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集大椒盐也叫擦酥烧饼,以油酥多、芝麻香扬名,是一道经久不衰的美味,被评为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刚出炉的“大椒盐”,金光灿灿,热气暄腾,清香扑鼻;咬破单薄的表皮,厚厚的油酥层,入口松软,香味更加浓郁。
金坛雀舌茶外形扁平挺秀、状如雀舌,茶条匀整、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高、栗香明显持久、汤色明亮、滋味鲜爽、叶底嫩匀。
汤沟御酒传说,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关于汤沟酒,民间流传着许多美好的传说。
煎饼是赣榆地区地方土特食品和传统家常主食,因其薄如纸、脆如酥、少水份、耐贮存而久负盛名的。历史悠久,创制年代已难以考证,可以追溯至秦汉时期。食用方法有:煎饼卷油条、凉粉;煎饼卷大葱、虾皮;煎饼卷干鱼等。
黄桥烧饼风味独特,其色香味均不同于一般的点心,具有 “香脆两面黄,外撒芝麻内擦酥”的传统特色。它外形饱满美观,色泽金黄如蟹壳,入口酥松,不焦不糊、不油不腻,适合各地消费者的口味。
丹阳陆鸣斋的“陆龙牌百草梨膏糖”首取冰糖、白砂糖、蜂蜜、雅梨汁,既味觉甜润又具润肺清凉功效,再加入26味中草药粉末熬制成固体块状,便于携带,便于服用,入口甜蜜而不觉苦。
射阳杂技团的一大特色就是演员队伍整齐,演出阵容强大。表演集体节目时,整齐的队伍,健美的身材,壮实的体魄,给观众以精神振奋的感觉。其次是重视基础基本功的训练,腰、腿、顶、跟斗齐头并进、常抓不懈,使演员能训练有素,基本功扎实,一专多能、得心应手。
镇江华山太平泥叫叫的制作,源于南朝,它是华山村特有的民俗儿童玩具,有一千余年历史。
建昌红香芋,俗称“芋头”、“芋艿”,天南星科,又叫魁芋、原为野生芋,是经过野生芋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而形成的一个优良品种,在金坛市建昌的种植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桂香糖是泰兴市享有盛誉的汉族名点,已有三百多年的生产历史。系选用生仁、芝麻、桂花、白糖、饴糖等原料精制而成。具有桂花香、生仁香、芝麻香和皮脆心酥的特点。口感酥脆,口味甜而不腻。
高邮十大名菜之金裹银装—又称金丝鱼片:背面有金黄色的金丝鱼,高邮人称之为昂嗤鱼。高邮地处水网地区,盛产昂嗤鱼,它的肉质细嫩,制作时取其腮边两块大如母指的蒜瓣子肉热炒。
兴化猪头肉完美结合了姑苏陆稿荐卤菜的精髓和兴化本土食材,最关键的是独特的老卤汁配方和精湛的卤制工艺。卤制好的猪头肉香、透、清的特点显著。兴化猪头肉肥而不腻、干净爽口,精肉红艳似嘴唇,肥肉如白雪,吃到嘴里一点儿不腻,酥烂清香。
八珍糕是很多东台人的童年回忆。裕德昌八珍糕的特点是聚而不散,酥松适度,干吃爽口,开水泡食不粗不腻,稠和香甜。食之不仅口感好,而且滋补血气、营养身体,健脾胃、消积滞,健身延年,深受人们喜爱。
豆丹,学名叫豆虫,它体形优美,与蚕相似。成虫时长约5公分,嫩绿色,头部色较深,尾部有尾角。豆丹虽然是大豆的天敌,但是它的肉浆却无毒无害,是一种特佳的高蛋白食物,做成菜肴,十分鲜美。豆丹皮经食油炸后,喷脆松香,口味极佳。
三头宴是淮扬菜中以寻常甚至腥膻味较重的原料烹制的不同凡响的佳肴。鼎中之变,微在精妙。三头菜的制作发挥了淮扬菜制作精细、娴于炖焖的特长,保持完美的外形,酥烂而无骨,黏韧、柔滑、鲜嫩而卤汁胶浓,带有居家常馔的风味,百嗜不厌。
云台山樱桃,是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云台山特产,云台山樱桃,色味俱佳,营养丰富。具有助消化、安神、养血之功能,兼有“好颜色、美志性”、“滋润皮肤”之功效。
德和酱油选用优质黄豆、蚕豆,纯天然发酵。德和酱油清澈通透,色泽微黄,酱香浓郁,鲜美无比。传统酱油酿造技艺流传承千年,一直沿用至今。
涨烧饼是江苏泰兴的一种美食,也叫支前烧饼,这是一种酵水和面粉混合制作而成的烧饼。涨烧饼的主要原料是酵面、油、芝麻。涨烧饼有大有小,小的碗口大,大的有铜盆口大、酵盆大,一般视情况而制。
“唱凤凰”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文艺形式。逢年过节增喜庆 敲锣打鼓唱吉祥——海陵唱凤凰。
泰州丝光薄荷糖具有百余年生产历史,是纯手工生产传统食品,产品价廉物美、质地坚脆,色泽透明,嵌条清晰、美观大方,并保持适中的薄荷清香。色泽透明,嵌条清晰,浓浓的薄荷清香,具有生津解暑、清心提神的功效。
蟹黄汤包是泰兴市曲霞镇特色汤包,曾流传着“泰兴汤包出曲霞”之说。蟹黄汤包有制作"绝"、形态"美"、吃法"奇"的独特个性,以数百年的悠久历史名闻遐迩。
海州童子戏是江苏民间祈福活动中的一种演剧形式,在各地发展不同,在连云港地区的海州童子戏俗称“大戏”,其演员仍称“童子”,并为民众做会还愿等活动。
邵伯龙虾在江浙一带赫赫有名,是江南地区著名的小吃,尤其是在扬州附近,邵伯龙虾更是家喻户晓。与高邮湖龙虾、盱眙龙虾齐名但味却不同的邵伯龙虾,其美味早已闻名,是江浙沪食客们的圣地。
天王白斩鸡在烹鸡时整鸡下锅,只需加盐、生姜片,白开水煮熟,食用时随吃随斩,故称白斩鸡。特色是色泽金黄,形状美观,皮黄肉白,皮脆肉嫩,肉香鲜美,久吃不厌。
茅山道教音乐分为三大部分:一是《茅山上清宗坛斋醮科仪》音乐;二是《茅山上清派日诵早晚课》音乐;三是后传入的全真派科仪音乐。
河豚鱼烹饪有“一查二拣三洗四烧”一整套烹饪技艺,是靖江一个很具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主要有河豚品种的选择、河豚的宰杀、河豚的清洗、河豚的烹制、河豚食用等流程。
梁徐董记牛肉制作技艺主要流传在姜堰区梁徐镇。梁徐从事牛肉制作的有十几家,其中以董记牛肉更具知名度。清朝光绪年间董万友为生活之计在梁徐街上开设牛肉摊,杀牛卖肉和制作牛肉。经过董万友、董家宝、董荣才、董元林几代人的努力,梁徐董记牛肉制作技艺已形成“从牧场到餐桌”的绿色链条。
洪武赶散又称红巾赶散、红缨赶散,明朝初年将江南人口迁徙到苏北的历史事件。当时朝廷从江南迁移大量人口到苏北一带进行垦荒,因朱元璋的部队头扎红巾,故民间称之为“红巾军”、“红军”,“洪武赶散”也被称为“红巾赶散”或“红军赶散”。
姜堰薄脆历史悠久。薄脆饼用头麸面发面,掺以麻油、白芝麻制成坯,烤焙出炉后,薄、酥、脆、香,入口香甜,老少咸宜,是姜堰人十分钟爱的点心和零食。
宝堰干拌面的最大特点就是 “干”,没有汤,仅是少量的油汁。根根爽滑的面丝吸饱了汤汁,柔中带韧,在咀嚼中酱香、油脂香、蒜香等味道在口腔里汇聚弥漫……
毛脸凉粉。灌南特产。江苏著名豆制品品牌!中华老字号,是连云港市的传统名特产,始创于清初康熙十三年间,即公元一六七四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毛脸"豆制品用优质绿豆,黄豆等谷类和采用独特的纯手工制作工艺而成,色味纯正,豆味十足。
香茗就香干,赛过活神仙。"香干"说的便是后港茶干,又名"王宜茶干""王氏茶干",王宜便是其创始人。后港茶干袖珍小巧,色呈酱黄,似蒙一层薄薄的釉质。拈一片在手,异香扑鼻;入口韧,回味香,每一口都是时间的味道。
傩舞(跳娘娘)是一种宗教祭祀性舞蹈,出自古巫、古傩这个渊源,明末清初,它出现在“香火会”中,成为人们设坛请神、祈福消灾时的必跳之舞。
“唐甸三月三庙会”起源于明代的嘉靖年间。几百年来,“唐甸三月三庙会”已成为城东地区的一个文化符号。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庙会,祭祈上苍为唐甸人赐福,保佑一方平安,是当地仅次于春节的一次重大民俗活动。
苏北琴书又称打扬琴或打蛮琴,是以江苏宿迁方言说唱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它源自明末清初的传统民间小调,清道光年间(1821年)形成于宿迁一带,并不断向周边地区传播和发展,广泛流布于苏北宿迁、淮安、徐州、连云港以及皖东北、鲁东南等地区。
“小白龙回家”的传说,历史悠久,情节感人,代代相传,其流传区域广泛,仪征全境、六合、邗江,尤其是中后山区群众,均能说出一二。
宝应塘鳢,又称虎头鲨,分布于宝应县等多个水域,养殖历史久远。宝应塘鳢主要摄食虾类、昆虫、小鱼和底栖动物,有春季产卵前筑巢和产后护卵习性。其烹饪制作方法和口味与宝应乌鳢接近。
孤山泥狗子,又称“叫鸡”是一种泥哨,靖江传统民间工艺品,已有数百年历史。该工艺品由孤山周围的一些民间艺人选择孤山东南角的黄泥制成的。
汤沟酒是中国享有盛誉的传统名产、历史文化名酒。汤沟酒依托特异的地域生态环境,优质原辅料及其独特的工艺,酿制的汤沟白酒绵甜醇和、酒体丰满、诸味协调、后味净爽。
连云港海带营养丰富,含有60多种营养成分。不仅含有高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钙、烟酸等,还含有丰富的褐藻酸、纤维素、甘露醇、多种微量元素。
“上党挑花”流传于镇江南乡上党镇及周边地区,是当地妇女日常制作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品,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陵口当地农民自古以来就有种植萝卜和制做萝卜干的习惯经验,制作技艺秉承了当地古代农家传统的加工工艺,采用风脱水和盐脱水相结合的技法,经半发酵、再经调味后在密闭容器中候熟数十日形成,具有特有的醇香味,久嚼回味醇厚。
宝应全藕席,被列为宝应十大名菜之首,“全藕宴”包括下列名菜:蜜饯捶藕、桂花藕粉圆、糯米烂藕、糖水花香藕、炸藕夹、葱花藕饼、百年和合水晶糕、荷叶叫化鸡、荷叶粉蒸肉、金莲瓣、琥珀莲羹、甲鱼莲子羹、藕丝糕、牛肉焖藕、糯米烂藕、莲菜八宝饭、荷叶八宝粥等等。
1949年4月,中国人民海军在“白马庙”诞生。“白马庙”因传说神奇而香火旺盛,由“一庙”而发展为“一庙五庵”,促进了家乡的佛教文化发展与传播。同样,“名庙名僧”的出现,又让“白马庙”的传说广为流传。
大伊山的由来就有多种说法。今天仍对培养人们的精神情感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现仍在大伊山周边的南岗乡、陡沟乡、伊山镇、侍庄乡、东王集乡、白蚬乡、小伊乡、下车乡、伊芦乡、龙苴镇、沂北乡等乡镇的民间传说。
灌云大糕,又名“玉带糕”,民间通称“云片糕”,是连云港灌云地区传统糕类名点。主要原料有糯米粉、核桃仁、麻油、绵白糖、饴糖等。灌云大糕形状似清朝一品官饰玉腰带,洁白如雪,清香四溢,蝉翼般的薄片,放入口中,无需细品,琼滋甘甜,已入五脏六腑。
建湖藕粉圆已有200多年历史,相传为清宫御厨还乡湖垛传出。选用当地特色藕粉为主料制作外皮,以桃、杏、枣、瓜子等生态果料为辅料制成馅,经制馅、制球、上粉、过水、成型等步骤完成制作,全程纯手工制作。
高邮湖大闸蟹个大、肉嫩,味鲜美,营养丰富。高邮湖大闸蟹有五大特征:背青,肚亮,爪金,膏红,腥气大。后蟹足、蟹腿的肌肉弹性好,吃起来口感紧实,蟹膏肥、脂腴、馥郁、肉嫩、香甜可口。
东海水晶,江苏省东海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东海水晶纯净晶莹,质地优良,储量达30万吨,含硅量高达99.99%,储量和质量均居中国之首。
邗江杭集牙刷制作始于清代,扩于民国,盛于当今。清道光七年(1827),杭集农民刘万兴用牛骨马尾手工创制出苏北地区第一支牙刷,起名“三星牌”。现制作牙刷成为杭集的支柱产业,杭集镇被国家轻工联合会命名为“中国牙刷之都”。
宝应泰山殿传说始于明朝,盛于清代,复兴于民国,时至今日已形成完整的系列民间故事,为宝应独有的传承百年以上的民间文学作品。泰山殿的传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文化特色,反映出历代人民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
“丹剧”的前身是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曲艺“啷当”。根据史料记载,它是由丹阳善增观中的道士发起,及后在清代道光年间开始盛行。
兴化红皮小麦出粉率高、粉色白、灰份低;面筋数量适中,稳定性高,面团弹性好;食品加工性能好,适合制作优质馒头和面条,也能搭配制作花面包;食用品质好、色香味纯正。
“胡场老鸭汤”集营养与美味为一体,汤汁澄清香醇,滋味鲜美,鸭脂黄亮,肉酥烂鲜醇,酸萝卜细嫩爽口,香味扑鼻。老鸭就是清补佳品。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因其常年在水中生活,性凉,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的功效。
说到灌南小吃就不得不说新安镇猪头肉,县内各处卤货店都有售卖,老街中“于家猪头肉”更是每天都引来食客排队购买。
宝应是中华鳖(甲鱼)重要原产地,品质优良、基因稳定,蛋白质含量极高,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
高邮十大名菜之文游玉带—文游玉带是黄瓜鱼的雅号:黄瓜鱼.金鱼眼,通体白色透明,体修长色似玉,在文游台附近的澄河里。每当黄瓜盛开时,河里就出现这种奇美的鱼,故名黄瓜鱼。此鱼柔软细嫩,营养丰富,色香味具佳,为鱼中珍品。
岔镇盐水鹅选料讲究,制作工序精细严谨。通常选用10斤左右的散养老鹅,当天宰杀,用柴火烧制,开始用猛火(攻,使其熟),再以文火(焖,使其烂)。出锅的鹅虽熟犹生,形色饱满,不硬不烂,鹅体含卤适中,使食者觉得口香四溢,口齿生津。
广洋湖青虾生长周期长、个头大、产量高,肉味鲜美,营养极为丰富;含蛋白质是鱼、蛋、奶的几倍到几十倍,并含有丰富的钙、铁、锂、碘、镁、磷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A、氨茶碱等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