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湖螃蟹是来自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还地桥镇西北边黄金湖的一种优质水产品,正宗的黄金湖螃蟹具备青褐壳、白肚、金爪、黄毛的特征。由于水质好,黄金湖螃蟹吃起来有香味,肉质鲜美。
大冶的舞龙习俗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活动,早在汉代,人们就将舞龙作为一种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仪式流传开来。后来,每逢庆典、节日,人们都用舞龙来庆祝。
里潘米糖,作为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的一种特色糖果,里潘米糖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风味。其口感酥脆可口,甜而不腻,带有浓郁的糯米香味。
珍珠果米酒是湖北省黄石市的一种传统地方风味米酒,珍珠果米酒早在明代就已出名,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是黄石八珍之一,深受当地市民的喜爱,是逢年过节必送的佳品之一。
阳新县的“打水陆”是一种佛教法事活动,“打水陆”即水陆法会,又称“水陆道场”,是佛教寺院中隆重、世代相传的法会。法会期间,寺庙会邀请众多高僧大德和信徒参与,共同为众生祈福消灾。法会现场庄严肃穆,气氛热烈,是当地佛教信徒的重要活动之一。
阳新采茶戏是一种流行于湖北省阳新县优秀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阳新采茶戏是明清时期,收沿长江水路和鄂赣陆路传播的同名和异名剧种影响,于清道光年间,成为独具风格,行家齐全,具有一定阵营的地方剧种,已有200年历史。
民间绣活(阳新布贴),湖北省阳新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阳新布贴是湖北省阳新县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实用工艺美术品。从孩童的服装到婚嫁实用,妇女家用,以及庙堂蒲团、吊幡等,是艺术和实用相融合的乡土美术精品,是劳动妇女勤劳聪慧的艺术创造。
阳新历史悠久,是一个农业大县,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红薯等20余种,盛产的糯米是人们经常食用的粮食之一。因其香糯粘滑,营养丰富,故而可制成各种风味小吃,如年糕、元宵、粽子、糍粑、糯米糖等。
大冶糊面是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的一种特色小吃,据说早在几十年前,大冶就有了糊面,它价廉实惠,百吃不厌,深受当地人喜爱。
枫林油面是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枫林镇的一种特色传统面食,枫林油面历史悠久,明末就已见于市场,清代更是被选为宫廷食品。枫林油面细如游丝,具有爽而不腻、滑而不糊、口感不粘、易于消化等特点。
阳新板凳龙是流行于湖北省阳新县浮屠镇、白沙镇、太子镇以及周边地区的一种富有武术技巧的民间传统舞蹈表现形式,阳新板凳龙历史悠久,俗称“邢家板凳龙”,相传始自清顺治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千张皮,简称皮子,又叫豆皮,也叫千张,是金牛的特产,也是鄂东南的风味食品。金牛千张皮历史悠久。相传,在汉代淮南王刘安制作豆腐后不久,这里就开始制作千张皮,到了宋代,此地商业日盛,油盐柴米布匹生意兴起,城乡豆腐店增多,豆浆、豆花和豆果等品种花样翻新,千张皮也就大宗制作起来。
大冶被誉为“中国古建之乡”,大冶古建是中国古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阳新屯鸟,湖北省阳新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一种似鹅非鹅、似鸭非鸭的鸭科家禽。阳新屯鸟全身都是宝。屯鸟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汤香甜可口,是佳肴珍品。
在阳新洋港一带有供奉岳飞为祖师爷、练习岳家拳的习俗,并且世世代代流传下来。岳家拳为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所创。
仙岛湖天然野菜是指在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仙岛湖旅游度假区周边自然生长的野菜,这些野菜因生长环境的优越而具有上好的品质和口感。
阳新县,一个以“百湖之县,鱼米之乡”著称的地方,这里盛产鱼虾。阳新参子鱼也叫白条或者白漂子,是阳新地区的一种特色淡水鱼,它个头不大,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脂肪含量特别低,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磷脂、丰富胶原蛋白。
阳新县有姑娘出嫁时穿绣花鞋、绣花衣、配绣花枕头的传统习俗,城乡女性多大备有精美的绿花荷包,内装各种彩色丝线和剪纸图案,做女工的习俗十分普遍。
《海棠花》又称《三百六》,是阳新县周边(原兴国州地区独创的明见叙事长诗)以五句子形式徒唱。
阳新县宗教文化渊源久远,唐、北宋时期寺观林林总总,蔚为大观,到南宋便产生了影响深远的颜山混元道派。
阳新苎麻是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的特产,阳新被誉为“苎麻之乡”,其苎麻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宋朝,已有千年历史。阳新苎麻在20世纪前期就声名远扬,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远销海外。它是享誉海内外的“内山麻”故乡,其纤维支数高达1800支以上,品质上乘。
阳新山茶油是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的特产,阳新县种植山茶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山茶树面积和茶油产量居前列。因此,阳新又有“中国油茶之乡”的美称,当地山茶果含油30%以上,其茶籽提取的茶油是绿色无公害食品,营养丰富,有益健康,被公认为保健油。
《山伯歌》是一部以古老的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在湖北鄂东地区的阳新(黄颡口镇、富池镇沿江一带)和武穴一带民间广泛流传的七言长篇叙事体民歌。
大冶木雕是湖北省大冶地区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大冶木雕历史悠久,现存年代较久远的木雕作品多以古民居建筑里的木构件为主,如门窗、装饰、家具等。
三溪斧头是当地手工业产品知名品牌,是原咸宁地区计划产品,获湖北省轻工局优秀产品奖。
龙港道情是一种流传于湖北省阳新县龙港镇及其周边地区的传统说唱艺术,因流传于阳新县的龙港镇而得名。
阳新柑桔最早起源于本地红桔,载培历史悠久。2024年阳新柑桔种植面积达12万亩,总产量近10万吨,预计总产值8亿元。阳新柑桔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胡萝卜素、钾、钠等。
枇杷是阳新县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果。明代嘉靖年间编纂的《兴国州志》、清光绪十五年编纂的《兴国州志》物产篇中,都有阳新枇杷的记载。阳新枇杷产地主要分布在黄颡口镇和富池镇等沿江地区,年产果300吨左右,以其果大味美而深受等消费者的欢迎。
阳新境内山野菜种类繁多,营养丰富。主要品种有:花牛儿腿、香椿、马齿苋、竹笋、蕨菜、地耳、灰条菜、荠菜、黄精、板栗等。
龙港单鼓是一种劳动歌舞,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表演场地大多以荒山野岭,田头地边为主,观众是边干活,边负有合唱任务的劳动者。
油面是黄石阳新县的知名美食,在鄂东南地区享有盛名,尤其在阳新一带流传甚广。在阳新县木港镇下彭村一带,是生活养家的必要手艺,逢年过节时走亲戚访友时,油面是最好的礼物;女子坐月子时这也是必备的“补品”,而且这习俗沿袭至今。
原兴国州区域道教流传久远,宗教歌主要是指道歌,有少量的经歌从伙居道中流入民间,成为一种时尚小调被俗人传唱。
阳新县城北门外,有一口很大的池子,昔时池水清澈见底,每年六月,开满了娇艳的莲花,人们都叫它莲花池。
木榨压榨制油是华夏民族特有的传统民俗工艺,蕴涵五千年文明精髓,距今1300年前的唐代就有木榨油作为朝廷贡品的史料记载。阳新县属鄂东南低山丘陵区,非常适宜油茶、油菜、芝麻等农作物的栽种,是油料作物的传统产区。明清时期,阳新较大的村落都有油榨坊。
阳新薯粉坨是阳新地区的一种特色美食,阳新薯粉坨的外形类似于汤圆,但个头通常比汤圆略大。它以薯粉为主要原料揉成外皮,内部包裹着各种馅料,如油炸豆干、竹笋、腊肉、大蒜等,也有五花肉、豆芽、油豆腐、白萝卜、花生米、韭菜等农家常见馅料。阳新薯粉坨可煮可炸,口感Q弹劲道,清香扑鼻。
茶铺鱼面是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浮屠镇茶铺村的一种传统特色食品,茶铺鱼面口感独特,鲜美可口,既保留了鱼肉的鲜香,又融入了苕粉的细腻口感。茶铺鱼面以纯净鱼肉、苕粉、姜、葱、食盐等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手工制作而成,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健康食品,同时也是当地人们逢年过节、招待客人、送礼佳品。
阳新春鱼是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的一种水产,春鱼,原名石鱼,属远古生物遗种。其肉质嫩松,味道鲜美,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筵席上的佳肴上品。
保康神豆腐是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以当地特色植物“神树”(观音树/豆腐柴)的树叶为原料制作的传统绿色美食,成品呈翡翠色,晶莹剔透如玛瑙,质地细嫩颤摇,入口即化,口感似果冻。
保康尧治河酒以“纯粮古法酿造”为核心,主打性价比,适合宴请聚会,窖香突出、粮香丰盈,入口柔和、酒体协调,尾净爽口,兼具酱香浓郁与果木清香,回味悠长。
保康高山云雾茶是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特产的优质绿茶,是茶叶爱好者和礼品市场的优选。汤色嫩绿明亮,入口鲜爽甘醇,回甘持久,无明显苦涩感。
荆山阳锣鼓是流传于湖北省保康县荆山一带的一种传统民间音乐形式,荆山阳锣鼓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在《诗经》中已有相关记载。
保康木器以榫卯结构为主,体现了中国传统木作工艺的精髓,制作过程讲究力学原理和人体工学,成品坚固耐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保康香菇是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的特色农产品,深山椴木栽培,菌伞肥厚,肉质紧实,烹调后鲜美滑爽。富含多糖、氨基酸及抗癌物质,是滋补养生佳品,深受市场欢迎。
葛根制作技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葛根粉,土法种植的葛根淀粉内含12%的黄酮类化合物,并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糖分和人体必需的铁、钙、铜、硒等矿物质,有“千年人参”之美誉,也是老少皆宜的名贵滋补品。
保康绿茶以高香著称,其特征是茶条紧密,汤色浓绿,滋味纯正,香高持久。名优茶主要有银剑、菊花茶、松针、毛尖、炒青等几大系列。
保康黑木耳是保康县驰名中外的特产,被誉为“木耳之乡”,其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保康黑木耳色鲜、肉厚、朵大,形似燕、状如飞,又被称为燕耳。其耳片乌亮有光泽,质地细嫩,风味特殊。
保康葛粉是保康县特色农产品,以野生葛根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被誉为“山人参”“长寿粉”。冲泡后晶莹剔透,口感细腻,具有解酒、降脂、润肠通便等功效,是药食同源的天然保健品。
杠神舞是一种流传于湖北省保康县及周边地区的传统民间舞蹈,杠神舞起源于楚宫廷舞,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尧帝传说”是县级、市级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千百年来,尧帝治河传说故事在马桥镇口口相传,家喻户晓。
保康土蜂蜜由中华蜜蜂采集多种花蜜酿造而成,无污染、产量稀缺。蜂蜜色泽金黄,质地绵软细腻,入口甜润爽口,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及活性酶,具有美容养颜、润肠通便、改善血液循环等功效,是天然的养生佳品。
保康鲊胡椒以高寒地区天然无公害农作物为原料,经传统工艺腌制而成。成品色泽油亮,风味独特,佐酒、下饭皆宜,是保康地方风味的代表。
枣阳手工粗布,又称老棉布、老土布、手织布、家机布等,它使用枣阳当地种植生产的优质棉花为原料,采用手摇单锭纺车、木质脚踏织机等工具纺织而成。枣阳地区纺织的历史悠久,经考证距今已有6200多年历史。
沮水巫音是流传于湖北省保康县一带的传统音乐,是古楚巫音一脉相承的遗韵,沮水巫音因沮水而得名,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与楚文化紧密相连。
穿天节是湖北襄阳特有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一举行,是汉水流域极具浪漫色彩的民俗盛会。
保康独臂皮影是目前极为少见的一种皮影,与我国其他地方皮影有着很大的区别,为一只眼睛、一只臂膀的、正面侧身像。
保康核桃是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的特色农产品,保康核桃果大、核肥、壳薄、仁白,果肉细腻饱满,原味浓郁香脆,兼具香甜与鲜味,甜而不涩,深受消费者喜爱。
保康高山蓝莓是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的特色农产品,保康高山蓝莓以“果大、肉厚、味甜、耐储”著称,口感酸甜适口,果香浓郁。单果重达2.5-3克,果径较普通蓝莓增大30%,果肉厚度增加40%。
枣阳传统乐器制作技艺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以精湛工艺和独特音色著称,其代表性乐器如古琴、曲胡、三弦等。
保康天麻是保康县特产的优质中药材,呈椭圆形或长条形,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气微味甘。内含香夹兰醇、生物碱等活性成分,对头痛眩晕、风湿痹痛等症状有显著疗效,是保康传统中医药材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