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套彭氏糖画是集民间工艺美术与美食于一体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流传于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及周边地区。列为响水县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燕子窝狮舞是燕子窝山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狮舞在旧时称"太平乐",而到了唐代时更得到广泛的发展。
古老的射阳河,起源于宝应湖,是一条天然河道。而从阜余镇花元村西北角向东至新河村,有一段全长五里多的河道却是人工开凿的,这里名叫新河口,现在河两边的村庄、商店名都用“新河”二字,说起新河口的由来,这里还有一个传说哩。
里下河龙舞是东台市里下河地区传统的民俗活动,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舞龙的"龙"用竹篾扎成,外围绘有鳞甲的绸布,由龙头、龙身和龙尾组成。龙的色彩常为白、青、黑、赤、黄等。
兴化大米,江苏省兴化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稻谷金黄、晶莹透亮、腹白小、硬质粒多、米粒饱满、柔软油润、口感特佳。大米晶莹透亮,粒型适中。
宣堡小馄饨因产于古镇宣堡而得名。制作宣堡小馄饨的材料为:面粉、鲜肉、酱油、白胡椒、小米葱、花油渣。宣堡小馄饨因其形状轻盈小巧、皮薄馅嫩、鲜香诱人、余味香醇,迥异于普通大馄饨而受到食客青睐。
新城踩高跷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发端于传统节日,成熟于习俗集会,兴盛于宗教庙会。清代十二圩盐务总栈,每年春节都邀请新城踩高跷、在江边码头演出一个多月。高跷有文跷、武跷之分。
泰兴市是中外驰名的银杏之乡,银杏栽培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及专家论证,泰兴银杏栽培已有1000多年历史。泰兴地区的银杏嫁接主要以枝接为主,现在也有芽接和根接,春夏秋均可进行,以春天嫁接居多,从火柴梗般细的小树,到磨盘般粗的大树,都能嫁接,成活率较高。
润州苏派装裱技艺历史悠久,新画装裱洁净典雅,配色和谐;旧画修旧如旧,重获新生。从古至今,该流派影响深远,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很久很久以前,象山这块地方还没有名字,但这里山清水秀,有树林、茶园、鲜花,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有一天,从天庭宫苑中走出来一群大象,它们悠然自得,由于喜欢这里,就留了下来。
撂石锁起源于唐代军营士兵用石锁等锻炼身体,后流传至民间,演变为一项集角力、竞技、健身于一体的传统体育项目。海陵撂石锁盛于清道光年间,系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扩展项目。
丹阳皇塘镇南建村的“马灯阵舞”源于唐代,原为唐太子在宫内消遣娱乐所用,以后传至民间,以元宵节尤盛;润州蒋乔镇嶂山村的“马灯阵舞”源于清代,当地人称“嶂山马灯”,以春节尤盛。
缝纫机绣是在民间传统手工刺绣的基础上传承发展起来的一种绣品。按照手绘画稿,对照打的花样,机绣工人通过脚踩缝纫机踏板,手动控制图形,变换色线来完成。
九狮图,盐城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九狮图》中的舞蹈从传统形式上分为七个部分:狮王下山、群狮出谷、八狮拜王、双狮对嬉、九狮戏球、群狮追逐、拱王归山。
兴化蒋庄都天庙会每年三月初九举办,三天庙会期间,一年一度举办庙会纪念元末的豪杰张士诚,整个蒋庄村恰似上演一台精彩的民俗文化大戏。
汤展文(1661—1724年),清雍正二年举人,享年63岁。他天资聪颖,博学多才,著作丰富,好为民请命,不畏权贵,人称“丹阳阿凡提”,有关他的许多传说在丹阳及周边地区已流传300多年。
石梁河葡萄,江苏省东海县石梁河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石梁河镇出产的葡萄色泽鲜亮,皮薄肉脆,酸甜适口,果穗中等紧密,果粒均匀,以糖度高、酸度小等特性深受消费者喜爱,享誉苏北鲁南,被誉为“中国葡萄之乡”、“苏北吐鲁番”。
巴斗黄泥螺,选用本地优质黄泥螺,以酒渍食,味道鲜美、清香脆嫩、咸中藏鲜,可久藏,是佐餐的佳肴,有补肝肾、润沛、明目、开胃生津等功效。该制作技艺已传承五代人之久,秘制配方,技艺精湛,其所醉制的泥螺,既保持海产品特有鲜美,又保证生鲜食品久藏不变,广受欢迎。
扬州杭集船村民众自明代开始就有采摘田埂上的野青蒿与糯米面糅合为主原料做成清明专用食品“印子”祭祀祖先的传统。船村印子原材料紧扣清明祭祀主题、两种材料的糅合技艺、成品的使用时序等均有约定俗成的仪规。
宝应乌鳢,又称宝应黑鱼,是当地重要特种水产品,养殖范围广泛,养殖历史悠久。宝应乌鳢营养丰富,富含丰富的蛋白质、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风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做酸菜鱼、烧汤或与咸菜红烧均口感鲜美。
泾河(金禾)西瓜有“特小兰”“特小凤”“黑美人”“抗病苏蜜”等多个优质品种。泾河西瓜甜爽多汁,是盛夏时节家家户户的消暑佳品。
润州形意拳是我国一个功理功法独特、技击性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主要武术流派,与太极、八卦、少林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拳。
东海刻画,亦名东海版画,是我国传统美术形式之一。刻画源于我国古代的雕版印刷术,按照其用料材质分,刻画有岩刻画、铜刻画、木刻画等几种,东海的刻画艺术形式主要是木刻画,也有少量的铜刻画等,主要流布在东海县各幼儿园、小学、中学,因此,也叫“东海少儿版画”。
花炮是建湖传统的特色产业,起源于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建湖花炮色彩绚丽,主题突出,使观众得到美好的艺术享受。迄今为止,建湖花炮已经成功地承办了中外有较大影响的大型焰火晚会300多场。
富安民间故事,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与富安盐业发展息息相关。《九龙港的传说》《虎阜的由来》《金豆开花龙头抬头》《布谷声声催收割》等等...
荞麦扁团,江苏著名的传统小吃,是泰兴城乡老少喜爱的食品。黄泥置成的鼓形土炉,上面放着一个平板铁锅。扁团是用豆油煎熬的,离老远都能闻见那浓浓的香味。其中的馅料大都为青菜、白菜、菠菜、芹菜或秧草以及猪油渣等。
西来酱生姜片历史悠久,至少有150年历史,长期以来一直是西来的特产,远近闻名。酱生姜片色泽鲜艳、酱香浓郁、咸甜辣适度、味美可口、风味独特,与面类食品搭配食用效果更佳。有开胃驱寒、醒酒等功效。
《姐儿溜》是流传于东海县马陵山区的一种民间小曲,贫苦的山区农民为图快活,多靠唱《姐儿溜》谋生。因此口述文化特别是民间小曲相当丰富,至今伤流传有谱小曲近200种。
连云港大对虾是连云港的海珍产品。体长侧扁,晶莹光亮,肉质肥厚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里下河渔民婚俗礼仪以其腹地“锅底洼”的北龙港街道和大纵湖镇为代表,两地在远古时代就是水多、河多、芦荡多,广泛的水域和丰富的水产资源给渔民提供了一个生产生活的大环境。
安丰麦秆画充分利用麦秆的自然光泽和材质,表现人物、风景、花卉、动物等,栩栩如生,巧夺天工,2018年入选盐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宝应乱针绣也叫宝应刺绣,是一种绣师们以针代笔,以线为墨,创作绣画的民间美术。宝应刺绣取材多样,由衣饰绣逐步发展为画绣,风格异彩纷呈,在针线的运用中,将艺人们的创造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新集史家香店源于清末1845年,史家第一代制香人,从扬州南门福祥和香店学习制香技艺,从此史家的香店传承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已传到第5代。目前史家的香店,在新集镇王庄组48号。
射阳大米,江苏省射阳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射阳县位于苏北黄海之滨,光照足、无霜期长,钾含量异常丰富,种植历史悠久。所产大米具有米粒饱满,晶莹剔透,香纯绵甜,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特点,驰誉上海、苏南等地。
黄珏老鹅是扬州美食盐水鹅。黄珏镇的盐水鹅被誉为是好吃的盐水鹅,俗称,黄珏老鹅。在所有的老鹅中,黄珏镇的老鹅是大家认为最好吃的,大家喜欢将其称为黄珏老鹅。成品形整似活,烂而不散,色泽金黄,肉质肥嫩,咸鲜味美,久食不厌。
吉高是一个生活中的真人,他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小小年纪就独立谋生,在流浪和饥寒中长大,他做过很多职业,为了生存,运用他的智慧惩恶扬善,也做过损人利己的缺德事,留下了一个个智趣故事。
广陵琴派是中国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源于江苏扬州,其溯源悠久,风格独特,为历代琴家所重视。扬州古琴活动自唐、宋以来,流传不绝,最盛于清代。
胥浦农歌历来受到音乐家、作家和音乐爱好者的重视,如著名散文家、诗人忆明珠不少作品就是取之于胥浦农歌的内容,对胥浦农歌十分钟情。
花果山牌鹅肥肝是选用法国朗德鹅生产出来的高档绿色食品,质地细嫩,香味醇厚,营养十分丰富。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经常食用可以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减少胆固醇类物质在血管壁上的沉积,减轻与延缓动肪粥样硬化的形成,对健康长寿有益。
东台烙画,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始见于西汉末年,又称火笔画,即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霸王城传说讲述的是楚汉相争时,项羽与韩信斗智斗勇的故事,最终证明项羽有勇无谋,韩信以智取胜。
盐河古称官河,南至淮安杨庄运河闸,北至灌云板浦段,主干道在灌南县境内,开掘于唐武则天垂拱四年,明代重修,清代以后,多次建坝蓄水,以运盐为主,渐称盐河。盐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它的两岸,流传着许多美好的传说。
沙头绿壳鸡蛋是江苏扬州广陵区的特产。绿壳草鸡蛋,以及草鸡、无公害蔬菜都是这里的特色美味。而绿色养殖的绿壳鸡蛋,属于高维生素、高微量元素、高氨基酸、低胆固醇、低脂肪的理想天然保健食品。
打坐堂是在城隍庙会上以唢呐吹奏和打击乐器演奏的一种表演形式。打坐堂就是城隍庙会中的一个重要的集娱乐与选拔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形式。届时,由各家组成人马,集中进行表演,每家的基本程序为:1、满堂锣鼓;2、吹打锣鼓;3、细吹细打;4、满堂收尾。
“白沙窑釉陶制品技艺”是一种以地产陶土为原材料,通过造型、烧制等多种工艺流程,创造出各种生产生活用品和工艺品的特殊技艺。
潮河湾豆腐的营养价值极高,素有“植物肉”之美称,消化吸收率达95%以上。两小块豆腐,即可满足一个人一天钙的需要量。豆腐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
夏集庙会源自于东岳庙“祝诞”香会。始于元代至正年间,兴于明清,复兴于民初,繁盛于解放初期。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东岳大帝生日这一天举办庙会,四乡八镇的人都来赶集,便称为“夏集”。近年来,夏集庙会已办成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水乡商贸节”。
马良传说,盐城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自明朝崇德年间以来,传说元朝中期,淮安府山阳县城东有位叫马斯文的秀才(马良祖父)与其母在此营生度日。
软糯爽脆,是射阳肉丸的惊艳所在。在射阳,肉丸是乡土味道中最为惊艳的菜色。射阳人吃肉丸,绝不贪肥腻,肉丸中包裹着的萝卜泥或碎荸荠,是肉丸油亮清香的诀窍。
松冠牌葡萄因产自国家级AAA旅游区—灌云县潮河湾生态园而得名。汲取千里沂河晨雾雨露之浸润,以果大粒圆,蛋白质、氨基酸、多糖、钙、钾、磷、铁及维生素B1、B2、B6、C、P的含量高于其他同类产品而深受广大消费者之青睐。
硕集卜页是江苏省传统的豆制品,它采用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以硕集地产大豆为主要原料,经过浸、磨、煮、滤、浇、榨等传统工序精制而成,其色泽金黄,柔嫩细腻,薄明如纸,以其工艺精细,配方特殊,口味纯正,鲜嫩可口,营养丰富而享誉远近,成为倍受人们青睐的土特产品。
九龙口传说主要包含祭奠忠烈公传说、龙蟒搏斗传说等。祭奠忠烈公传说讲述的是南宋名臣陆秀夫背着皇帝投海殉国后,百姓在九龙口祭奠陆公的故事;龙蟒搏斗传说讲述的是上古时期,东海龙王的九个龙子降服黑蟒的故事。
制秤工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木杆秤,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品。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制杆秤是一门精细的手艺,道道工序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不慎,秤就会有偏差。
安丰民间传说,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人物传说如《王心斋的故事》、《郑板桥吃狗肉的故事》、《月江活佛的故事》等;地名传说如《星月桥下的手印》、《白龙池的由来》等等
真州金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使用金箔,不宜写意,而适合用工笔。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在丝绢或木器表面帖以金箔,再于其上使用特殊的材料进行处理,使之能够进行勾线或填色等绘画工艺。
滨淮镇葡萄产业基地是滨海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之一,建成约1500亩,亩均年产量3000斤左右,“晴王”“夏黑”“超级皇后”等多个品种、多种口感,可满足不同人群的喜好。
古琴斫制技艺,第六批镇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斫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技艺,远在唐代就已十分精湛。
延陵抬阁是老百姓以欢庆胜利、祈求国泰民安、百姓乐业的一种娱乐形式。融戏曲、音乐、舞蹈为一体的传统民居文艺之一,躲在庙会、迎神赛会、庆典等喜庆场合表演。
扬州琼花与琼花观传说,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在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琼花乃是隋炀帝胞妹所化,炀帝为到扬州看琼花而亡国。故事版本很多,见《说唐》、《隋唐演义》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