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灯节”是由民间祭祀活动演变而来,流行在平原县戴家口村一带。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七月十五祭祀河神放荷灯的习俗便延续了下来。解放后,通过科学知识的普及,人们不再相信祭祀河神能够保佑平安的愚昧行为,也不再搞祭祀活动,而这一习俗演变成一项娱乐活动,并把“荷灯”演变成了“放河灯”。
产于庆云县大靳、板营、常家等十几个乡镇,具有100多年的历史。产品以洁白、匀净、板平、边齐等为特点。可加工成草帽、提篮、纸篓等。
相传,隋炀帝三女儿南阳公主(俗称三皇姑)因不满其父荒淫无道,欲出家为尼而落难白草寺。隋炀帝听说后大发雷霆、骂皇姑辱没门风,派兵火烧白草寺。玉帝听说后派二郎神下凡相救,托皇姑出火海至清凉山下。二郎神迹脚印还留在清凉山。
散格枝翻鏊是泽州县的特色小吃,这一带的翻鏊跟其他晋城的翻鏊最大的区别是翻鏊像一根根色泽金黄,外焦里嫩的树枝,因而得名“散格枝翻鏊”。
槐花锅垒:摘下的槐花洗净控下水,拌上白面粉或玉米面(一碗槐花半碗面)放一点熟调和油(一小勺),花椒炒熟碾成细面少许放入,小青葱切细放入,然后拌匀放开水蒸笼内蒸10分钟就可食用,也可用葱花鸡蛋炒制。但记住不可放味精、鸡精要保持原味特色。
木版年画,起源于清代,是清丰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花。木版画最初是印制雕版神像,用于群众礼佛拜神活动,后来逐渐衍生为印制民间风俗年画、敬奉神像年画等。
韩村纺织成品需要诸多工序,随着时代变迁,这种手工技艺逐渐消失,在韩村乡大韩村至今还保留着此种纺织工艺。
溱潼砖瓦制作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古镇溱潼就有七座大型砖窑,夜晚窑火通红,如七颗明珠散落大地,那时溱潼又名“七星村”,溱潼出产的砖雕、泥塑、瓦当,图案精美,形象生动,古朴典雅。
银海区文蛤就是俗称“车螺”,是中国南海主要贝类资源之一。肉特别鲜嫩可口,汤、烩、炒食均可,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壳可药用。
素四方饺是长垣一道传统的美食,制作“素四方饺”系采用水粉条、面筋泡、韭头、水香菇、水木耳、炒鸡蛋花、海米、玉兰片、水腐竹、姜米等原料。不仅造型乖巧,而且爽口利齿,皮光滑筋软,馅儿荤素适口。一直是厨乡长垣久盛不衰的传统名品。
太平车会是在清朝末年,北京通州一个河北梆子艺人来到武清县定福庄传授这道会。此后,西柳行村一潘氏庄户变卖了自家六十亩地,组织人到定福庄拜师学艺。至今已传承六代。迄今为止京津地区能质朴地保留太平车会历史原貌的一道民间花会。
大义店冰雹会至今已六百余年。
炸千子:精选红小豆,煮熟去汤,用勺的底面搓成粉,漂去皮,过油,即成豆沙。用精白面调成糊,在热锅中抡撒,用铲子刮平,待熟,即成煎饼。用煎饼裹豆沙、搓成直径4公分上下的卷,外边挂糊,放入油锅里炸,取出,切成2寸左右长的段,即可食用。
万全区旧堡乡柳沟村种植杏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猴山粘豆包纯绿色纯手工的传统满族小吃,用富含矿物质的山泉水,纯正的山沟里的米和豆子,无任何添加剂,磨面、发酵揉和而成。可以蒸熟吃,吃其香甜粘,也可油煎吃,品其香酥脆,口感纯正,味道香醇。
乐陵黄夹镇是我国北方地赫赫有名的“中国面点师之乡”。黄夹馒头表皮光滑、外形美观、有弹性、内部气孔细小,而且麦香味特别足,吃起来爽口、有咬劲。
庆云金丝小枣是庆云传统特产之一。其栽培始于商周,兴于魏晋,盛于明清,振兴于当今。位于邑内周尹村的一株1600余年的老枣今仍青荫红果;集中在周尹、程家、卞家及邓家、姚家、坊子村一带的已有几百年树龄的老枣树接近千棵。
李官寨花糕是内黄本地特色美食,以面粉、红枣为原料,按照传统做法手工制作,有单层和多层之分。李官寨花糕造型奇特,惟妙惟肖,既保留传统,又追求创新,座座花糕都是难得的艺术品。一般每年元宵节前制作,元宵节期间食用,味道甜美,老少皆宜。
井店镇马蹄烧饼因形状似马蹄而得名,是内黄本地特色名吃,以面粉、芝麻为主料,按照传统做法烤制。井店马蹄烧饼外酥里软,外甜内咸,具有焦香、清香、芝麻香的独特风味,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
盐都郭猛大米颗粒饱满均匀,晶莹剔透,香醇绵甜,营养丰富,口感饱满丰盈。拥有“食、香、味”俱佳的特点,成为备受欢迎的大米品种。
扬州是一座古城,也是一座“巷城”,其古街巷之多、之奇,现存的数百条名街巷,体现出扬州城市的风貌和神髓。每一条街巷都流传着一个甚至数个美妙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与街巷的建筑、名称相互依存、相互补充而又相得益彰,构成了内涵极为丰富的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烧河豚,味鲜甜、肉肥嫩、汁浓醇、食材丰富,有人称之为“味绝天下”。营养价值高、口感好、还能入诗入画,河豚真是一种“宝藏鱼”。河豚肉鲜美柔嫩,食后回味无穷。食客有“拼死吃河豚”之说。
草炉烧饼是具有扬州乡土风味的饮食小吃。它以麦草作燃料,用古老立式烤炉烘烤,内敷馅心,色泽金黄,香脆甜酥,入汤即化。
白汁河豚,将河豚洗净漂水,热油下锅,爆香葱蒜,将河豚煎至两面微黄,加鲜笋片、火腿片、虾子,高汤,大火烧开后放少许酒,煮透熟后加盐出锅即可。它的特点是皮肥肉嫩,汤汁醇浓,口味极鲜。 汤鲜味美、香气扑鼻。
德化山歌历史悠久,源流清晰,据《德化县志》记载,其渊源可追溯到晚唐归德场(今德化县建县时的前身)场长颜仁郁的“有诗百篇,传于民间”,民间称其为“颜长官诗”,德化山歌以德化本土方言演唱。
飘香鱼起源于封丘县,是当地的一道传统名菜。是当地传统的美食,以其鲜美的口感和独特的做法而闻名。飘香鱼的特点是鱼肉鲜嫩,口感细腻,肉质饱满。它的调料和配料搭配合理,既保留了鱼肉的原汁原味,又增加了风味。
瑞昌茶叶,作为中国优质茶叶的代表之一,源自江西省瑞昌市,是中国传统名茶种植地之一。2023年,全市共种植茶叶3.85万亩,其中春茶可采摘面积2.5万亩,预计全市今年春茶干茶产量150吨,产值约1.2亿元。
吕公井酒坊地处桂林街道六合村,酒坊的酿酒工艺主要继承民国时期该地珍记酒坊的酿酒方法,酿出的糯米酒及一些杂粮酒在湘、鄂、赣周边地区小有名气。
潮音寺农历二月十九日庙会活动历史悠久,从明永乐年间(1404)建寺后,形成民间社火活动,当时船民每逢农历二月十九日都汇集潮音寺拜观音菩萨,逐渐形成庙会活动。
太湖黑猪是选用本地老品种土猪——太湖六白山黑猪,是安徽省优良的地方猪种之一。太湖黑猪是采用青草粗粮放高山喂养,饲养全程不使用任何添加剂,生长周期是普通饲料猪的2.5倍以上,低胆固醇、高营养、无激素、无病毒残留、肉质细嫩、气味香醇、风味独特、绿色健康的大自然黑猪。
石门牛肉罩火烧,始于1927年,创始人叫哈玉田。相传,他起初卖的是羊杂罩火烧
上河涯地秧歌,所谓大伞,就是一种民间舞蹈
滑子蘑,珍珠菇。其营养丰富,味美可口,滑菇因菌盖表面有黏液而得名,菌盖半圆形,深褐色或淡黄色,表面光滑,有蛋清状粘液,岫岩滑子蘑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铁、钙等人体必须的营养成分。
台安肉鸭是辽宁鞍山市台安县地方特产,台安肉用型鸭品种的特点肉鸭初生雏鸭全身为金黄色绒毛,成年肉鸭全身羽毛洁白,颈腿粗,蹼大而厚,尾稍上翘,喙、胫和脚蹼为橙黄色或桔红色。背直而宽,胸宽深,肌肉丰满体,躯丰满呈长方形。
井店烫面包是内黄本地特色小吃,以面粉、五花肉、粉条为主料,按照传统做法制作。井店烫面包皮薄馅大,味美鲜香,肉质可口,香而不腻,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
汤阴木版年画起源于唐代初期,盛行于宋元明清及民国初年。相传,汤阴县东高韩村的韩姓人家,唐初时在京城经商,闻知太宗将尉迟恭、秦琼画像贴于寝宫门前以驱邪祟,国人皆以效仿。认为此乃商机,于是急忙赶回汤阴家中,亲刻木版印制花祃(音mà)投于市,使作坊日益强大,兴盛达数百年之久。
赣榆虾皮是连云港的海产品之一,赣榆不仅是国内虾皮主要产地,也因为超高的品质,更是江苏海产品的名片。虾皮营养价值非常高,素有“钙库”之称,在家常菜谱中,虾皮豆腐、虾皮韭菜、虾皮萝卜汤都是美味佳肴,还可以用虾皮包混沌,更是鲜上加鲜。
射阳草编技艺就是通过对原材料的割、抽、剥、切、劈、碾、压、划、撕、捻、结、蒸、晒、织等加工工序,采用挑压法、编辫法、缠绕法、绞编法、穿纹法、盘花法、编结法、生头法、收边法、勾图法等手法,编织成各种纯天然的草编产品。
董永传说—盐城东台,国家级项目编号Ⅰ-9,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自汉代从真实故事演化成带有孝文化内涵的民间传说,传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主要流传于河北孝感、江苏东台、山西万荣、河南武陟等地区。
位于青山镇境内的龙山是一座矗立于长江下游北边的山峰,属于蜀岗余脉。由于其山脊像一条龙趴卧着,祖先们便编述了许多带有神秘色彩的传奇故事。其中,《小秦王赶山填海到龙山》的系列传说是仪征市青山镇丰富的口头遗产之一。
“浦康牌花生油”是合浦知名的花生油品牌,历来以品质纯正、香味浓郁、营养丰富著称,是合浦名牌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瑞昌竹编工艺历史久远,1988年,从瑞昌境内发掘的商周古铜矿冶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用来运送矿石的竹筐、竹篓、竹萝,距今2500多年的历史。瑞昌竹编工艺有近百个品种,日常生活用品有:米筛、簸箕、斗笠、丝萝、提篮、竹床、竹桌、竹椅、竹凳、凉席等。
枞阳媒鸭,安徽省枞阳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枞阳媒鸭的养殖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该品种具有可野外放牧、觅食力强、耐粗饲、抗病力强等特点,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徐闻良姜,广东省徐闻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徐闻良姜种植历史超800年,全县种植面积约6万亩,占全国的90%,鲜姜年产量约为12.5万吨,干姜年产量约为3.1万吨,全产业链年总产值超过28亿元,多年畅销海内外市场。
该区域山场水丰地肥、果树较多,尤其盛产大枣。
易经,自太昊(伏羲氏)创八卦,周文王演八卦、诸葛亮的八阵图、木牛流马。
黄骅是“中国冬枣之乡”,冬枣种植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
河北迁西是安梨的原产地,在迁西的莲花院乡安梨随处可见,另外安梨在青龙境内各处均有栽植,官场乡是有名的“梨乡”,主要盛产安梨,八道河乡天桥沟安梨更是久负盛名。
吴兴洲在老师的指点下完成的古砖砚作品,刀法锋利有度,线条简约凝练、遒劲挺拔,历经千年的沧桑古砖,在他的手中又获得了重生。
阳高圆白菜是一种大同特产,生长在阳高县罗文皂的盐碱滩上。在大同特产有“三黄二白”之说,即是:浑源的黄芪,大同的黄花,天镇的“里外黄”山药蛋,以及广灵的白麻、阳高的圆白菜。
浑源北芪菇,是一种新功能食用菌,营养丰富,有药用价值。它可吃,可外用,对皮肤病有治疗作用。北芪菇是采用中药材北岳恒山产的黄芪下脚料和多种中草药及农作物副产品等为培养料,而培育出的一种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高的新型功能食用菌。
小明绿豆主产区在云州区,种植历史悠久、面积大,是我区传统的名优特产和出口的拳头产品。我区的小明绿豆颗粒饱满,色泽深绿,发芽率和营养价值高。小明绿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可消肿下气,清热解毒、利小便、止渴消暑。
义城红薯,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山西晋城位于八百里太行最南端,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有着悠久的红薯种植历史,优势区土壤硒含量高于全省平均值3.55倍,造就了高山旱作富硒,甘甜绵润好吃的“晋城红薯”。
花担舞是流传在苏北一带,以盐城及周边扬州、淮安、连云港等地区为代表的一种民间舞蹈。它最早是由女角挑花担、男角舞扇,载歌载舞的舞蹈形式。主要是表现人们丰收喜悦和共享太平盛世之情。
打莲湘是苏北里下河地区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溱东镇是水乡莲湘的发源地之一,已有100多年历史。2018年,打莲湘入选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跷龙舞,是一种将踩高跷与龙灯舞融为一体的舞蹈形式,也就是踩着高跷舞龙。它既有踩高晓的惊险,又有舞龙灯的热烈,既讲究个人的技巧又讲究群体的配合,既可以在街巷巡游,又可以于空地表演。
曹松庆说书是用靖江方言讲述故事的一种表演方式,曹松庆说书是跟其父曹全保所学。曹全保已于1983年病故,享年73年,他生前说书50余年,师从靖江康兴德裕庄人张金和。
安溪的蓝印花布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安溪妇女善于织布,其产品质地优良,品种繁多。随着种棉、织布的兴起,乡镇中染布的作坊也应运而生,当时安溪农村,大都设有染布房染制蓝印花布,产品远销台湾和南洋群岛。
灯彩是中国民间盛行的元宵游艺活动,安溪蓝田进德村花灯别具一格。蓝田当地的祖先决定在农历二月十五再“灯彩游乡”,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祥和、风调雨顺。从此,农历二月十五游灯龙的习俗沿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