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书吹打是传统民间音乐之一,自古流行于兴化、江都、高邮三市交界地域,百姓凡有婚嫁拜寿、小孩满月等人生喜事,总要请“乐书吹打”喜庆一番。
兴化大青虾,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战国时期,兴化就有捕虾、吃虾的历史。兴化大青,虾头胸围、腹围、尾围“三围”突出,壳薄、肉嫩、个大、味美。
靖江香沙芋的母芋近圆球形,子芋、孙芋椭圆形至卵圆形,表皮光滑深褐色,肉质乳白色。靖江香沙芋质地细腻,干香可口,易酥不糊,硬、糯兼备,口感极佳,具有独特的板栗香味,素有“芋中板栗”的美称。
丹阳泥塑是以泥土为原料,手工捏制成形,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它造型生动、拙朴幽默,风格鲜明,民间色彩强烈,内涵极其丰富。
扬州是一座古城,也是一座“巷城”,其古街巷之多、之奇,现存的数百条名街巷,体现出扬州城市的风貌和神髓。每一条街巷都流传着一个甚至数个美妙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与街巷的建筑、名称相互依存、相互补充而又相得益彰,构成了内涵极为丰富的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沙沟灯会彩灯上的人物是真人化妆扮演的,每组彩灯是随着演员在大街小巷上走动而移动。举办灯会时,远看像一条长龙在街道上缓慢游行,故称之为沙沟游走灯会。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进行游走演出。出灯时,营造出“观灯人如潮,花灯不夜天”的壮观场面。
大仪风鹅是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大仪镇的特产。“大仪风鹅”色香味俱全,肥而不腻,酥嫩可口,产品需求已销往扬州、南京、苏南城市安徽、上海及北京等城市。
施耐庵写《水浒》的传说在兴化、盐城大丰、山东郓城、江苏江阴、浙江建德一带均有流传。但在兴化城乡影响更为深远。这些传说构成水浒故事的原型。
飞白书法,是一种特殊风格的书法,始于东汉,盛行唐朝,宋后能传承者寥寥至晚,更频临佚失。葛芍麟的飞白书法作品笔划似一条舞动的丝带,丝丝露白,给人以美感和高品位的享受。
瘦西湖传说品位高雅,情节生动,是旅游文化和名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提升瘦西湖的知名度和增加旅游者的欣赏兴趣有很好的感染和推动作用,也是乡土文化的极好教材。
焦循自幼聪明过人,为人和蔼,治学严谨、淡泊名利,以教馆授徒为业,晚年足不入市,乡间父老都很敬佩他。焦循去世后,留下诸多传奇故事,主要流传于当地,及邗江西北山区和湖乡。
宝应黄颡鱼,又称昂刺鱼,全县养殖规模较大。据化验测定,每100克黄颡鱼肉含蛋白质20克、脂肪1.3克、碳水化合物1.8克、钙65毫克、铁0.6毫克等,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淳厚,每尾重量50克~120克,最大280克,一般用于红烧,味道鲜美。
高邮十大名菜之三阳开泰—即高邮羊肉汤,为高邮临泽镇名菜。临泽镇地区湖荡多、草滩广、水草肥,故这里的羊肉汤无腥味,热能高,暖性强,含脂少,胆固醇低,味美可口。
丁伙龙舞是江苏省的传统民俗娱乐活动。起源于汉代,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当地民间传说扬州东陵圣母庙里的女道士杜姜、康紫霞在瘟疫横行时用草药熬汤救治病人,使与丁伙临近的蔡家庄人转危为安,后杜、康2人化作白龙腾空而去。为缅怀2女的功德,老百姓用舞龙的方式予以纪念。
江都武坚莲湘花鼓约起源于明代由安徽凤阳传至武坚,后成为当地农民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扎根繁衍,世代传承。
兴化麦秸工艺,麦秸民间工艺源远流长,我们的先祖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用麦秸编织草帽遮阳,编织草扇纳凉,编织手提包、提篮、针线匾子及装盛五谷的器皿作生活用品,成为我国早期文明发展象征。
兴化水车历史悠久,做工考究,经当地匠人挖掘研究,使古老水车从以前只用于农田灌溉的单一模式,演变成为集观赏、娱乐、运动、健身为一体的新型游乐水车。
铜版彩画,是一种传统的全手工艺艺术品,该工艺首先传承了中国明末清初墨盒上的铜刻技法,在此基础上,把手工刻绘改为铜版腐蚀(用强酸等),铜版经过刻绘腐蚀后,再经过抛光、打磨、上色等工序,然后在彩画的外表覆盖上透明的保护层。
连云港海域紫菜,有甘紫菜、条斑紫菜、坛紫菜等品种,为红藻门、红毛菜科,色紫成褐绿,体扁平,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
宝应蚌舞俗称“歪歪精”舞,独具水乡特色,是一种用竹子、彩纸扎成蚌壳形状为道具,由演员扮演角色,通过跑、滚、翻等动作来表现故事情节的一种民间舞蹈。
小官庄镇,位于鱼米之乡扬州市宝应县,是远近闻名的“玻璃工艺品之乡”。京沪高速公路在这里穿境而过,京杭大运河与之毗邻。据考证,早在清朝末年,小官庄的庙会、民间祭祀活动上就出现了玻璃球、玻璃棒、小马、小鸭、小鹅等玻璃工艺制品雏形。
三国时,刘备中年丧妻,他很烦恼悲哀。吕范先对刘备表示慰问,然后就讲清来意:“人若无妻,就像房屋没了梁一样。所以我不避嫌疑,特来做媒。”接着就把东吴要招刘备为婿的事及此事对刘、孙两家政治军事上的意义都认真诚挚地说出来。
燕子街的传说,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相传百年前,一对燕子飞到喻口古镇,在薛老汉屋里衔泥筑巢。与老汉相伴融洽。
宝应卢记烧饼选料讲究、造型美观,馅心多样,甜咸适度,风味佳美。它在发酵、揉面、对碱、出炉、火候、原料等各道环节上均有特色。个头大、颜色黄,口感好,脆而酥,色香味俱全。
镇江江鲜菜是选用当地的江鱼为主料,现捕、现杀、现烹饪,“本江鱼起水鲜”,江鲜菜肴的烹饪方法以烧、焖、煨为主,亦不乏炒、溜、炸、烤之品。“大火烧开、小火焖透、猛火收汁”,是烧制江鲜的十二字口诀。在 口味上以“清、鲜”为主。
建湖地处江淮方言区,建湖方言属“北方官话”语系。建湖方言语音纯正,四声分明,尖、团字清晰,无卷舌音,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且词汇丰富生动形象,包容广泛,语调又多变而柔和,舒展而明畅。建湖方言也是直接形成了淮剧的舞台方言。
江淮口哨,是指用口的作用通过双唇、舌头和气流,就能发出“箫”一样的声音。 其方法是:双唇合拢,中间留一空,借助于人的唇、舌的作用使气流通过而发出声音。
泰州干丝,江苏泰州传统名菜,以豆腐干为原料。泰州有吃早点的习俗。早点,一般称早茶,并非以饮茶为主,而是要吃点心面条之类,尤其要吃煮干丝或烫干丝。
灌南县淮山药地道纯真,肉洁质脆,口感细腻,劫病保健效果上乘。灌南县有着100余年淮山药种植历史,目前,淮山药已成为江苏省主要特色蔬菜基地之一,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地,深受客商好评。
茅山道教音乐源于秦汉,成于齐梁,兴于隋唐,盛于宋元,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它是茅山斋醮法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宗教信仰、颂扬道教上清派教理教义的重要手段。
响水有一种特色农产品,当地称之为灌河四鳃鲈鱼,此鱼是一种洄游鱼类,身呈青灰色,两侧和背鳍上有黑色斑点,实际上也只有两个鳃,只是每个鳃盖上又多了一条较深的褶皱,外观好像四鳃,故得名。
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是江苏省扬州市的一道传统名菜,属于淮扬菜,其主要食材有米饭、火腿、鸡蛋、虾仁等。扬州炒饭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加工讲究,而且注重配色。炒制完成后,颗粒分明、粒粒松散、软硬有度、色彩调和、光泽饱满、配料多样、鲜嫩滑爽、香糯可口。
毛庄石匠雕刻技艺精湛,已有300余年历史。雕刻工匠均具有较高书画基础,不仅能准确掌握石头纹理,且能根据石头形态在心中构图画样,在同行业中享有盛誉。石雕加工分为粗工和细工。
射阳评书,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曲艺类项目。评书是由汉代开始传承至今, 用北方语音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调的普通话语说演。又称说书、讲书。
东台溱东丫须笼制作技艺距今已逾100多年的历史。溱东地处里下河地区,水网密布,水产品种类繁多,居住在此的人们"靠水吃水",为了捕捉黄鳝而制作了溱东丫须笼,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滚莲湘是江苏姜堰的传统舞蹈。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滚”字,其他地区的打莲湘,是用竹竿直接打在身上,而姜堰滚莲湘是通过“滚击”,用竹竿打击身体的各个部位。
嶂山马灯,源于清朝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起因是当地山林中的松树,遭松毛虫严重侵害,为祈求风调雨顺、山村太平,庇佑五谷丰登、子孙兴旺,而由村民自发兴起的一项传统民俗舞蹈活动。
黄珏香火会是一种流行于苏北南部、高邮以北和扬州邗江北乡一带的庙会,是古代“乡人傩”的一种,也是先人在腊月举行的驱疫逐鬼、祛病消灾、追求生活安康的一种巫文化遗存仪式。
扬州精细木作历史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经过唐宋元时期的演化,明清时期达到巅峰。扬州精细木作全面传承了古代木作工艺精华,技艺的精华在梭榫、凿眼、腰尖。奇特的木纹、古朴的色彩、精湛的工艺、细腻的手感,是扬州精细木作的四大特色。
兴化判官舞,流传于兴化城乡的判舞,自古老的巫舞、江淮傩舞演变而成,判舞起源于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每逢节庆、行会、庙会进行街头或设台、场表演。亦更名为判官舞,简称判舞。
沿湖(邵泊湖)渔民习俗是指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的渔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世代传承的生活风俗,包括祭祀习俗、年蒸习俗、说唱习俗、烹饪习俗、婚嫁习俗等。
沙沟板凳龙舞的舞蹈形式最初用于东岳庙会的游行祭祀活动,按五、七、九个人为一组,每人手上持一张拜香凳。沙沟板凳龙舞的独特之处在于每人持凳龙,和起成龙形,分分合合,异彩纷呈,加上水乡农民的特色服饰,表演令人耳目一新。
玩麒麟,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曲艺类项目。麒麟是中国人民传说中的“仁兽”、“瑞兽”、“圣兽”。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玩麒麟是灌云地区祈求新年吉祥、人寿年丰、人口兴旺的美好愿望。
在相距羽山东去二十里的地方,坐落着一个叫作苗鲁庄的村子,远古治水英雄楷模鲁兰,就出生在这个自然村子里。过去久远,苗鲁村只有一家姓鲁的富户,另外几家穷人姓苗。
盐城风鹅(腊香鹅)是盐城地区的地方特产,历史悠久。盐城风鹅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皮薄肉嫩、腊香可口之特点。
刘氏泥塑,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葛武嫩姜片已有百年历史,嫩姜片具备鲜甜脆嫩、美味可口,健胃和中的特色。该食品老少皆宜,是四时必备之佳品,是居家节日、寿宴面点冷盘之上乘好菜,是馈赠亲友之礼品。
春城马灯阵舞是江苏省句容市春城乡(现茅山镇)敬德、朱巷等村开展的一项民间艺术活动,也是一种江南地区的民间舞蹈。马灯阵舞又称“马灯舞”、“跑马灯”。
蛋壳雕画源于战国时期,其工艺含有微雕、浮雕(阳雕)、线雕(阴雕)、镂空、透雕、立体创作等传统雕刻手法。画面气韵生动,布局精巧。
陈正彪木雕是潮州木雕与苏派木雕技艺的综合载体,至今大约有140年左右的历史,在长时间的演变与摸索中已经形成陈正彪木雕艺术手法。
姜堰大米,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特产,2019年公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姜堰大米”牌大米,“晶莹透明、柔软油润、浓香持久、品质优良”。
庆云禅寺传说老辈泰兴人耳熟能详,但年轻一代不知者甚众,随着老辈人的不断离世,已呈濒危状态。经过数年的收集整理,现已汇集成文字和相关影像资料,并成为泰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烙铁画(亦称烙画和火笔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是古代中国极其珍贵的画种。古代是用铁笔用火烧红,在木制品上或葫芦上或丝绢上或纸面上烫出各种不同的画面。
江苏省响水县景泰蓝掐丝珐琅画,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年间最为盛行,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延伸。
紧靠江边北固山的后峰,叫甘露寺。古时候,北固山上的甘露寺砌好了佛殿。当家和尚看了又看,望了又望,心里欢喜得不得了。可还有一件事感到美中不足,那就是缺少一座宝塔。
响水海鸭蛋品质好,营养价值高。海鸭靠寻觅小鱼、小虾、小蟹等天然海洋生物作为自身主要营养食料,养殖基地选择在无污染的浅海滩涂,所产蛋品外壳坚硬、蛋黄橙红,富含钙、铁、锌等10多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
句容后莘行政村花岸组(原花岸村)龙灯会,源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余年,当地至今还流传着本村上空有青黄雌雄二龙翻腾盘旋的传说。旧时龙灯会出灯是正月十三,现为正月初六。
鸦片战争镇江抗英故事、歌谣,真实地再现了当时镇江人民不惧豪强、奋起抗击外来侵略者的英雄气概,是镇江人民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人们口耳相授,代代相传。
位于古羽山脚下的羽山温泉,现为东海温泉,发现于唐代,早在明代《隆庆海州志》已有记载。水温高达82℃,每天喷流900余吨。羽山温泉自此得到了正式开发利用,历经多年发展成疗养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