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田响》是流传于阳新枫林、大德、洋港、木港等一带的插田歌,《落田响》是鄂东南地区田歌中篇幅长、价值颇高的民歌歌钟,其称谓取其歌中第一支号的名称所来,在村民众又称“打号”。
阳新县宗教文化渊源久远,唐、北宋时期寺观林林总总,蔚为大观,到南宋便产生了影响深远的颜山混元道派。
风干红梢鱼是湖北枣阳的特色水产品,风干红梢鱼主产于熊河水库,该水域面积达3万亩,水质优良、生态资源丰富,为红梢鱼提供了天然的生长环境。其成品色泽自然,风味浓郁,具有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高含钙量的特点。
钟祥长寿村鸡蛋是湖北省钟祥市的特产,钟祥长寿村鸡蛋蛋体椭圆形,蛋壳以粉褐色为主,兼有粉色、褐色和个别绿色,单个重45克左右;蛋清浓稠,蛋黄凸起圆润、黄色;煮熟后蛋清乳白色,蛋黄鲜黄色,香浓溢口。
千张皮,简称皮子,又叫豆皮,也叫千张,是金牛的特产,也是鄂东南的风味食品。金牛千张皮历史悠久。相传,在汉代淮南王刘安制作豆腐后不久,这里就开始制作千张皮,到了宋代,此地商业日盛,油盐柴米布匹生意兴起,城乡豆腐店增多,豆浆、豆花和豆果等品种花样翻新,千张皮也就大宗制作起来。
茨河贡米是湖北省谷城县特色产品,也叫承恩贡米。“承恩贡米”产于谷城茨河承恩寺周边优质稻田,明朝永乐年间被谕封为“朝贡御米”。蒸煮后米饭精色纯正,泡松柔软,入口绵甜糯而不腻,清香四溢。
阳新板凳龙是流行于湖北省阳新县浮屠镇、白沙镇、太子镇以及周边地区的一种富有武术技巧的民间传统舞蹈表现形式,阳新板凳龙历史悠久,俗称“邢家板凳龙”,相传始自清顺治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大冶猕猴桃是湖北省大冶市的特色水果之一,以其优良的品质和口感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猕猴桃具有果实圆润饱满、口感酸甜适中、汁水丰富等特点。
老河口大仙桃是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的地方特色农产品,以果大形美、肉质细嫩、风味浓郁著称。
枫林车灯是阳新地方特色鲜明的传统民间歌舞形式,主要流传于枫林、木港、富池等地,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阳新木雕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流传于阳新县境内及周边地区。魏晋至宋元时期,由于道教和佛教进入和宗族祠堂的建设,阳新木雕艺术主要体现在佛像、神像、龙凤异兽、花鸟鱼虫的创作上。
保康绿茶以高香著称,其特征是茶条紧密,汤色浓绿,滋味纯正,香高持久。名优茶主要有银剑、菊花茶、松针、毛尖、炒青等几大系列。
枣阳梨是湖北襄阳市枣阳的特产,枣阳梨果实呈圆形,表皮金黄偏白,果肉细嫩多汁,果肉洁白如雪、入口化渣,被称作"天然矿泉水"。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罐头、梨汁、梨酒等,深受消费者喜爱。
盛氏龟胶制作技艺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由五代非遗传承人薪火相传。龟胶又称龟甲胶,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具有很高药用价值和滋补疗效。
斗湖堤冬瓜是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斗湖堤镇的特色农产品,斗湖堤冬瓜果实呈长圆柱状或近球状,表皮覆盖白霜状蜡质,果肉厚实多汁,口感清淡略带甜味。
郧县米黄玉,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又名松香黄,因其色如黄米而得名。主要产于湖北省郧阳区一带,玉石质细腻柔润、色泽纯净剔透,故被人们称为“黄水晶、黄玛瑙、黄金玉”。
伍家祠,是阳新县王英镇国和一处伍氏的家祠。伍家祠传承的一脉之伍氏子孙念念不忘祖训,堪为人文精华。秋社则是既致祭,又唱戏,且是三天三夜。伍家祠社戏活动场景恢弘,形势壮观,影响广远。
千张扣肉是江陵的传统名菜之一,也是湖北江陵地区传统筵席上的“三大碗”之一。千张扣肉色泽嫣红,肉片薄如纸,形如梭,片数多。入口后,肉质软嫩不腻,味道溶烂不糜,咸甜馥香浓郁,令人回味无穷。
鱼羊一锅鲜,是郧西县的地方特色菜,创造性的把鱼的鲜味加上羊肉的香味混合到一起,鱼吸收羊的浓香,羊吸收鱼的鲜甜,去膻去腥,鲜上加鲜,色香味俱全。
民间绣活(阳新布贴),湖北省阳新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阳新布贴是湖北省阳新县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实用工艺美术品。从孩童的服装到婚嫁实用,妇女家用,以及庙堂蒲团、吊幡等,是艺术和实用相融合的乡土美术精品,是劳动妇女勤劳聪慧的艺术创造。
江陵酱油面以古法酱油、现轧碱水面与猪油高汤交融,成就咸鲜醇厚、劲道清爽的风味。
冬瓜鳖裙羹是湖北荆州的传统名菜,以鳖(又称甲鱼、团鱼、脚鱼)的裙边和嫩冬瓜一起煨制的一种汤,鳖裙软嫩,汤汁清纯,冬瓜清香,原汁原汤。具有鳖裙软糯、冬瓜清香的风味。
松滋松乳菇是湖北松滋山地的特产,驰誉于湘鄂一带,是珍馐佳肴的常用配料,被誉为“菌中王子”。
保康高山蓝莓是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的特色农产品,保康高山蓝莓以“果大、肉厚、味甜、耐储”著称,口感酸甜适口,果香浓郁。单果重达2.5-3克,果径较普通蓝莓增大30%,果肉厚度增加40%。
宜城豆瓣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发酵调味品,其风味与川派豆瓣酱存在差异,宜城豆瓣酱以蚕豆、辣椒、食盐为核心原料,部分配方可能结合黄豆或小麦。宜城豆瓣酱兼具咸鲜、微辣与酱香三重风味。
巷子深江汉大米米粒饱满修长,晶莹如玉。蒸煮后油润透亮,米香浓郁,口感Q弹软糯,嚼劲十足,咽下后嘴里还留着丝丝回甘,冷饭也不会变硬,回味悠长。
冻米茶(豆米子)是房县人常饮用的一种饮品。糯米泡白,过笼蒸熟,阴干后用油酥成料,然后就可以饮用了。冻米茶柔滑,香甜可口。相传是由庐陵王妃自创。
什锦锣鼓,流传于富河南北一带的民间器乐套曲。始于明末清初,最早是乡人祈求风调雨顺、国泰安平、祭奠宗祖的一种宗教风俗性民间吹打乐曲。
竹溪黄连,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目前,竹溪黄连种植面积约4万亩,年产量约300吨,年综合产值超2亿元。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药农称之为“救生根”,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神仙豆腐是郧西的一种特色小吃,性甘味苦,是用该县境内高山上的一种野生灌木树叶加淀粉做成的。夏季吃“神仙豆腐”具有清热解暑、润肠通便等功效,色泽碧绿、口感滑嫩,是鄂西北地区的夏日消暑佳品。
宜城香菇是湖北省宜城市特色农产品,宜城香菇以“形圆、肉厚、香浓、味鲜”著称,肉质肥厚,咀嚼有弹性,香气浓郁,久煮不烂。
洪湖黄焖鳝鱼桥是洪湖地区的传统名菜,以当地鲜活黄鳝为主料,通过特殊烹饪工艺制成,兼具滋补功效与浓郁风味,黄鳝具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是夏季滋补的佳品。
杠神舞是一种流传于湖北省保康县及周边地区的传统民间舞蹈,杠神舞起源于楚宫廷舞,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宜城老背少是宜城市一项极具特色的传统舞蹈类非遗项目,通过"背"的动作展现尊老爱幼的伦理关系,在表演中融入"儿媳羞愧难当""老汉顿足捶胸"等情节,强化传统美德的传播。
“糍粑岗”糍粑是湖北鄂州太和镇花黄村铺儿湾的特色美食,“糍粑岗”的糍粑咬上一口,软软的,又香又甜,深受当地群众和游客的喜爱。
溪蒸盆是湖北省竹溪县的传统美食,以鸡豚和山产菜蔬为主料,用陶盆隔水蒸炖,食材丰富、工艺别具一格,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入选省级非遗名录,是竹溪饮食文化的代表。
阳新纯谷酒的主要原材料是稻谷,特别是中稻和晚稻。在酿制过程中,需要挑选颗粒饱满、无杂质、无病虫害的稻谷作为原料。这样的稻谷不仅富含淀粉和糖类,而且有利于微生物的发酵和酒的口感。
襄阳高香茶是湖北省襄阳市的特色名茶,襄城区是襄阳高香茶的核心产区,茶叶以香气高长、滋味鲜爽、汤色明亮著称。襄阳高香茶主要包括绿茶、红茶和黑茶三个品种。
程河柳编是襄州区程河镇的传统手工艺品,也称襄阳柳编,柳条色白质柔,光润匀称。产品涉及家用品和装饰品, 融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三大柳编之乡”之一。
大冶木雕是湖北省大冶地区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大冶木雕历史悠久,现存年代较久远的木雕作品多以古民居建筑里的木构件为主,如门窗、装饰、家具等。
枇杷是阳新县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果。明代嘉靖年间编纂的《兴国州志》、清光绪十五年编纂的《兴国州志》物产篇中,都有阳新枇杷的记载。阳新枇杷产地主要分布在黄颡口镇和富池镇等沿江地区,年产果300吨左右,以其果大味美而深受等消费者的欢迎。
保康黑木耳是保康县驰名中外的特产,被誉为“木耳之乡”,其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保康黑木耳色鲜、肉厚、朵大,形似燕、状如飞,又被称为燕耳。其耳片乌亮有光泽,质地细嫩,风味特殊。
枣阳王氏刻铜是直接用刀在铜器表面进行雕刻、錾刻的艺术。枣阳王氏刻铜传承人王宏林先祖王显庆在北京随父学习刻铜技艺,清末民初到枣阳定居,在枣阳城区从事金、银、铜刻、雕塑、庙宇佛像塑造工艺,距今约百余年历史。王氏刻铜通过家族口传心授的方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南河葛粉以谷城县南河流域野生葛根为原料,葛根生长于海拔较高、土壤肥沃的山地,生长周期长、根茎饱满,积累了丰富的淀粉和活性成分。
阳新富河下游,有两块形状相同的石头,人们都叫它“望夫石”,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宜城板鸭是湖北省宜城市的特产,外形美观,产品腹腔干燥,肌肉切面紧密,色泽光亮,肥而不腻,肉质细嫩,回味清香。
智者大师的故事:又称“智者故事”,距今1400年前就开始传讲。内容十分丰富,从智者大师出生、读书、学佛、交友、尽孝、处世、苦修到创宗立派、弘扬佛法,全面立体地反映他生命链条中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寄托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和对智者大师的崇敬感恩之情。
竹山拖面粑粑,也叫拖肚子粑,是竹山县的经典美食,外皮金黄酥脆,口感层次丰富,清甜与酥香交织。
阳新县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气候温湿,盛产毛竹、水竹等。唐宋时期,阳新人便大量使用竹床、竹席、竹椅、蒸笼、簸箕、竹篮等生活劳动用具。
茶铺鱼面是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浮屠镇茶铺村的一种传统特色食品,茶铺鱼面口感独特,鲜美可口,既保留了鱼肉的鲜香,又融入了苕粉的细腻口感。茶铺鱼面以纯净鱼肉、苕粉、姜、葱、食盐等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手工制作而成,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健康食品,同时也是当地人们逢年过节、招待客人、送礼佳品。
枣阳传统乐器制作技艺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以精湛工艺和独特音色著称,其代表性乐器如古琴、曲胡、三弦等。
枣阳葫芦雕刻作品,以其优美的形态,特殊的质地,广泛的用途,融入当地群众的生活、生产和娱乐中,体现出丰富多彩的葫芦文化,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在枣阳当地,葫芦名字的发音近似“福禄”,象征着富贵;葫芦多籽,象征子嗣兴旺。
南漳皮影戏属于江汉皮影戏的一种,形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至解放初期,分布于板桥、巡检、李庙等镇,在没有电影、电视时代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鄂州武昌酒是湖北鄂州市的特产,鄂州武昌酒香洌清醇,经酒行家鉴定,能“堆花者”即为上等佳酿。此酒还有强身壮骨、活血舒络之功效。
洪湖采莲船是湖北洪湖地区的传统民俗舞蹈,洪湖采莲船是水乡文化的缩影,通过模拟采莲、划船等劳作场景,展现了洪湖人民与水相依的生活方式。
洪湖腊肉煮绿豆皮是湖北洪湖地区的特色美食,以腊肉的咸香与绿豆皮的筋道相融合,汤汁浓郁暖胃,是当地人喜爱的传统佳肴。
阳新柑桔最早起源于本地红桔,载培历史悠久。2024年阳新柑桔种植面积达12万亩,总产量近10万吨,预计总产值8亿元。阳新柑桔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胡萝卜素、钾、钠等。
谷城锅盔馍是襄阳谷城县的传统面食小吃,以老面发酵、口感筋道、吃法多样为特色,典型作坊采用"前店后坊"布局,每日限量供应。这种经营模式保证了产品新鲜度,吸引本地居民及外地游客专程购买。
酸浆面是谷城的特色面食,以酸浆水为汤底,搭配手工面条和各种配菜。酸浆水由芹菜、白菜等蔬菜发酵而成,酸香开胃,面条劲道爽滑,再配上鲜嫩的肉丝、脆爽的豆芽和香辣的辣椒油,口感丰富,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