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店甘蔗是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吴店镇的特色农产品,吴店甘蔗株高节长,茎秆粗壮,去表尖后株高可达1.6米以上。其色泽好,皮薄茎脆,汁多味甜,甜而不腻,带有水果风味,口感清甜,渣少汁多。
石花空心奎面是襄阳谷城县石花镇的传统特色面食,已有250多年历史,2009年被评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白脆清香,煮不糊汤,丝丝清晰,落口滑嫩,爽口爽心。
宜城年糕是宜城地区春节期间颇具特色的传统食品,宜城年糕是春节年俗的核心符号,其名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成为走亲访友的必备年礼。
光化特曲是湖北省老河口市的浓香型白酒,光化特曲具有“酒液透明晶亮,窖香浓郁,入口绵甜、净爽,优雅细腻,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饮后头不痛,喉不干”等特点。
“尧帝传说”是县级、市级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千百年来,尧帝治河传说故事在马桥镇口口相传,家喻户晓。
枣阳王氏刻铜是直接用刀在铜器表面进行雕刻、錾刻的艺术。枣阳王氏刻铜传承人王宏林先祖王显庆在北京随父学习刻铜技艺,清末民初到枣阳定居,在枣阳城区从事金、银、铜刻、雕塑、庙宇佛像塑造工艺,距今约百余年历史。王氏刻铜通过家族口传心授的方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张集葛粉是湖北钟祥张集镇的特色产品,钟祥葛粉也因其色泽均匀、味道甘醇、口感细腻、粘度高、成型度好而享誉海内外。
宜城老背少是宜城市一项极具特色的传统舞蹈类非遗项目,通过"背"的动作展现尊老爱幼的伦理关系,在表演中融入"儿媳羞愧难当""老汉顿足捶胸"等情节,强化传统美德的传播。
“楚皇城干八句”是流传于湖北省宜城市刘猴镇一带的传统音乐形式,“楚皇城干八句”的命名与宜城境内的楚皇城遗址密切相关。
“糍粑岗”糍粑是湖北鄂州太和镇花黄村铺儿湾的特色美食,“糍粑岗”的糍粑咬上一口,软软的,又香又甜,深受当地群众和游客的喜爱。
杠神舞是一种流传于湖北省保康县及周边地区的传统民间舞蹈,杠神舞起源于楚宫廷舞,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枣阳葫芦雕刻作品,以其优美的形态,特殊的质地,广泛的用途,融入当地群众的生活、生产和娱乐中,体现出丰富多彩的葫芦文化,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在枣阳当地,葫芦名字的发音近似“福禄”,象征着富贵;葫芦多籽,象征子嗣兴旺。
宜城抓石子游艺是湖北宜城地区传承的一项传统民间游戏,抓石子游艺在宜城地区流传已久,是当地民众童年记忆中不可或缺的娱乐项目。
端公舞又叫“扛神”,也叫“做枯斋”,主要流传于南漳县薛坪镇一带。端公舞起源于楚宫廷舞,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在民间流传过程中,端公舞兼收并蓄其他文化,但基本保留了原始古朴的风格,被誉为楚文化的活化石。
旧时男婚女嫁听凭父母之命,媒灼之言。一般在少年时期即订下亲事。亦有出生前双方父母即予订婚约者,称为“指腹婚”。“侄女随姑”、“姨娘开亲”的颇为风行。富家论婚讲究“门当户对”,互相攀缘。
石花霸王醉是鄂西北唯一的百年老店—湖北石花酒厂(前身为石花街著名的“黄公顺酒馆”,始创于公元1870年)的镇厂秘藏酒。石花霸王醉酒体醇厚、丰满,酒度虽高达70度,在全国少见,但度高而不腻,饮后口不干、头不疼,是真正的好酒。”
谷城薤白是湖北谷城县特产的药食同源植物,薤白兼具药食同源特性,其嫩叶与鳞茎可鲜食或腌制,风味独特。
程河柳编是襄州区程河镇的传统手工艺品,也称襄阳柳编,柳条色白质柔,光润匀称。产品涉及家用品和装饰品, 融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三大柳编之乡”之一。
监利银鱼是湖北省监利市的特色水产品,银鱼又称“脍残鱼”,俗称“面条鱼”或“面杖鱼”,鲜美滑嫩、入口顺滑、柔若无骨、肉质鲜美,具有清淡可口的特点,适合各年龄段人群食用。
保康黑木耳是保康县驰名中外的特产,被誉为“木耳之乡”,其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保康黑木耳色鲜、肉厚、朵大,形似燕、状如飞,又被称为燕耳。其耳片乌亮有光泽,质地细嫩,风味特殊。
酸浆面是谷城的特色面食,以酸浆水为汤底,搭配手工面条和各种配菜。酸浆水由芹菜、白菜等蔬菜发酵而成,酸香开胃,面条劲道爽滑,再配上鲜嫩的肉丝、脆爽的豆芽和香辣的辣椒油,口感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楚都九龙会”是宜城市流水镇的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名称中的“楚都”指向宜城作为楚文化发祥地的历史渊源,而“九龙会”则以民间音乐形式承载着地域文化记忆。
董叫的故事是湖北宜城地区广为流传的汉族机智人物故事,其主人公董叫以聪明能干、诙谐风趣的形象,通过智慧与口才揭露权贵、帮扶百姓,成为劳动人民反抗压迫的象征。
老河口丝弦,湖北省老河口市传统音乐,由河南传入湖北后,融合鄂西北民间音乐特色,形成独特的演奏风格,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钟祥长寿村鸡蛋是湖北省钟祥市的特产,钟祥长寿村鸡蛋蛋体椭圆形,蛋壳以粉褐色为主,兼有粉色、褐色和个别绿色,单个重45克左右;蛋清浓稠,蛋黄凸起圆润、黄色;煮熟后蛋清乳白色,蛋黄鲜黄色,香浓溢口。
洪湖莲藕排骨汤以粉糯香甜的洪湖莲藕与鲜嫩排骨慢炖而成,兼具健脾养胃、补血养颜之效,是荆楚大地的滋补佳肴。
南漳苞谷酒是湖北南漳县以玉米为原料酿造的传统粮食酒,酒体醇厚、入口绵柔,是南漳人宴客佐餐的佳酿。
沙窝白猪是湖北鄂州市特产,主要养殖区在鄂城区沙窝乡,比一般猪种生长快,腹内脂肪较少,瘦肉量多,胴体瘦肉率达60%以上。食性广,肉质细嫩,色鲜味美,是肉类市场的上等品。
鄂城鳜鱼是湖北省鄂州市的著名特产,俗称“鄂城桂鱼”。以肉质细嫩丰满、肥厚鲜美、内部无胆、少刺而著称,是中国最名贵的淡水鱼之一。
监利花鼓戏是荆州花鼓戏在监利地区的重要分支,监利花鼓戏起源于明末清初,是江汉平原民间歌舞与戏曲艺术融合的产物。监利花鼓戏以“打锣腔系”为核心,包含高腔、圻水腔、四平调、打锣腔四大主腔及百余种小调。
孔湾大白菜是湖北省宜城市孔湾镇的特色农产品,以个大饱满、品质优良、口感鲜甜著称,是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郑集冬瓜是湖北省宜城市郑集镇的特色农产品,以青皮和白皮冬瓜为主。青皮冬瓜肉质厚实、口感爽脆,白皮冬瓜肉质松软、口感绵密,能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琚湾大头菜是湖北省枣阳市琚湾镇的特色腌制蔬菜,属“襄阳大头菜”菜系分支,以酱香浓郁、脆嫩开胃闻名。
谷城黑木耳是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的特产,以其朵大肉厚、质优味美、营养丰富而闻名,享有“山珍之王”的美誉。
太平豆腐是湖北襄阳的传统名吃,以质地细嫩、豆香浓郁著称,以优质黄豆为原料,采用传统石磨工艺,制作出口感细腻、豆香浓郁的豆腐。
监利荆江麻鸭,湖北省监利县特产,属蛋用型地方优良品种,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荆江鸭母鸭早熟,2—3岁时产蛋量达到最高,一般也可多利用3—4年。监利荆江鸭的肉质口感紧致不柴,鲜嫩多汁且富有嚼劲。
监利团子是湖北省监利市的特色传统米制食品,以粘米为主要原料,用早稻米做的叫粗壳团子,散口、不粘牙;用晚稻米或反季米做的团子,米香,外观成型雅致。团子馅分荤、素两种,有蒸、油炸、火烧三种吃法,常作为礼品馈赠亲友。
保康葛粉是保康县特色农产品,以野生葛根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被誉为“山人参”“长寿粉”。冲泡后晶莹剔透,口感细腻,具有解酒、降脂、润肠通便等功效,是药食同源的天然保健品。
平林镇大米颗粒饱满,晶莹透亮,表皮微黄,脱皮后呈白色。其质地松软,烹饪出的米饭口感滑润、香甜可口,粘糯松软、筋道弹牙。
垱冬枣是湖北枣阳市杨垱镇的特色农产品,单果重25克左右,最大单果重37.3克,果形端正,色泽赭红光亮,果皮薄且无渣。皮薄肉脆,细嫩多汁,甘甜清香,肉质紧实无渣,入口化渣感明显,甜度与香气平衡。
葫芦潭贡米是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武安镇葫芦潭村的特产,属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米粒整齐,颗粒饱满,晶莹透亮,色泽油润,生嚼有清香。
李庙镇磨坪寺村的明前茶芽头肥硕、白毫显露,冲泡后汤色嫩黄、栗香馥郁,曾为宫廷贡品,现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鄂州牌子锣是湖北省鄂州市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牌子锣曲目繁多,被广泛运用于民间的红白喜事、迎神赛会、贺喜祝寿及传统节日等民俗活动中。
鄂州玉连环是源自古老的民间道教打击乐演奏形式,后发展为融唱、舞、快板为一体的曲艺表演。
京山茶油以当地优质油茶籽为原料,采用物理冷榨工艺提取,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京山茶油可用于烹饪、凉拌,也可作为护肤品使用,是天然的健康油脂。
江陵鱼糕是荆楚大地流传千年的地方特色美食,俗称花糕,荆州八大名肴之一,在江陵一带,流传着“无糕不成席”的说法。鱼糕是荆州地区逢年过节必备的“头子菜”,俗称“杂烩头子”,有着典型的水乡特色,寓意“年年有余,步步高升”。
南漳黑木耳是湖北省南漳县的传统特产,腐木上生长的木耳形似耳状,肉质厚实、口感脆嫩,富含蛋白质与微量元素,是南漳山区生态农业的典型代表。
梁心番茄是湖北鄂州市鄂城区的特产,梁心番茄优选以色列原种“蒂妮娜”和“8898”,这两个品种果实红润鲜亮、果肉厚实,酸甜适中,口感沙、汁液多,番茄味浓郁。
铁山黑粉是黄石铁山地区的特色美食,铁山黑粉价格实惠,一般5元至13元一碗,性价比高,深受当地居民喜爱。
薅草锣鼓原始叫“敲铁”,是楚人“刀耕火种”时期集体劳作的产物。南漳人称薅草锣鼓又叫“白锣鼓”,与“夜锣鼓”形成区别。
老河口汉水梨是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的优质水果,汉水梨它盛产于汉水河畔而得此雅名,果大肉、多汁、甜皮薄、砂梨体大、皮薄、甜脆、口感好,堪称走亲访友馈赠佳品。
鄂州白莲主要产于梁子湖畔东的东沟镇杨叶湖(又称杨林湖),人工栽植历史已有一百多年。白莲产品颗大粒圆,皮薄肉厚,兼有清香甜润、微甘而鲜的风味,既可作糕点配料,也可拌银耳、薏米加冰糖,清炖成色白味甘的莲子汤。白莲远销国内外,在东南亚地区备受青睐。
沙窝豆丝是湖北鄂州市鄂城区沙窝乡的特色传统美食,是选用优质大米、葛根粉、绿豆(黄豆)等为原料,利用柴火大铁锅制作。工艺原始纯正,豆丝营养丰富,口感清爽。
桥米作为中国湖北省京山市的特产,其历史可追溯至明代,与嘉靖皇帝有着深厚的渊源,并因此衍生出一段动人的传说。历史上,桥米享有盛名,曾进贡给明嘉靖皇帝食用,故封建时代桥米为贡品,有“御米”之称。
松滋鱼糕俗称花糕,又名百合糕,“头子”菜,是湖北荆州一带特有的汉族风味小吃。它以吃鱼不见鱼,鱼含肉味,肉有鱼香,洁白柔嫩,入口消溶等特点为人称道。
谷城又名神农城,传说是神农尝植五谷的地方,也有专家考证谷城是神农发现茶之地。谷城茗茶以“色绿、香高、味醇、形美”著称,深受消费者喜爱。
宜城兰花筒是流传于湖北省宜城市及周边地区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宜城兰花筒的历史可追溯至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其雏形源于道教“道情”说唱艺术。
楚皇城“孝子铺”传说与东汉郭巨孝行相关,其地因孝感天地而得名,孝子铺所在的孝里地区(今属湖北宜城周边)因孝道文化闻名,其得名与东汉孝子郭巨的传说密切相关。
老河口砂梨是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的特色水果,老河口砂梨有翠冠、黄金、圆黄、丰水等六七个品种,不仅味道甘甜,而且个大色鲜。肉质细、松、脆,汁液丰富,甜酸适度,口感极佳,堪称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