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雪梨,江苏省泰兴市特产,“泰兴雪梨”已成功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果皮翠绿色,果面光滑,果点小,果梗周围有褐色锈斑,果心小,果肉雪白色,肉质细脆,石细胞少,汁液多、味甜。
扬州清曲是在明清时期流行于扬州一带的俗曲和小调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曲艺唱曲形式,又名“广陵清曲”、“维扬清曲”,俗称“小唱”或“唱小曲”,主要流行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和上海等地,用扬州方音表演。扬州清曲传统上是不化装、无说白和无形体的表演,风格轻便简洁、朴实无华。
丹阳九狮图是当地的一种传统舞蹈,狮子是力量和意志的象征,“九狮图”的表演形式为一人执彩球,九人舞狮。
朐阳栀子花,连云港特产,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海州区朐阳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花卉种植地,目前在朐阳境内就有6个自然村庄、300多户近500余人常年种植栀子花,种植面积达300余亩。
草堰木刻,盐城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刻艺术相传已久,表现的形式主要是以人物图像为主,也有表现动物的图案。大丰草堰刘鸿宾木刻主要是以人物肖像为主,经多年精心研习,成功创作木刻水浒108将人物像。
恒北早酥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恒北早酥梨果形呈卵圆形,果面光滑,有光泽,果皮薄而脆,果肉质细酥脆,汁液丰富,酸甜适口。
茅山会船起始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清明节(茅山会船)是水乡人民在里下河自然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一种民俗祭祀活动,具有民间自发性,规模宏大、场景壮观,文化内涵丰富。
徐福茶场位于江苏省最北端的茶产业区,始建于1973年,已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徐福茶园以自然生长环境和生态栽培,使徐福茶具有“叶片厚,香气高、耐冲泡”等特点。
竹泓制香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制香技艺,起源于中国宋代。它以竹子和泓水为主要原料,经过一系列精细的处理工艺,制成具有特殊香气的香品。竹泓制香不仅具有浓郁的香气,还富含了竹子的天然气息,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泰兴说唱,又叫泰兴唱书。据《扬州曲艺志》记载,泰兴说唱的表演形式,为一人手持唱本,无伴奏根据唱本说唱。以七字调、十字调为主,唱书书目颇多。
踢毽子源于我国汉代,自六朝开始盛行,至清末达到鼎盛。丹阳几乎家家有毽,人人善踢,现已普及到全丹阳地区,每逢春节街头巷尾到处可见踢毽之人。
古琴艺术(梅庵琴派)是中国古琴流派之一,起源于山东。梅庵琴派一改传统琴乐的审美观念,强调古琴音乐的艺术性,重视演奏技巧,突出旋律之美,体现了积极的革新精神,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十番音乐(邵伯锣鼓小牌子), 国家级项目编号Ⅱ-44 。邵伯锣鼓小牌子将丝竹乐与打击乐密集交替演奏,是多支曲牌连缀而成的套头曲。它吸取了道教音乐、“六书”(丝竹乐)精华。
秋梨膏是由秋梨和祛痰中药配比加工而成的药膳饮品,伊甸园的秋梨膏原料来自6500亩的梨树林,由树龄达60年的梨树所结的梨手工熬制而成,口感非常醇厚,因加入了川贝等中草药,止咳化痰的效果更好。
共和春小吃品种多样,以饺面、炒面、鲜肉锅贴、韭芽春卷最具特色,制作技艺各有千秋,以饺面为代表。共和春小吃制作技艺精益求精,不因其“大众化”而“简单化”。共和春小吃保存了鲜活的民俗文化记忆。
丹阳酒最早的文字记载为晋代王嘉的《拾遗记》,该传说又以南朝梁武帝萧衍《舆驾东行记》的记载最为典型。南北朝时“曲阿美酒”开始风靡大江南北,元代时已作为贡品献入皇宫,故有贡酒,宫酒之名。
柳编在滨海县正红镇有着悠久的历史,产品造型新颖别具一格,其中,挂篮、花篮、果盘、啤酒篮、宠物窝等400多个品种远销日本、意大利、美国、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响水浅水藕是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的盐城特产,其产自响水县,这里的藕品质非常好,具有白、嫩、脆、香的特点,可以炖汤、炒菜、煮粥等,无论哪种烹饪方式,都十分的好吃,在市场上也非常的受欢迎。
阜宁大糕,又名玉带糕、一品玉带糕,阜宁地区传统糕类佳品。产于中国散文之乡——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糕片白如雪,柔如云,甜如蜜,卷得起、放得开,入口香甜、滋润细软、营养丰富、老幼皆宜。阜宁大糕十分美味,主要以糯米粉精制而成。
马荡野生甲鱼,俗称“老鳖”,是当地水产出口产品中的畅销品之一,其优秀品质在国际市场上亦有口皆碑。阜宁甲鱼入菜,蛋白质丰富,胶质感饱满,肉质劲道细腻,鲜香之味远远便能闻到,入口鲜美。
扬州精工织补,是将破损的服装或被毯,按照原有纺织物的经纬编排规则,精细地织补好,使其完全恢复服装破损前状态的一项技术性、专业性非常强的特殊技艺。经过织补,能使原已破损的织物平复如初,色泽一致,规整光滑,难以辨别织补部位,堪称一绝。
靖江民歌形式和音调非常丰富而多彩,内容多样。有号子、山歌、小调、渔歌及民间歌舞曲、说唱曲。形式齐全。
籼子粥,传统名点,属苏菜系。是用全麦磨粉。一般为元麦(靖江等地区)、大麦(泰兴等地区),当地人都称之为籼子粥。闻之有香,吃之有味,爽口滑溜,口感良好。
茅西臭豆干采用陈年老卤泡制的豆干,而使普通豆干发酵成美味的卤水则是采用茅山湖的湖水为基础,浸泡豆豉而成,闻其臭食其香的臭干,再经过油炸辣汁,色质金黄,口味香辣,鲜香开胃。
宝堰香干是宝堰万源酱园的传统产品,价廉物美,分方圆两种,黑里呈黄,富有光泽,具有韧性,咸淡适度,香味可口,是直接食用或烹调配料的佳品。
陈洋熏烧肉从口感、香味、回甘各方面都是射阳人最为骄傲的美食。 肥瘦相间的大块儿肉,佐以花椒、八角、桂皮等辛香料,放进装有老卤的大铁锅咕嘟咕嘟煨煮,从正午煮至晚茶,煮至精肉酥烂软嫩,肥肉薄透绵密。
东台真丝地毯织造技艺可追溯至汉唐时期,以桑蚕丝线、柞蚕丝线为原料,通过传统的打结方法编织而成。真丝地毯织造技艺繁复,需要经过绘图、染线、挂经、编织、平剪、挽穗等数十道工序,每件成品从设计到完工需要8-10个月的时间。
翔鸿松花蛋制作技艺,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可溯至600多年前,以沿海湿地散户养殖场优质鲜鸭蛋为原料,腌制翔鸿系列松花皮蛋。腌熟剥壳后,蘸醋即食,味美无比。光洁圆润,蛋体晶莹剔透。
周山云板舞是高邮市周山镇及其周边地区一种以云板为道具的民间祭祀舞蹈。清光绪《再续高邮州志·典礼志·祀典》载“觞再酌兮云版,舞干戚兮合宫”等文字,可见云板舞初为“云版舞”。
高邮十大名菜之玉珠藏丹—玉珠藏丹就是夹心鱼圆。鱼圆象征玉珠,夹心的鱼圆为丹。巧妙地将鱼肉结合在一起,使珠中藏肉味,丹外闻鱼香。鱼中有肉味,玉珠藏美丹,其寓意从古秦邮八景之一“鹿女丹泉”化出。
海州过寒菜是一种越冬蔬菜,是连云港市海州地区特有的一种菜,仅分布于海州古城大约3km²的狭小范围内。民间栽培已有300年历史。海州城内外栽培的过寒菜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大相径庭。口味微苦、微辣,吃起来有点像野菜,而又绝非任何野菜能与之相比的。
东乡羊肉是一道以羊肉为主料制作的菜品,又名佛跳墙,是江苏镇江著名特色菜。东乡羊肉又名“佛跳墙”。东乡羊肉不仅具有营养丰富,滋补温中,强骨壮阳的功效,而且肉质细嫩,不膻不腻,醇香可口,鲜美无比。
水晶捆蹄在仪征也是一大特色美食,以鲜香可口,没有油腻感而深受食客们的喜爱。捆蹄的历史可追溯到朱元璋时期,煮熟后其形仍如猪蹄,香美可口,晾凉后切件做冷盘,咸鲜爽口。
扬州琢玉工艺源远流长。扬州玉雕将阴线刻、深浅浮雕、立体圆雕和镂空雕等多种技法融为一体,形成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精巧的特点,具有秀丽典雅、玲珑剔透的艺术风格。
兴化传统木船制造技艺主要分布在江淮地区。以口传心授、父子相传、师徒相授等为主要传承方式,历经了宋代的萌芽期、明代的成熟期、清代的兴盛期,延续至今。主要生产内河农用船,运输船、捕鱼船等,现又生产旅游观光船等。
“南乡花船”一般为新年正月里出行,走村串户,家家拜年,是集表演、清唱、舞蹈于一体的民间娱乐活动。
花果山冬青桃(亦名冬桃),多生于海拔500米左右的山中。冬桃树与一般桃树无异,只是花期迟半月左右,而果实“难产”,直至初冬才成熟。冬桃果实大小似黄桃,圆形皮青,水分较少,鲜甜而微酸,有香气。便于保存,将熟果置入盛玉米糊的坛中,密封即可。
东台蚕丝被制作技艺入选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蚕丝织绸技艺传承千年。蚕丝是自然界中集轻、柔、细为一体的天然纤维。其主要成分为纯天然动物蛋白纤维,其构造和人类的皮肤是最相近的,有87%是一模一样的,内含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有防风、除湿、安神、滋养及平衡人体肌肤的功效。
马家荡大青蟹是江苏盐城市阜宁县的特产,蟹体肥大,蟹丰腴,肉质细嫩,口味鲜美,素以青壳白肚、黄毛金勾,又有“黄毛金勾蟹”的雅号,而驰名中外。马家荡大青蟹是河蟹还是海蟹?马家荡地处阜宁西南边陲,是苏北里下河地区一片广阔的湖荡湿地,所以马家荡大青蟹是河蟹。
在扬州,做牛肉的地方很多,但大仪烹制出来的牛肉,却是当之无愧的“头块招牌”。大仪地处“两省四市”交界,天然的地理和交通优势,农村百姓的种养习惯,成就了旧时大仪的牛市。
茅山上清派是道教的重要流派。茅山上清灵符,是贯穿道家法术,结合儒家学术思想,以古人为鉴,以皇家为倾的神韵状态的文化显现,以书法和绘画集为一体的独特风格,加以道家通神的符合,形成一种象征意义的道家文化。
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在古老的东海大地上,轰然爆出三声巨响,顿时天昏地暗,地崩山裂,石沸水腾。东海山川由此改变了模样。原来,东海县境内有三座神山,呈三角之势。东面的一座叫牛山,北面的一座叫白玉山,西边稍远的一座叫马陵山。
东台市许河杂技距今已逾120年的历史,源于盐城杂技"建湖十八团"的支脉,后许河人开创的"杂技姚家班子"与建湖杂技嫡系传人"杂技王倚班子"合作和发展后得名"许河杂技"。
大丰瓷刻是独特的地方性传统美术项目,其主要分布区域为江苏省盐城市的大丰区全境,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系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之传统美术类项目。
龙舞具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流传于江淮一带的典型传统舞蹈表演艺术,因舞者持传说中的龙型道具而得名。龙舞,有的地方称之为“舞龙”,也有的称之为“龙灯舞”,演出的时间一般都在农历正月初一拜年、十五闹“元宵”的时候,也有一些地方在农历二月初二的“龙抬头”时表演。
“秀山号子”是典型的劳动歌曲。追溯源头可至7000年前甚至更早的“吭哟吭哟”的劳动号子,是劳动人民从劳动实践中创造出来,用以统一步骤、调动情绪、宣泄疲劳和调节氛围的。
“牵驴花鼓”是一种说唱艺术。表演者为一男一女,扮演一对小夫妻,表演时,“丈夫”牵着小“毛驴”带“媳妇”回娘家。一路上,“小夫妻”扭动着秧歌步,以乡音土气的说唱、夸张诙谐的动作来表现小夫妻回娘家时的欢乐。
滨海五大宫曲是指流传在民间五种曲艺,[南调]、[离调]、[叠落]、[软平]、[坡羊]。此五种演唱曲艺,因其曲词典雅,韵律严谨,格律规范,而曲调多以抒情、闺怨、愤世嫉俗曾经被世人们误认为“宫”曲之“宫”,是皇宫之宫,为“宫庭者乐”,或认为是士大夫们的休闲音乐。
南派淮海戏是响水县淮海剧团在根植于传统淮海戏的基础上,对道白、唱腔、剧目等方面全面创新,形成别具一格的体系,被专家和戏迷公认为不同于传统淮海戏的一大流派。
射阳有句俗语,“新坍新坍,卜页茶干”。新坍镇的豆制品闻名遐迩,但凡吃过新坍的豆腐、卜页、茶干的,无不夸赞。
“锣鼓书”又叫“鼓儿书”,兴化城乡至今还在流传,是兴化本土最早的说唱艺术。鼓儿书源于古老的鼓词,鼓词的源流可以追溯到先秦。兴化锣鼓书艺人用兴化方言演唱,曲调以“七字段”和“串十字”为主。唱的是民间疾苦事,说的是百姓心中话,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连云港海刺参是一种海鲜食品,具有十分丰富的营养元素,海刺参的也是传统的风味美食之一,它的制作也是十分的精良,工艺也是较为讲究,成品的菜肴更是香醇美味,可口无比。
射河传说,盐城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很久很久以前,我们这个地方经常干旱,河流干涸,百姓苦不堪言。一天,一只神(母)羊带两只子羊用角开挖河流,为民造福。
阜宁面塑,俗称捏面人,江苏省省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是“立体的画,无声的戏”。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再用小竹刀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最后披上发饰和衣裳,形成栩栩如生的人物。
扬中盛产三种经济作物,即芦苇、杞柳和竹,它们合称为“江洲三宝”。扬中芦、柳、竹制品生产历史悠久。
盐都学富莲子颗粒饱满均匀,莲肉乳白,生食清甜,煮食易烂,清香味美,素以低脂肪、高蛋白而闻名,含有多种营养保健成分。
扬州民歌(邗江民歌)除了艺术欣赏价值外,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滋养着其他艺术创作、满足了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正因为这众多价值的存在,才使得扬州民歌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延续千年,至今仍以完整的面貌、活态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
泰兴市新街镇曾盛产竹子,从事篾匠的手工艺人非常多,大多为家族和师徒传承。主要编制篮子、筛子、竹椅、凉席等生活用品,经久耐用,舒适凉爽。
黄川草莓,江苏省东海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草莓的外观呈心形,鲜美红嫩,果肉多汁,含有特殊的浓郁水果芳香。草莓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维生素C,有帮助消化的功效,与此同时,草莓还可以巩固齿龈,清新口气,润泽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