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烤肉饼: 土烤箱里做出限量版美味,自制“烤箱”做出独特的美味,说起肉饼,很多人会想到那令人垂涎三尺的香味,凡是吃过的人都啧啧称赞。这种肉饼色泽金黄,嫩脆香甜,馅料鲜润味美,堪称一绝。
上杭槐猪也被称为乌猪,是上杭县优良地方猪种,一千多年前,当地百姓为了满足吃肉和吃油的需要,开始饲养槐猪。至2022年底,上杭县全县槐猪商品猪存栏2.2万头,出栏2.8万头,产值达0.7亿元。
松洋村是万安大冬米的主要产区之一,这里种植的大冬米采用古法种植,一年只耕种一季,跨越春、夏、秋三季,种植期长达180天。万安大冬米品质优,米粒饱满,洁净,有光泽,闻之有清新气味,蒸熟后米粒油亮,气味喷香。
汀州客家酿酒技艺是长汀失传百年的古老技艺之一,它洒色清亮,乳白中呈鹅黄色,酒香如桂馥、酒味幽郁甘甜、顺口。酒精度低,含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丰富的微量元素等营养成份。
汀州段家拳是沿袭北派武术之源,兼收南拳之功,博采众长。经家族历代磨砺,形成了内容丰富,系统完整的多种成熟的基本套路和技法,具有短小精干、淳朴实用、技击性强、形象特征浓的特点。
长汀腐竹,又叫豆腐皮。是当地有名的豆制特产,因其形状成长条、象竹、故称腐竹。腐竹的原材料是优质大豆,便于保存、有多种烹调手段。
老字号“成珍桔红糕”,是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的一种伴茶糕点,选用上等糯米、花生油、白糖、鸡蛋、熟米粉等配料,经精心加工而成,手艺独特。成品颜色润泽如玉,柔软细嫩,冰甜爽口,营养丰富,老少咸宜。
安溪蓝田张氏毛笔制作始于1573年(明嘉靖五十二年),选料考究,具有“圆、尖、健、齐”的特征。其祖传毛笔制作技艺独特,历史悠久。
安溪黄金桂是以黄旦品种茶树嫩梢制成的乌龙茶,因其汤色金黄色有奇香似桂花,故名黄金桂。条索紧细,色泽润亮金黄,香气带桂花香,滋味醇细甘鲜;汤色金黄明亮;叶底中间黄绿,边缘朱红,柔软明亮。
福前芦柑,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福前芦柑,果实硕大,皮薄、色泽橙黄,甜度高,果肉细嫩、汁多,维生素含量丰富,耐贮存,广获消费者好评和市场认可。
浮竹岭纸帘制作技艺,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传统技艺,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浮竹岭纸帘帘面平整,缝隙均匀,竹丝圆润,回弹力足,抗腐蚀抗严寒,编织精良巧妙,使用寿命长,历来受到高档文化手工纸生产的青睐。
永定人喜食牛、善烹牛,牛身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可以烹饪出上百种菜肴,成就了最具代表性的永定特色美食。以永定全牛宴为代表的客家美食,选料考究,工艺独特,制作匠心可以比肩中国八大菜系。已经成为永定土楼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
长汀河田焖鱼,是河田镇特有的客家传统名菜。河田焖鱼是采用当地的温泉水中养的鲩鱼为主料制作的。温水鱼肉质细嫩,菜品色泽金黄,外滑里嫩,汤呈乳白色,清甜鲜美可口。为美食家所推崇珍爱。
“连城青狮”又称“客家青狮"。其历史悠久,渊远流长,从清朝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是连城客家人心目中的神兽、瑞兽和吉祥物,为南派狮子中的“三狮”(广东狮、闽南狮、客家狮)之一。
闽西上杭傀儡戏,自明初传入上杭,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上杭被称为“木偶之乡”,上杭白砂乡是闽西(上杭)木偶的发源地。表演用的木偶从最初的“十八罗汉”18个木偶发展成“二十四诸天”24个木偶。
漳平的广大山区农村,有种植山茶树的传统,栽种油茶的历史悠久,自元末明初有人居住以来,就已经开始种植。山茶油(又名野山茶油,茶籽油,油茶籽油)取自油茶树的种籽。全过程均为物理方法,因此它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用油。
漳平笋干是一种食品,主要食材是竹笋,调料有盐等,制作方法是先把竹笋去壳,然后再蒸煮、压片,然后把制作好的笋干经过烘干,去除水分,最后通过整形等工艺即可。
白鸭汤是福建连城县传统名菜之一,属于闽菜系。连城白鸭放养于山溪河畔,肉质鲜美,不腥不腻,汤味清醇,具有滋阴降火、祛痰止咳、宁心安神、开胃健脾等作用。与普通鸭子不同,连城白鸭长不胖,并且是论只卖,越老越好也越值钱。
武平花语石盆景技艺打破传统种植方法,集国内南北流派之长,用奇石种上名贵植物,通过不断蟠扎、修剪等盆景造型手法,采用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手法,把自然风景浓缩于小小山石之间,让人方寸之间便可神游大自然山石美景。
苦抓汤是福建龙岩新罗的传统小食之一,在新罗的大街小巷的摊位中随处可见,极具地方特色,有防病治病之药理功能。正宗的苦抓汤味道甘苦,汤色偏黑,微带异味。
根据清代刻书中心刻工记录,武平刻工数据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木刻艺术它是一门集多种艺术元素于一体的艺术门类。融合传统刻字、篆刻、绘画、版画等相近艺术总类于一体,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象洞鸡是福建省武平县象洞乡的地方特色品种,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具有适应性强、抗病性好、耐粗饲、体型清秀,肉质细嫩、肉味芳香、肉色白色等特点.
“九连环”是流行于福建省长汀县的一项客家歌舞。其曲调欢乐轻快,舞姿活泼生动,道具响声清脆,队形变幻多端,是长汀人民喜爱的客家歌舞之一。
姜鸡是闽西极为盛行的风味佳肴,以姜和鸡烹制而成。二者溶为一体,形成一种浓郁的香辣型美味,醇香袭鼻。它用姜极多,然而多不辣口,其汁渗透鸡肉,使之格外鲜美柔嫩,甘爽宜人。
溪口走马灯一般在春节和接待重要客人时表演,走马灯,突出一个“走”字,一般选12—14岁左右的小孩,男女不限,一般要求逢双数,每人套上不同颜色的“马”,着装颜色要与马的颜色相同,表演主要是队形队列的变换。
年年除夕,连城客家人吃完年夜饭,家家户户都要蒸上一二盘年糕。年初一开门大吉敬奉天地、祖宗时,都会摆放年糕于供桌上,敬奉之后,大人便将年糕切成小块,分给全家人吃,并留下部分于盘中待客。
梁野白兔也叫福建白兔,是武平县地方特色品种,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福建白兔”在武平已有数百年的饲养历史,武东镇位于梁野山东部,生态优良,武东“福建白兔”身体结构紧凑,小巧灵活、四肢健壮,肉质鲜美。
汀州牌匾楹联制作技艺,其历史可能要追塑至秦汉以前,那时民间就有悬挂桃符的古老风俗,桃符进一步发展为在门上张挂门神,五代时,蜀国国君孟昶题“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联,有专家认为它是中国最早的楹联。
上杭萝卜干,属享誉海内外的福建名特产“闽西八大干”之一。据《上杭县志》及有关资料记载早于明朝初年即颇负盛名。距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上杭萝卜干采用优质无污染的白萝卜经纯手工制作加工而成,纯属全天然的绿色食品。
武平客家童谣,是以武平县客家方言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流传于客家地区,是历代客家百姓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创作,并在传唱过程中不断修改、补充而形成的民间文学形式。
漳平红酒(女儿红)以精选优质糯米为原料,配上特制酒曲,加入本地纯净泉水封盖发酵,经过独特的工艺过程,酒色深红透亮,气味芬芳,香醇可口,余味绵长,饮后没齿难忘,久负盛名。
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汀州传统建筑是以木结构框架为主的建筑体系,以土、木、砖、瓦、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汀州客家传统木结构建筑是由柱、梁、檩、椽、枋、斗拱等,大木构件形成框架结构承受来自屋面、楼面的荷载以及风力、地震力。
上杭客家船灯就是中原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融合升华的产物。客家船灯在上杭民间流行有250多年历史在湖洋镇最为普及,别具特色。
武平仙草,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仙草干品为干草棕黑色,具清香味,可溶性糖、黄酮含量高,适宜加工凉茶,制成品清香爽口,色泽透亮。
德化山歌历史悠久,源流清晰,据《德化县志》记载,其渊源可追溯到晚唐归德场(今德化县建县时的前身)场长颜仁郁的“有诗百篇,传于民间”,民间称其为“颜长官诗”,德化山歌以德化本土方言演唱。
灯彩是中国民间盛行的元宵游艺活动,安溪蓝田进德村花灯别具一格。蓝田当地的祖先决定在农历二月十五再“灯彩游乡”,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祥和、风调雨顺。从此,农历二月十五游灯龙的习俗沿袭至今。
安溪的蓝印花布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安溪妇女善于织布,其产品质地优良,品种繁多。随着种棉、织布的兴起,乡镇中染布的作坊也应运而生,当时安溪农村,大都设有染布房染制蓝印花布,产品远销台湾和南洋群岛。
“九厅十八井”为闽西客家富裕家庭的典型民居样式。“九厅十八井”的显著特征一是面积大,一般在数千平方米上下;二是左右对称布局;三是以木结构为主;四是 “三合土”地面;五是注重安全,面积较大的“九厅十八井”内往往有水塘,以作救火水源。
客家糖枣,当地人又称之为“浮油蛋”,是客家人逢年过节或建醮酬神活动中必备的祭品和食品。糖枣主要原料为优质糯米粉,红糖、食用油。糖枣香甜酥脆,筋道可口。因为糖枣含油多,能量高,保质期长,一般可保存一个月以上也不会变质。
豆腐制作在武平中赤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中赤豆腐以“杉树角”自然村人制作开先河,后辐射至全县范围。
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流传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福建土楼楹联则伴随土楼的建造而产生,是客家土楼文化的一部分。
美湖米粉松软、流香可口、有弹性,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大家喜爱。选用当地优质稻米和地下泉水,经淘洗、浸泡、磨浆、蒸粉、压片(挤丝)、复蒸、冷却、干燥等多道手工工艺精制而成。
安溪县剑斗镇仙荣村的“迎亲队”历史悠久,经久不衰,其渊源年代失稽。据传,当时了为民俗乡例、庙会活动,便编排扮演各种故事,来增加节目的热闹气氛,“迎亲队”便是其中一种节目。
盛行凤城地区的民间传统“大鼓吹”是节日喜庆人们表达心中美好向往而选择的一种喜闻乐见、不可或缺的鼓乐之一,其中集中表现在民间传统节日如春节、元霄、迎神赛会、巡境、割火等各种喜庆的需求。
唢呐艺术(长汀公嫲吹)流行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据传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有据可查的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扩展项目。
新罗天草橘橙,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天草橘橙又名象山红,是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的特色农产品之一,其果实个大饱满,果面光滑,呈金黄色,果皮薄,较易剥离且极耐运输;果肉脆嫩化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橙香浓郁,酸甜适度。
风鸭是一道龙岩人喜爱的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肴,龙岩的风鸭当属新罗区万安镇的最有名。每年农历十一月底,天气寒冷,天气晴朗下霜的天气,就可以做风鸭了。由于万安特有的气候条件,做出来的风鸭深受龙岩人的喜爱,每逢过年,龙岩人都会买上几只,品尝着大山里的原始风味。
“板凳花灯龙”是漳平市一项极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板凳龙”相传源于明代,由“舞龙求雨”的宗教活动演变而来,出龙时,村民们开始放焰火、鞭炮,舞龙时,前有大红灯笼开道,后有五彩旗幡拥随,鼓乐喧天,长号动地。需近3000人共舞一条龙。
连城县是“全国武术之乡”,练拳习武历史悠久。连城拳被誉为福建省八大拳种之一,流传于福建省的连城、上杭、长汀等地,又称“连城少林拳”或“少林独门拳”,内又可分“黄家拳”和“巫家拳”两种,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安溪铁观音,茶叶品种之一。福建安溪当地茶农发明于1725-1735年间,发源于安溪县西坪镇尧阳山麓(王说)。属于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类的代表。铁观音是乌龙茶的佳品,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
龙灯是龙涓乡山后村独特的节日活动,山后独特的龙灯,每逢农历正月十二日夜间开展迎龙游村活动。
漳平明姜雪白透明,清甜微辣,脆嫩可口。既可作高级茶点,又可药用,因此,深得人们喜爱。它是用姜片和糖加工制成的蜜饯,从清乾隆年间始产,至今也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闽西上杭傀儡戏于明朝初年从浙江杭州传入客家祖地上杭白砂,木偶雕刻制作技艺也随着流入,因此,闽西上杭客家木偶雕刻制作技艺也始于明朝初年,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漳平迎竹马庆丰年活动是象湖、溪南、吾祠、灵地举行的民俗活动,迎竹马活动由来已久,已经持续了几百年之久。
安溪山格地理、气候、土壤等条件,造就了其独有特性:久煮而不散、温补而不骤、长食而不滞、常食常近、循循渐进、药食同用,被历代医家奉为至上补品,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一带享有盛名,是滋补常药,也是赠送亲友的珍贵礼物。
上杭沙田柚是一种特产水果,产自福建省上杭县下都乡的沙田地区。外观金黄色泽,水分充足,肉质鲜嫩,味道清甜,寓意着“团圆美满、招财进宝、丰衣足食、吉祥如意”。
安溪产茶历史悠久,始于唐末,兴于明清,盛于当代。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因茶质特异,乌润结实,沉重似铁,香韵形美,犹如观音,而得名铁观音。安溪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是我国茶类中最精湛、独特的制茶技艺。
长汀剪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原汉民为避战乱南迁来到闽西汀州,形成了客家民系缔造了客家文化,且传承和发展了中原剪纸技艺,形成了具有客家特色的长汀客家剪纸。
打香灯又叫“香灯龙”“舞香龙”“杆龙灯”,打香灯是闽西客家山村在每年春节或重大节日期间开展的一项祈求平安吉祥、五谷丰登的民俗文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