色”远近闻名。食用菊花做出来的佳肴色香味美、绵软爽口,鲜食、干食、熟食、焖、蒸、煮、炒、拌、炸皆宜。
素有"干果之王"的美称,在国外被誉为"人参果"。
怪村太平鼓是北京市的传统民俗舞蹈。
芥末墩儿是老北京传统风味小菜。
水库湖畔的溪翁庄镇荞麦峪村推出的荞麦宴响彻一方。
琉璃烧制技艺,北京市门头沟区地方传统手工技艺
京西地区山脉绵延,古有“大西山”之称。“西山秃,大都出”是一句流传了700余年的民谣,高度概括了元代建立都城时西山林木遭到大量砍伐的情景。永定河流经此地,提供了便利的水利资源。“永定河,水流长,卢沟桥北是家乡。家乡历史真悠久,村名就叫衙门口”,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眷恋。
武子门子母拳是中华传统武术中的道家拳种。武子门子母拳历史悠久,从清朝起至今有五代传承人,在京西流传广泛。拳技包括:子母拳套路、器械套路、实战散手技击术、养生功法等。
“雕窝烤羊”融蒙、疆烤羊技艺,采用农家散养山羊,配以多种佐料腌制,传统果木炭熏烤,色泽金黄,毫无腥膻,酥脆香嫩,肥而不腻,让您尽享大快朵颐之福。
打花棍也叫“扒拉棍” 、“扒拉棒子”,曾广泛流传于中原大地。旧时庙会上,撂 地摊的艺人们往往用它来“打场子”,借以招揽观众和控制场地大小。北京市地方志编 纂委员会编纂、北京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的《北京志•文化艺术卷•音乐志 舞蹈志 杂 技志》第521页对“打花棍”的词条这样记述:“打花棍,传统节目,又称“扒拉棒 子” ,即用两根小棍,拨弄一根粗棍,耍出种种花样的手技节目。
通州单琴大鼓是指翟青山与一九三三年以凤调大鼓为基调,集多家曲种之精华,改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创立的一种新曲种。
延庆区拥有700多年的葡萄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元史》之《耶律楚材传》。延庆山地丘陵属片麻岩风化土,富含铁锰锌等多种矿物质,有机质含量≥1%。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空气质量好,大气透明度高,光照充足。延庆葡萄果穗整齐,果粒均匀肉质脆,风味浓郁。
牙木雕技艺,是平谷区夏各庄镇安固村村民张贺利用雕刻技艺在不同材质上进行创作的艺术。
都一处烧麦,烧麦的制作越来越讲究,应时当令,花样增多。
黑水湾村淘金始于清末民初至公元2003年,历经“民采”“国矿”“集体”“个人”和“封硐后”五个历史阶段。它以群体传承为主要特征,并对周边群众生活产生广泛影响。
花钹大鼓是后牛坊村的花会之一。
自大石河西北行,过红煤厂,右转离开大石河谷地,进入大安山山区。
兴各庄村吹乐队成立于清朝末年,至今代有传人。吹乐队现有成员20余人,是专门服务于农村生活的自发性民间艺术团体。
解连环是古老的中国传统益智游戏,难度与快乐并存,它能培养提高人的观察力、记忆力、分析力、想象力。
平谷桃俗,是以平谷区大华山镇为起源、发展并逐渐涵盖全平谷区域并衍生与之相关的文化习俗。主要内容包括:生产技术、精神崇信、生活应用、文学艺术等。
尚氏形意拳,源于心意六合拳。由清末山东乐陵人尚云祥在师承的基础上独创,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
水峪中幡是传统民俗活动中的表演项目,在当地有“众会之首”的说法。
四季鱼肉春饼是由新鲜鱼肉和不同种类的蔬菜汁和面制作而成,口感筋道、鲜美。
十三陵镇樱桃又称“莺桃”,促进血液生成樱桃含铁量高,位于各种水果之首。
北京大兴素有“中国西瓜之乡”的美誉,“大兴西瓜”早已成为京城百姓信赖的品牌。
黄草洼民俗村养殖的虹鳟鱼属冷鱼类,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肉多刺少,味道鲜美。
宫廷绘画技法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不同于现有的绘画技法,具有一定宫廷文化特色和独特的表现技法,其蝴蝶画法尤为独特。 其传承谱系:第一代:李廷梁(1852—1943)第二代:王竹坪(1909----1984) 第三代:王玉文等 第四代:王 伟等
北京东来顺饭庄始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原址在老东安市场北门。
“葡萄常”料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
这道菜清新、嫩滑爽口,一道简单美味的家常菜肴。
金海传说,是以金海湖镇域为核心,依托于金章宗携王妃到双泉寺史实、公主坟等史迹遗存、药王庙等宗教信仰而产生。但其内涵并不局限于金海湖镇域,而是包括平谷区在内的大金海宽泛的概念。金海传说以其口头创作与传播方式跨越时空传承至今,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昌蜜红少籽瓜主要分布在昌平县南邵乡、崔村乡和昌平镇。
老北京烤肉是一道美味的菜肴,制作原料有料酒、白糖、盐等。
蹴球运动从我国一项古老民间体育活动——踢石球演变而来。它名为踢,实则是用脚掌将球搓出或挤出,以此击打对方球。
昌平苹果,北京市昌平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