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山茶油是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的特产,阳新县种植山茶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山茶树面积和茶油产量居前列。因此,阳新又有“中国油茶之乡”的美称,当地山茶果含油30%以上,其茶籽提取的茶油是绿色无公害食品,营养丰富,有益健康,被公认为保健油。
在阳新洋港一带有供奉岳飞为祖师爷、练习岳家拳的习俗,并且世世代代流传下来。岳家拳为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所创。
阳新草编主要原料为当地所产的稻草杆、麦草杆,经过简单加工编制物品。
黄金湖螃蟹是来自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还地桥镇西北边黄金湖的一种优质水产品,正宗的黄金湖螃蟹具备青褐壳、白肚、金爪、黄毛的特征。由于水质好,黄金湖螃蟹吃起来有香味,肉质鲜美。
阳新苎麻是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的特产,阳新被誉为“苎麻之乡”,其苎麻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宋朝,已有千年历史。阳新苎麻在20世纪前期就声名远扬,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远销海外。它是享誉海内外的“内山麻”故乡,其纤维支数高达1800支以上,品质上乘。
以沿富河为界划分为“南乡采茶戏”和“北乡采茶戏”两个大类。北乡采茶戏被称之为“哦嗬戏”,又叫“东路高腔”等。
大冶猕猴桃是湖北省大冶市的特色水果之一,以其优良的品质和口感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猕猴桃具有果实圆润饱满、口感酸甜适中、汁水丰富等特点。
自清代乾隆年间以来,阳新县龙港大桥铺村郭氏就开始了年度宗祠当祭活动。名曰“祠堂当祭”的习俗。
油面是黄石阳新县的知名美食,在鄂东南地区享有盛名,尤其在阳新一带流传甚广。在阳新县木港镇下彭村一带,是生活养家的必要手艺,逢年过节时走亲戚访友时,油面是最好的礼物;女子坐月子时这也是必备的“补品”,而且这习俗沿袭至今。
浮屠镇玉堍村油面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制作技艺是浮屠镇数百年来代代相传的民间手工技艺,其质量享誉鄂赣边区。明朝期间,李氏落业浮屠镇玉堍村,就有人从事油面制作,其工艺前后有四百多年历史。
仙岛湖天然野菜是指在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仙岛湖旅游度假区周边自然生长的野菜,这些野菜因生长环境的优越而具有上好的品质和口感。
枫林车灯是阳新地方特色鲜明的传统民间歌舞形式,主要流传于枫林、木港、富池等地,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大冶铜雕是源自湖北省大冶市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大冶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美誉,拥有4000年的青铜冶炼史。
仙岛湖银鱼是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仙岛湖的一种水产品,仙岛湖以其清澈的水质而著名,水质达到了可以直接饮用的标准。这样优质的水源为银鱼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银鱼在仙岛湖中自由生长,以湖中的浮游生物为食,使得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东源挖山鼓是阳新农事活动中,助兴娱乐锣鼓表演形式的典型代表之一。农民插田、挖地、打鼓即乐,一鼓催三工情景。
阳新县,一个以“百湖之县,鱼米之乡”著称的地方,这里盛产鱼虾。阳新参子鱼也叫白条或者白漂子,是阳新地区的一种特色淡水鱼,它个头不大,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脂肪含量特别低,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磷脂、丰富胶原蛋白。
打草鞋是阳新县历代农民遗传下来的生活习俗手工技艺,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
南漳香菇是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的特产,素有“山珍之王”之称,高蛋白、低脂肪的香菇肉质肥厚、香气浓郁,远销海内外。
米茶是钟祥特有的地方风味小吃,尤其适合夏季食用。其汤色淡黄,香气浓郁,滋味微甜,略带涩味,既能充饥又能解渴。
阳新县城北门外,有一口很大的池子,昔时池水清澈见底,每年六月,开满了娇艳的莲花,人们都叫它莲花池。
龙衢大湾糍粑是黄石市铁山区的特色美食,龙衢大湾做糍粑已有500多年历史,先祖陆凤冈用糯米做成糍粑孝敬长辈,这一习俗延续至今。龙衢大湾被授予“中国糍粑之乡”荣誉称号,成为黄石第一个国字号糍粑之乡。
阳新木雕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流传于阳新县境内及周边地区。魏晋至宋元时期,由于道教和佛教进入和宗族祠堂的建设,阳新木雕艺术主要体现在佛像、神像、龙凤异兽、花鸟鱼虫的创作上。
珍珠果米酒是湖北省黄石市的一种传统地方风味米酒,珍珠果米酒早在明代就已出名,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是黄石八珍之一,深受当地市民的喜爱,是逢年过节必送的佳品之一。
公安锅盔是湖北荆州公安县的特色小吃,以香酥、蹦脆、焦香的特点广受欢迎,分为鲜肉锅盔、糖锅盔、牛肉锅盔、梅菜锅盔等多种口味,满足不同食客的需求。
阳新县的“打水陆”是一种佛教法事活动,“打水陆”即水陆法会,又称“水陆道场”,是佛教寺院中隆重、世代相传的法会。法会期间,寺庙会邀请众多高僧大德和信徒参与,共同为众生祈福消灾。法会现场庄严肃穆,气氛热烈,是当地佛教信徒的重要活动之一。
阳新屯鸟,湖北省阳新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一种似鹅非鹅、似鸭非鸭的鸭科家禽。阳新屯鸟全身都是宝。屯鸟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汤香甜可口,是佳肴珍品。
《落田响》是流传于阳新枫林、大德、洋港、木港等一带的插田歌,《落田响》是鄂东南地区田歌中篇幅长、价值颇高的民歌歌钟,其称谓取其歌中第一支号的名称所来,在村民众又称“打号”。
洪湖鮰鱼学名长吻鮠,俗称江团、回鱼等,属鲇形目鲿科,是中国长江水系特有的珍稀鱼类。其原产于长江中下游,因肉质鲜美被誉为“长江三鲜”之一。
阳新说书,也叫打鼓说书,是流传在阳新及周边地区的一种古老的说唱兼有的曲艺形式,其唱腔简洁明快,富有感染力。
阳新县宗教文化渊源久远,唐、北宋时期寺观林林总总,蔚为大观,到南宋便产生了影响深远的颜山混元道派。
枇杷是阳新县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果。明代嘉靖年间编纂的《兴国州志》、清光绪十五年编纂的《兴国州志》物产篇中,都有阳新枇杷的记载。阳新枇杷产地主要分布在黄颡口镇和富池镇等沿江地区,年产果300吨左右,以其果大味美而深受等消费者的欢迎。
什锦锣鼓,流传于富河南北一带的民间器乐套曲。始于明末清初,最早是乡人祈求风调雨顺、国泰安平、祭奠宗祖的一种宗教风俗性民间吹打乐曲。
阳新板凳龙是流行于湖北省阳新县浮屠镇、白沙镇、太子镇以及周边地区的一种富有武术技巧的民间传统舞蹈表现形式,阳新板凳龙历史悠久,俗称“邢家板凳龙”,相传始自清顺治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监利小龙虾是湖北省监利市的特色水产,烹饪后肉质饱满紧实,弹性十足,味道鲜美,肉质饱满、紧实、Q弹、鲜嫩。监利市被誉为“中国小龙虾第一县”、“中国小龙虾之乡”。
阳新春鱼是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的一种水产,春鱼,原名石鱼,属远古生物遗种。其肉质嫩松,味道鲜美,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筵席上的佳肴上品。
阳新柑桔最早起源于本地红桔,载培历史悠久。2024年阳新柑桔种植面积达12万亩,总产量近10万吨,预计总产值8亿元。阳新柑桔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胡萝卜素、钾、钠等。
枣阳皇桃是湖北省枣阳市的特色农产品,享有“中国桃之乡”的美誉,枣阳皇桃皮薄光滑、核小肉厚、果型好、颜色艳,金黄饱满、个大浑圆,让人垂涎欲滴。
伍家祠,是阳新县王英镇国和一处伍氏的家祠。伍家祠传承的一脉之伍氏子孙念念不忘祖训,堪为人文精华。秋社则是既致祭,又唱戏,且是三天三夜。伍家祠社戏活动场景恢弘,形势壮观,影响广远。
阳新县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气候温湿,盛产毛竹、水竹等。唐宋时期,阳新人便大量使用竹床、竹席、竹椅、蒸笼、簸箕、竹篮等生活劳动用具。
客店葛酥饼是湖北省钟祥市客店镇的特色传统美食,酥饼外皮金黄酥脆,内馅绵软香甜,葛根的清香与小麦粉的麦香交织,甜而不腻,酥而不散。咬一口,既有酥脆的颗粒感,又有绵密的馅料,层次分明,回味悠长。
阳新富河下游,有两块形状相同的石头,人们都叫它“望夫石”,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阳新纯谷酒的主要原材料是稻谷,特别是中稻和晚稻。在酿制过程中,需要挑选颗粒饱满、无杂质、无病虫害的稻谷作为原料。这样的稻谷不仅富含淀粉和糖类,而且有利于微生物的发酵和酒的口感。
洪湖莲芯指从洪湖莲子中剥离出的绿色胚芽(即莲子心),因洪湖水质纯净、生态优良,所产莲芯以色泽翠绿、味苦回甘、药用价值高著称,是湖北洪湖地区的特色农副产品之一。
打字牌主要流行于阳新县大王镇、太子镇等地,也称“摸牌子”,相传为吕洞宾所创,是一种当地群众特别喜爱的传统游戏娱乐形式,有众多的牌友牌迷。
阳新茶叶是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的特产,以其青绿细嫩、汤色明净、味醇爽口、营养丰富等特点,成为茶中珍品,并在市场上备受追捧。
茶铺鱼面是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浮屠镇茶铺村的一种传统特色食品,茶铺鱼面口感独特,鲜美可口,既保留了鱼肉的鲜香,又融入了苕粉的细腻口感。茶铺鱼面以纯净鱼肉、苕粉、姜、葱、食盐等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手工制作而成,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健康食品,同时也是当地人们逢年过节、招待客人、送礼佳品。
大冶木雕是湖北省大冶地区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大冶木雕历史悠久,现存年代较久远的木雕作品多以古民居建筑里的木构件为主,如门窗、装饰、家具等。
阳新薯粉坨是阳新地区的一种特色美食,阳新薯粉坨的外形类似于汤圆,但个头通常比汤圆略大。它以薯粉为主要原料揉成外皮,内部包裹着各种馅料,如油炸豆干、竹笋、腊肉、大蒜等,也有五花肉、豆芽、油豆腐、白萝卜、花生米、韭菜等农家常见馅料。阳新薯粉坨可煮可炸,口感Q弹劲道,清香扑鼻。
保康鲊胡椒以高寒地区天然无公害农作物为原料,经传统工艺腌制而成。成品色泽油亮,风味独特,佐酒、下饭皆宜,是保康地方风味的代表。
枣阳梨是湖北襄阳市枣阳的特产,枣阳梨果实呈圆形,表皮金黄偏白,果肉细嫩多汁,果肉洁白如雪、入口化渣,被称作"天然矿泉水"。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罐头、梨汁、梨酒等,深受消费者喜爱。
保康高山蓝莓是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的特色农产品,保康高山蓝莓以“果大、肉厚、味甜、耐储”著称,口感酸甜适口,果香浓郁。单果重达2.5-3克,果径较普通蓝莓增大30%,果肉厚度增加40%。
阳新历史悠久,是一个农业大县,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红薯等20余种,盛产的糯米是人们经常食用的粮食之一。因其香糯粘滑,营养丰富,故而可制成各种风味小吃,如年糕、元宵、粽子、糍粑、糯米糖等。
千张皮,简称皮子,又叫豆皮,也叫千张,是金牛的特产,也是鄂东南的风味食品。金牛千张皮历史悠久。相传,在汉代淮南王刘安制作豆腐后不久,这里就开始制作千张皮,到了宋代,此地商业日盛,油盐柴米布匹生意兴起,城乡豆腐店增多,豆浆、豆花和豆果等品种花样翻新,千张皮也就大宗制作起来。
宜城麒麟送子是流传于宜城地区的一种传统生育民俗,融合了神话传说、艺术表演与民间信仰,承载着人们对家族延续和子孙贤德的美好期盼。宜城麒麟送子习俗与唐代张、郭二武举的传说密切相关。
均州锅盔,又叫丹江口锅盔,外酥内软,可夹酸菜或辣椒酱,锅盔外皮酥脆,内里柔软,搭配酸菜或辣椒酱,口感丰富,是本地人喜爱的早餐或小吃。
柴葛粉是以房县本地葛根为原料,经清洗、捶打、揉搓、过滤、静置、晾干等工序制成,成品洁白细腻,冲调后色泽透亮,清香滑爽。
房县娃娃鱼,湖北省房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娃娃鱼学名大鲵,背部色彩斑斓,前肢四指似人手,后肢五趾如人足,嘴边特大叫声洪亮,酷似婴儿,故名娃娃鱼。其肉质细嫩,味鲜无油腻感,口感嫩滑爽口。
阳新白沙镇的七峰山下有坐山叫金鸡坜,对面是白阆山下的牛头坜,两山对峙,遥遥相对,在牛头坜的“牛鼻梁”上有座古墓,在当地流传至今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三溪斧头是当地手工业产品知名品牌,是原咸宁地区计划产品,获湖北省轻工局优秀产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