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伏扇子”是钟祥地区的传统习俗物品,送“热伏扇子”起源于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年间,距今约有500多年的历史。
洪湖清水粽子是湖北洪湖地区的特色美食,以纯糯米和粽叶为原料,保留了食材最原始的清香,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
松滋烧饼是松滋特有的小吃,松滋烧饼历史悠久,品种多样,如芝麻烧饼、油酥烧饼、起酥烧饼、松滋老面烧饼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市面上较为常见的是红糖烧饼。
京山香菇是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的特色菇类产品,京山香菇肉质厚实、香气浓郁,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可炖汤、炒菜,也可制成干香菇,便于储存和运输。
纪山庙会,因地得名,是存续在沙洋县纪山镇一带以佛教为主兼有道教和祭楚内容于一体的民俗活动。其核心区域在以纪山为中心的方圆百里,辐射范围远及港、澳和台湾地区。
沙洋打花棍是清朝中期传入沙洋并流传至今的民间艺术,打花棍亦名湘莲,由一人手拍竹板为唱,三四人手摇湘莲和之。
裴纶是监利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其故事集风水、神话、传闻于一体,刻画出了一个爱憎分明、清正廉洁、大公无私、忠贞爱国的清官形象。
洪湖青虾是湖北洪湖地区的特色水产品,洪湖青虾是一种高蛋白质、低脂肪的营养食品,其中氨基酸含量普遍比其他青虾要高。
江陵跳三鼓是流传于湖北省江陵县等地的曲艺形式,由打丧板、丧鼓歌衍演而来,按清光绪万年《江陵志余》(1880年版)记载,在江陵地区流传至少200多年。
巷子深江汉大米米粒饱满修长,晶莹如玉。蒸煮后油润透亮,米香浓郁,口感Q弹软糯,嚼劲十足,咽下后嘴里还留着丝丝回甘,冷饭也不会变硬,回味悠长。
卸甲坪山歌是极具土家族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音乐,主要流传于卸甲坪土家族乡及其周边地区,卸甲坪山歌主要分劳动歌和生活歌两大类,其中情歌占当地土家山歌的70%。
石首鮰鱼火锅是石首地区的一道传统名菜,雅称“江鲇盛宴”,以其别样的烹饪工艺和鲜美的口感而闻名。石首鮰鱼火锅的汤汁乳白醇厚,鱼肉鲜香细嫩,入口即化。
京山蜂蜜是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的风味食品,京山市森林覆盖率高,蜜源植物丰富,产出的蜂蜜品质优良,口感纯正,营养价值高。主要有槐花蜜、荆条蜜、野桂花蜜等,深受消费者喜爱。
钟祥剪纸是在楚文化重要发祥地、明朝嘉靖皇帝故里、中国长寿之乡湖北钟祥一带世代相传的民间艺术。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人物、动物、花卉、风景等。传统的钟祥剪纸以喜庆吉祥、驱邪纳福、多子长寿等民俗主题为主,在民间极受欢迎,长期流行。
大口蜜桃产于钟祥市大口林场、盘石岭林场,蜜桃果面光洁,黄白色,果形近圆形,端正,有果尖,果实较大,单果重200克,最大400克,果肉白色,近核处红色,粘核,果实硬脆,耐贮运性好。
洪湖豆皮是深受洪湖人喜爱的传统名点,豆皮色泽金黄透亮,喷香四溢,油而不腻,入口松嫩爽口。
铁牛饼是源自湖北省江陵县的传统小吃,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咸丰八年。铁牛饼外酥里嫩,嚼在嘴里,油香、肉香、葱香交融在一起,回味无穷。
松滋九莲灯是流传于湖北省松滋市的民间舞蹈,九莲灯兴起于清朝末年,最初是村民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时,在传统民间文艺表演中加入的一种新形式。
腊肉焖荻笋是湖北石首地区一道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以当地特产的腊肉和荻笋为主要食材,通过炖煮的方式将两者的风味完美融合,口感鲜美,风味别具一格,深受当地人喜爱。
银鱼干炒鸡蛋是石首市的一道以银鱼干和鸡蛋为主要食材的家常菜,以其鲜香可口、营养丰富而深受人们喜爱。
任婆肘子是湖北石首庆典婚宴中的头派菜,任婆肘子色泽红亮油润,口感软糯,肥而不腻。
房县香菇是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的特产,以其菇形紧凑,龟裂纹明显,香味浓郁,色鲜肉厚,清香可口、营养丰富而闻名。
东沟青皮吊冬瓜是湖北鄂州市梁子湖东沟镇的特产,东沟青皮吊冬瓜炒食、烧煮、煨汤均宜,适合多种烹饪方式。青皮冬瓜味平性亮,能利水消肿、清热降火、降暑生津。
监利河蟹是湖北省监利市特产,监利河蟹个大肉肥,体态丰满,蟹肉味道鲜美,肉质白嫩、微甜,蟹黄肥厚。清蒸后色泽橙黄诱人,蟹香四溢,蟹肉鲜嫩滑口,是秋季不可多得的美食珍品。
搭虾子又称捞虾子,流传于洪湖市府场镇,是一种活跃节日气氛的民间舞蹈。每年正月初二,搭虾子表演队与其他民间花灯表演队一起参加祭神拜祖采集活动,为节日增添欢乐和喜庆。
洪湖野藕汁是湖北洪湖地区的特色饮品,以当地野生莲藕为原料,具有天然健康、口感清甜和营养丰富的特点。
江陵玉宇泉白酒是湖北江陵县的白酒品牌,该白酒有着“芳香优雅,酱浓协调,绵厚甜爽,圆润怡长”的风格,属于酱中带浓的一派,集酱香、浓香和清香于一体。
长滩丧事习俗是流传在江汉平原一带、钟祥市长滩镇的一种隆重操办白喜事的传统习俗,即在人死亡后进行一系列的祭奠活动,以此怀念先人,告慰亡灵。
五虾闹鲇,又称五虾戏鲇、虾子灯,是流传于洪湖市峰口镇的群众自娱性民间舞蹈。表演动作丰富多彩,道具虾子和鲶鱼形象逼真,舞动起来栩栩如生,诙谐热闹,是洪湖地区欢庆新年的重要文化活动。
洪湖乌鱼是湖北洪湖地区的水产品,乌鱼,又名黑鱼、生鱼、财鱼等,乌鱼肉质鲜美,骨刺少,含肉率高,营养丰富,比鸡肉、牛肉所含的蛋白质高。
洪湖羽毛扇是湖北省洪湖市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品,以当地优质水禽(如鹅、鸭)羽毛为原料,经纯手工精制而成。其造型多样,有彩扇、掌扇、桃扇、广扇、撒扇、京圆扇、雕毛扇等48个品种,各具形态,风趣盎然。
洪湖粉蒸肉是湖北洪湖地区的特色传统名菜,属于“沔阳三蒸”之一,以糯而清香、酥而爽口的独特风味著称,是当地宴席和家常餐桌上的经典佳肴。
松滋松乳菇是湖北松滋山地的特产,驰誉于湘鄂一带,是珍馐佳肴的常用配料,被誉为“菌中王子”。
桃花山鸡蛋是湖北荆州石首特产,产于石首东南沿边的桃花山区,蛋黄金橙、蛋白清亮。蛋香浓郁,质地细嫩。蛋白质含量比普通鸡蛋高20%,富含卵磷脂和微量元素。
京山打击乐是京山地区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传统音乐形式,京山打击乐的起源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当时已在京山各地广泛盛行,几乎每个村落都设有锣鼓班子。
严门拳是源于湖北省京山市永兴街道施家窑头村严家棚的传统拳术,严字门拳动作紧凑,手法灵活,重心较低,注重下盘的稳定性,以阴阳二气开声催力,以震脚助势增强爆发力,以连续进攻来打破对方的防守。
沙洋从前把新郎称为“状元”,所以结婚这天新郎吃的这顿午饭叫“状元席”。
钟祥泉水柑,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钟祥出产的钟祥泉水柑具有皮薄衣少、果肉橙黄、细嫩化渣、汁液丰富、甜酸可口、营养丰富等特点。
洪湖黄鳝是湖北洪湖地区的特色水产品,以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而闻名,其生长于洪湖丰饶水域,汲取自然精华,口感爽滑弹牙,深受食客喜爱,堪称水乡珍馐。
江陵楚剧是湖北江陵地区的地方戏剧形式,江陵楚剧源于古老的楚文化,其形成初期,只是在农村元宵节玩灯时演唱,故又俗称“灯戏”,后来逐渐出现了农闲时演出的麦黄班和常年演出的四季班。
洪湖市生爆鸭片是湖北洪湖地区的特色传统名肴,生爆鸭片主料就只取青头鸭脯肉,其肉质鲜美,为这道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江陵成氏木雕是湖北省江陵县的传统木雕技艺,江陵成氏木雕兴起于清朝康熙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绣林玉液酒是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的特产,绣林玉液酒体清亮透明,柔和谐调,绵甜爽净,余味悠长。绣林玉液酒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深受消费者喜爱。
子胥饼是湖北省监利市的名优特产,子胥饼的风味独特,融合了莲米、菱角米的清香和白糖的甜味,口感软糯或酥脆,具体取决于制作工艺和熟制方式。
洪湖桂花糯米藕是特色的地方风味甜品,以洪湖莲藕为原料,融合糯米、桂花等食材,以其口感软糯香甜,桂花香气浓郁深受人们喜爱。
黄颡鱼煮蒿菜是一道典型的洪湖水乡渔家菜,以洪湖黄颡鱼和蒿菜为主要食材,在洪湖民间,黄颡鱼煮蒿菜常被用来待客,以表达主人的热情和敬意。
峰口米团子是湖北洪湖峰口镇的特色美食,峰口米团子是以籼米粉裹腊肉香干馅蒸制而成的江汉平原传统美食,外皮软糯弹牙、内馅咸香浓郁。
江陵金菊是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特产,江陵金菊泡茶后汤液清澈、金黄带绿,味甘醇美,清香中略带甘甜,回味悠长。其别具一格的口感使其成为茶饮中的佳品。
民间歌舞《溜老三推车》,又叫《赶会》,是一种有简单情节的、表现爱情的歌舞,演绎了溜老三撮合喻老四与张二女成婚的故事,流传在江汉平原及鄂东南一带,已有100多年历史。
洪湖汤包是湖北洪湖地区的特色美食,以“小巧、皮薄、馅大、肉鲜、味美、汤汁充盈、清香利口”而著称,是洪湖十大名小吃之一,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
江陵三丝春卷是一道以面粉摊成薄皮,内包鸡丝、火腿丝、香菇丝加嫩菜混合的馅,卷成筒状,用旺火炸酥的传统名菜。
江陵雷竹笋是江陵地区种植的优质雷竹笋品种,其口感鲜嫩多汁,脆嫩爽口,带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深受消费者喜爱。
八宝垸有机米是源自湖北省松滋市八宝镇的优质有机大米品牌,蒸煮后的米饭香甜绵软,柔韧而筋道,黏而不腻,油润爽口,回味悠长。
东升西瓜是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东升镇的特色农产品,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使得东升西瓜口感清甜、汁多味美。其主要品种包括黄肉无籽西瓜、黑沙皇西瓜、郑抗无籽4号西瓜以及纯黑皮无籽西瓜等。
武当蜜桔是湖北省丹江口市的特产,以色泽鲜艳、果形美观、果肉细嫩、汁多化渣、酸甜适口等特点闻名。明代起为武当山香客进贡贡品,现种植面积超30万亩,年产量30余万吨。
丹江口珍珠荷叶面是源自鄂西北十堰地区的特色面食,以面粒如珍珠、面片似荷叶为特色,搭配丰富馅料或浇头,口感筋道爽滑。
沙洋花鼓戏是流行于湖北省沙洋县及周边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唱腔属打锣腔系,分主腔和小调两大类。
汉江硪歌是汉江流域劳动人民在长期从事艰苦的硪工劳作中创作、积累的民间音乐,当地农田多,在插秧、扯草、车水等繁重的体力劳动中,集体劳动的村民们便开始跟着流传的曲调,作些唱词以对歌,自娱自乐,于是便有了扯草歌、栽秧号子、踏水车号子等。
啰啰咚,湖北省监利市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啰啰咚是湖北省监利市流传的一种秧田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