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发绣亦称“墨绣”,是用妙龄少女的秀发绣成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流布于苏北东台市,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系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之传统美术类拓展项目。
高港根雕是以废弃树根(包括树干、树瘤)为原料,利用自然形态,辅以人工雕饰,进行艺术创作,成为工艺品。根雕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根艺贵在自然,难在发现,巧在加工,美在传神。
燕子窝山歌流传在蒋乔镇韦岗村燕子窝组,它是由河南民歌演变而来,至今有150余年历史。燕子窝山歌分劳动歌和表演歌两大类。
大丰出现香肚加工作坊,最早可追溯至清朝中期。由于香肚制作的主料是猪肉及其他配料,成本较低,价廉物美,为寻常百姓家常所用,因此便成为佐餐的好搭档。
仪征市大仪镇地处仪征北部丘陵之上,历史上这里牛市兴盛,且衍生出“炸牛”习俗。每年的除夕之夜,大仪镇都要举行火神祭祀的活动,称为“炸牛”,既虔诚恳求火神菩萨保佑,又预祝来年牛市生意兴旺发达。
溱潼会船民俗活动又称“水上清明节”,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每年清明节前后,姜堰溱潼周边二百多座村庄有千余供船、龙船、篙船、划船、拐妇船参加表演与竞技,参与者及观众十多万人(次)。
大纵湖鲫鱼富含含蛋白质,钙、磷、铁等无机成分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具有和中补虚、除羸、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
月塘玩石锁历史久远。据传石锁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期,盛于晚清年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一直是月塘民间体育活动项目之一,主要是进行握力、腕力、臂力及腰、腿部力量的训练,提高人的硬功夫。
扬中青铜铸造历史悠久,其特点是青铜上工艺图案清晰逼真,精细优美,造型舒展流畅,沉稳庄严。产品畅销十多个省市和东南亚地区。
双店百合花,江苏省东海县双店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双店镇是“中国鲜切花第一镇”、“中国花木之乡”,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规模化种植百合。双店百合花以其花朵大型、色彩丰富、气味芳香而著称,成为国际花卉市场的主流产品。
高邮咸鸭蛋,江苏省高邮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高邮咸鸭蛋采用特色辅料和传统配方、工艺腌制而成。高邮咸鸭蛋久享盛誉,具有鲜、细、嫩、红、沙、油风味。
十大名菜之雏凤迎春—即香卤桃花鵽。鵽是高邮特有的一种小水鸟,每年桃花盛开,小秧青青时为最多,所以又称桃花鵽。用五香八角卤后,香脆、肉酥、细嫩、清醇。(注:由于对生态物种保护,鵽为国家保护动物,经改良后食材选用鹌鹑或仔鸽代替)
柳茹庙会,是丹阳境内最早的庙会之一,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庙会之一。
锡剧发源于古老的吴歌,曾称滩簧,流行于沪宁沿线、杭嘉湖地区和皖南城乡。
金山翠芽,江苏省镇江市特产。金山翠芽扁平挺削匀整,色翠显毫,嫩香,滋味鲜醇,汤色嫩绿明亮,叶底肥壮嫩绿明亮。冲泡后翠芽依依下沉,挺立杯中,形似镇江金山塔倒映于扬子江中,饮之滋味鲜浓,令人回味无穷。
丹剧源于丹阳民间曲艺瞽目啷当,新中国成立后,文艺爱好者用啷当曲调配上新词进行时政宣传,后丹阳宣传队得到启发,按戏曲特点,以啷当调为基础,定谱定调定腔,编成一套唱腔,被群众称为“啷当戏”,后正式定名“丹剧”。
民间鼓吹乐曲属民间习俗中的一种吹奏乐曲。有传统曲目,现在已沿袭成传统乐曲与流行乐曲相结合的形式。清朝至解放前,苏、鲁、豫等省交界地区,广泛用于庆祝寿诞、结婚、生子、节庆日演奏。
泾河大糕是扬州地区传统糕类美食,口味纯正,历史悠久。相传东海龙王太子小白龙曾在泾河一带遇难,有一位热心的泾河人每日将自己制作的大糕送其充饥,东海龙王得知后,龙颜大悦,下令浚理了泾河,为泾河百姓消灾送福。“白龙牌”泾河大糕便因此而得名了。
夹谷山传说,连云港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这里有2500年前孔子相鲁会齐侯处的遗址及其众多的名胜古迹,以及许多富有古老的文化魅力的传说故事。
建湖淮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当时建湖县的戏曲演员们开始创作和演出这种戏曲形式。建湖淮剧的特点是唱腔婉转动听,表演细腻生动,以及剧情丰富多彩。它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舞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唱腔是建湖淮剧的核心。
高资跳面制作技艺源自清代,有二百多年历史。所谓“跳面”,就是把和好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人坐在竹杠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颠跳,又似舞蹈,反复叠加挤压成薄薄的面皮条长爽滑,柔韧有筋,汤溢浓稠,菜味鲜美,色泽匀称,醇香诱人。
伍佑糖麻花是江苏盐城伍佑镇特色传统名特产,状如双龙盘旋,小巧玲珑。以香、甜、酥、脆著称,是居家馈赠佳品。因坯形如绳,俗称油绳。
兴化铜器的品种和样式繁多,制作工艺精湛,形成了百里水乡铜器的一大特色。铜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祭祀用器,如香炉、烛台、花扦等;二是日常生活用品,如手炉、脚炉、茶壶、汤壶、酒壶、面盆、铃铛、火锅、箱角、门圈等。
句容葡萄是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的特产。句容葡萄的果肉适中、糖分适宜、营养丰富,有着皮薄肉嫩、籽小汁多、久食不腻的特点。
灌南不仅有浓厚的灌南菌蕈文化,而且具有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雨量充沛、气温适中、湿度较大等气候特征为菌菇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灌南县特有的土壤结构和充沛的木屑原料也为菌菇生长过程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出生于兴化的“扬州八怪”郑板桥先生创作的“板桥道情”唱词精炼、曲调优雅,是“道情”艺术的精华。板桥道情雅俗共赏、寓意深刻,受到群众欢迎,传唱至今。
徐福传说在赣榆民间流传由来以久,影响最大的为《徐福东渡的传说》。相传徐福楼船队在日本岛登陆后,向当地传播了农耕知识和捕鱼、锻冶、制盐等技术,促进了社会发展,深受历代日本人民敬重。
“狮盘犼”是一种流传于临泽一带的民间舞蹈。自古以来,临泽镇一带的群众视百兽之王的狮子为驱魔压邪的神兽,临泽人将“狮盘犼”视为匡扶正义、弘扬正气、扶正压邪、追求美好新生活的象征。
黄桥卤菜又名黄桥烧腊,起源于北宋年间,尤以老汁猪头肉、五香兔儿头、烧腊雀儿烧腊鸡、卤香猪蹄炸鱼浇、炸鸡柳等卤菜声名远扬,传承至今,自成体系。
大麦粥绝对是丹阳的一大特色。在丹阳家家户户都有喝大麦粥的习惯,特别是夏天,来两碗冷大麦粥,比喝其他饮料不知要强多少倍。
五汛大米是滨海县的粮食特产,五汛镇着力打造“丰汛良田”等优质稻米品牌,加工的有机大米已进入上海、苏南等大型超市和社区店销售,凭借出色的品质和口感,获得市场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东海大米,江苏省东海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东海大米具有“柔软油润、浓香持久、品质优良”等特性,蒸煮时饭有清香味,米饭饭粒晶莹,口感绵软有弹性,饭味清香适口、香味持久,米饭冷后不硬且有光泽,口感好。
宝应属典型的水乡地区,境内河塘密布,有五湖四荡之称。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受水乡独特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的影响,形成了具有规律性的、特色鲜明的水乡婚庆习俗。
蒲包肉,也称樊川小肚。是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樊川镇当地一道汉族传统小吃,属淮扬菜菜系,一直可以追溯到清代早期,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提起姜堰民间艺术,没有人不知道淤溪的面塑。“面人王”王迪飞所塑作品造型别致、色彩鲜明、细腻可人,鲜活俊逸。既有生动形象的外形,又有人物精神风貌的展现。
扬州盐水鹅,江苏扬州特色名菜,形态饱满,烂而不散,色黄油亮,质感松嫩、肥而不腻,鲜咸。扬州人俗称其为“老鹅”,是在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淮扬菜里不可或缺的一道名菜,有着悠久的历史。
高邮十大名菜之霞蔚凤仙—就是钗烧野鸭塌(用的是高邮麻鸭)。此菜加工工艺十分考究,正像郭沫若在“凤凰在烈火中永生”中所描写的:火光熊熊,蒸气蓬蓬,新鲜、净朗、华美、芬芳。此菜特点是:清汤嫩肺天然美,骨脆肉酥野味香,是难得的佳肴。
邵伯菱,江苏省扬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生食清脆爽口带甜,煮熟后为淡黄色,菱米酥粉可口,香如核桃,味似板栗。
姜堰撂石锁,相传石锁起源于唐代军营。士兵常用石锁、石担子等锻炼身体,后流传于民间,演变为一项集力量、技巧、健身于一体的传统竞技项目,盛于清道光年间。
茅山大刀豆腐用陈年老卤泡制,经油炸辣汁,色质金黄、外脆内嫩、异香扑鼻、相传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上宝华”时遍尝美食,却对其情有独钟,盛赞美味。
丹阳精细木作技艺源于光绪年间王鹤年创办的“上珍堂”精细木作工坊,历经四代人传承,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在丹徒高资,取石雕刻的历史远在明代,距今有四百多年历史。高资石雕主要以龙亭龙拄、琼楼玉阁、佛堂神坛、飞禽走兽、花草器皿、历代书法绘画的雕刻为主。
斗龙港的传说,盐城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斗龙港,又名龙开河、牛湾河。原上游在五十里河,向东经新丰、龙王庙、下明闸入海,全长60公里。
杨氏吹糖技艺颇有特色,受扬州地方文化影响很深,具有轻、秀、透的精致风格,代表了扬州吹糖最高水准,在江浙一带也很出名。至今还在东关古街上有杨氏后人杨云成在吹糖人。
句容草莓是主要种植于江苏省句容市的一种酸甜口味,汁水多的草莓。有“中国草莓之乡”的称号。
连云港云雾茶是中国传统名茶,是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产自江苏省连云港市云台山一带。由茶农创制宋代。以其色、香、味、形俱佳而跻身于太湖碧螺春、南京雨花茶等名茶之列。
沈拱山传说,流行于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民间文学,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沈拱山的故事流传约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成熟于清朝末年。
箍桶技艺是木匠行业的分支,是以木材为原料,使用锯子、刨子、凿子、斧子、角尺、锤子、墨斗等工具,加工圆形木制生产生活用品的传统技艺,因其所加工的制品为圆形,箍桶匠人又被称为“圆木匠”。
十二圩五香茶干口味鲜美,咸、香、甜适中,粗咬鲜美异常,细嚼香味满口,食后回味绵绵,有开胃之奇效,增食欲之能,久食不厌,被誉为长江中下游的“茶干之王”。
高港宫灯制作技艺已有近200年历史了。高港宫灯古色古香、造型美观、工艺精制、规格齐全、安装简便,适用于庙宇、宾馆、酒店、公园、别墅、会堂、大厅和仿古建筑等场所。
镇江江蟹是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的特产。镇江江蟹人文历史源远流长,镇江江蟹蒸熟后蟹黄鲜美,肉质嫩滑,回味甘甜;气味腥香浓郁。
新城猪头肉在淮扬菜系中俗称三头之一,用鲜猪头加入盐腌制,在清水中煮开风干,加入砂糖、白醋等制成卤水,将猪头在卤水中炖煮,出锅切块即可食用。新城猪头肉具有色泽红润、香味浓郁、肥而不腻、味纯而嫩等特点。
赣榆有万亩板栗,是连云港市板栗之乡,“黑林牌”黑林板栗以个体大、肉糯、甜香可口、耐储存、便于携带而闻名,属纯天然无公害农产品,是馈赠朋友的礼品之一。
仙女庙在今江都镇。仙女的传说名闻遐迩,起始于汉,传颂于今。古人又将圣母比作仙女,《后汉书·郡国志》载:“女子杜姜,左道神通,县以为妖,闭狱桎梏,卒变形莫知所极。以状上,因以其地处为庙祠,号曰东陵圣母。”三国时期又以村姑乳救阿斗一事赋以新的传奇。
茅山号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起源于茅山地区,辐射至周边乡(镇),并在苏中里下河地区流传甚广。由于劳动生产的需要,茅山地区的先民们用“哼号”一打一答的方法来顺气省力,逐步形成了茅山号子。
兴化香葱,江苏省兴化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组织鲜嫩、辛辣芬芳,清洁无根须、茎盘,干品:粒型整齐、均匀、叶呈青绿色,鞘呈乳白色,具有香葱特有的辛香味,无异味。
灌南硕项湖大闸蟹:连云港市灌南县新安镇尹湖村特产大闸蟹,产地水产品-灌南大闸蟹。大闸蟹是一种经济蟹类,又称河蟹、毛蟹、清水蟹、大闸蟹或螃蟹。
射阳藕夹饼火遍大江南北,把藕段切成一厘米左右的藕饼,取藕饼从中切开填入肉泥,裹上面衣炸至金黄。外衣油香酥脆,藕饼清香软糯,肉泥咸甜入味,让人难以拒绝!
扬州雕版印刷技艺始于唐代,发展于宋元时期,兴盛于清代。千百年来,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仍保存着传统的、纯手工的雕版印刷技艺,拥有陈义时、陆文彬等一批国家级、市级雕版印刷技艺非遗传人,使中国的雕版印刷传统工艺及其文化形态——灯不灭,薪火相传,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