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阳苹果,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的特产,因其色泽鲜艳、果面光洁、果型端庄、口感良好、风味俱佳、品质较高而声名远播。
天琴是壮族称为“天”(弹天、唱天、跳天)的文娱活动的唯一乐器,至今己有200多年历史,是壮族群众举行唱天、跳天、禳灾驱邪、祀神祈福、节日庆典时所用的主要乐器。
会宁糜子是甘肃省会宁县的一种特色杂粮作物,属于禾本科黍属,也被称为黍、稷、禾祭和糜。会宁糜子不仅是一种营养价值高、药用价值显著的杂粮作物,而且在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徐闻良姜,广东省徐闻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徐闻良姜种植历史超800年,全县种植面积约6万亩,占全国的90%,鲜姜年产量约为12.5万吨,干姜年产量约为3.1万吨,全产业链年总产值超过28亿元,多年畅销海内外市场。
何庄武狮兴于明末清初,据祖辈言传
安新芦苇画起源于唐宋时期,白洋淀特色民间艺术
博野里村很多年以前就有舞狮队,但失传多年。
桓仁贝母是川贝母的一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贝母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第一部记载:性味与归经:苦、甘、微寒。归肺、心经。功能与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阳虚劳嗽、痰中带血、瘰疬、乳痈、肺痈。
平原县早玉杏是当地的特产水果,是一个优良的实生杏品种。经专家鉴定,该品种具有早熟、丰产、外观鲜艳、品质优良等特点,是一个珍贵的杏品种资源,有很好地开发种植前景。
崔口烧鸡因产于庆云县崔口镇而得名,崔口烧鸡始于清代,为庆云著名特产之一。崔口烧鸡选农家散养草鸡,以陈年原汁鸡汤卤煮,经熏制而成。其特点是色泽金黄、咸淡适口、肉质细烂,味道香美,为设宴摆席时的佳肴,走朋访友时的佳品,别有风味,远见闻名,供不应求。
右玉燕麦片,山西朔州特产 燕麦(裸燕麦)又称莜麦,俗称油麦、玉麦,是一种低糖、高营养、高能食品,燕麦片即精选塞北高寒山区的裸燕麦加工制成的绿色食品。
庐山云雾茶是汉族传统名茶,是中国名茶系列之一,属于绿茶中的一种。最早是一种野生茶,后东林寺名僧慧远将野生茶改造为家生茶。始于汉朝,宋代列为“贡茶”。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
焦循自幼聪明过人,为人和蔼,治学严谨、淡泊名利,以教馆授徒为业,晚年足不入市,乡间父老都很敬佩他。焦循去世后,留下诸多传奇故事,主要流传于当地,及邗江西北山区和湖乡。
江都武坚莲湘花鼓约起源于明代由安徽凤阳传至武坚,后成为当地农民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扎根繁衍,世代传承。
辉县山楂种植始于清朝康熙年间, 是中国五大山楂产地之一。辉县山楂主产区分布于辉县西北部山区。由于受太行山脉走向和海拔高度影响,季风作用较为明显,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山楂的生长。辉县山楂栽种主品种为“豫北红”和“红孔杞”,具有色泽鲜红、果实浑圆、果面光泽和酸甜适口的特点。
古祁州因药业繁荣而闻名海内外,素有“药州”、“药都”之称,为中国四大药都之一。
泊头老豆腐洁白明亮、嫩而不松,卤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腻;
通臂(bèi)拳是中国武术拳种之一
本溪社火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表演形式,本溪社火活动一般在春节期间举行,活动中表演者以十八般兵器为道具捉对厮杀,由是获得“武秧歌”之名,又称为“武社火”。这种“武秧歌”和“走社火”中的“地摊社火”十分相似,艺人从京剧艺术中吸取精华,用来丰富表演形式和内容。
寇老大蒸包的制作工艺与风味特色,既充分保留了传统蒸包的皮薄、馅大、汤汁充盈的优点,又解决了传统蒸包口感油腻,面皮弹性不足,软糯无嚼劲的缺陷,形成了一整套严格完善的工艺流程,开创了蒸包的新工艺,新形象!
荞面饸饹是左云县的一道特色美食,在荞面中放少许干净的石灰水,再将面用冷水揉和好,用饸饹床子在汤锅上压,煮熟即是,荤、素调食皆宜。浇的汤是刮肉以后的猪、牛、鸡等骨架加全调味所煮之汤,味美异常,脍炙人口。
宋朝时期,哈达官是清丰县新立街村群众为庆贺国泰民安、丰衣足食、自娱自乐的一种表演形式。
在伍佑当地,醉螺就是本地人口中的合成昌伍佑醉螺。伍佑醉螺明清年代就有制作,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伍佑醉螺选用有黄海滩涂“软黄金”之称的泥螺腌制而成。其特点壳软透明,酒香浓郁,咸甜适度,细嫩鲜美,为佐酒佳肴。装坛密封后不变味、不变质,一年后启封坛口,仍是香气扑鼻。
作为民间曲艺艺术门类之一的盐城方言快板,其群众性基础非常广泛,有着独特的地域性。盐城方言快板表演由演员手持响板,自行打板表演。一人为“单口”,两人为“对口”,三个人或三人以上为“群口”。段落之间即过门,常常击节打板,演奏出各种花样的打击效果,以娱观众。
宝应卢记烧饼选料讲究、造型美观,馅心多样,甜咸适度,风味佳美。它在发酵、揉面、对碱、出炉、火候、原料等各道环节上均有特色。个头大、颜色黄,口感好,脆而酥,色香味俱全。
乐书吹打是传统民间音乐之一,自古流行于兴化、江都、高邮三市交界地域,百姓凡有婚嫁拜寿、小孩满月等人生喜事,总要请“乐书吹打”喜庆一番。
连城县是“全国武术之乡”,练拳习武历史悠久。连城拳被誉为福建省八大拳种之一,流传于福建省的连城、上杭、长汀等地,又称“连城少林拳”或“少林独门拳”,内又可分“黄家拳”和“巫家拳”两种,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花石豆腐是湘潭县花石镇的一种特色美食,明、清时期,花石人用十八罗汉山红砂石做成石磨,选用上等的黄豆,提取十八罗汉山浸出的山泉,将精选的上等豆籽连磨三次,制成的豆腐色洁白,质细嫩,味鲜美,隔夜不馊而远近闻名。
后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本溪县小杂粮有糜子、谷子、高粱、荞麦、绿豆、小豆等20多个品种。近年来,随着人们更加注重营养保健的消费观念转变,本溪县小杂粮倍受人们喜爱。
兴城满族刺绣是我国东北满族刺绣的一部分,现存于兴城城内和西部山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兴城满族刺绣传承人董宁,8岁开始跟外祖母、母亲学习刺绣,掌握了满族刺绣的基本方法,加上勤学苦练,发明了自己特有的针法——乱针,董宁绣品栩栩如生,现在,她掌握了8种针法,带领6个徒弟,使满族刺绣得以传承和发展。
高平境内戏剧、曲艺作品比较丰富。传统戏剧、曲艺改编、移植者较多。据1962年统计,仅上党梆子的传统剧目就有702出,常演的独有剧目130出。
浆水菜可分为新浆水菜和老浆水菜。新浆水莱是以春天新鲜的苦芨菜、刺芨菜、麦里花等野菜为原料,亦能用开春后才上市的小白菜。制作好的可以舀浆水喝,也可以捞菜吃,倘用带莱的浆水下面条,叫“浆水面”。
清汤饸饹是最具晋城特色的一种面食,做法简单又极具特色。吃的时候把肉菜面拌开,吃起来香气扑鼻,面劲道有力,老晋城人说清汤饸饹是最有“家”的味道的。
里下河糖塑(阜宁糖画),糖画最早起源于400多年前。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所用工具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文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用来浇铸造型了。
“花鼓戏”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一个民间小戏剧种。它形成于清代,距今已有一百余年,是地方民间的一个特色文化,是一个艺术风格独特、群众基础深厚、地方色彩鲜明、生活气息浓郁的地方小戏剧种。
堤西松花蛋,又称皮蛋、变蛋等,是一种中国传统风味蛋制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2020年,堤西松花蛋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盐城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堤西松花蛋选用堤西麻鸭蛋,经选蛋、消毒、配料、装缸、包裹等步骤加工而成。
船娘美在怡情。“弹丝吹笛韵铿锵,评话还依一面窗。”两岸景致的由来和妙趣,船娘尽可娓娓道来。一曲民歌小调,唱得游客如痴如醉。船娘美在风情。船娘本为渔家女,无须粉黛浓妆,而以粗头乱服,风趣天然为胜。
郭村镇生产猪鬃始于清咸丰年间,发展于抗战胜利后,兴盛于改革开放以来,其工艺起步于清末民初,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本地猪鬃的原材料有汤毛和皮革毛之分,成品有原鬃和水煮鬃之分。
泰兴江沙蟹,江苏省泰兴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江沙蟹青背、白脐、金爪、黄毛。以个头大、口感好、营养丰富而远近闻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八道蟹美食,被称之为“蟹八吃”。
泰州干丝,江苏泰州传统名菜,以豆腐干为原料。泰州有吃早点的习俗。早点,一般称早茶,并非以饮茶为主,而是要吃点心面条之类,尤其要吃煮干丝或烫干丝。
彭阳红梅杏果实外形近似圆形,果皮阳面呈红色,阴面呈黄色,果肉细腻多汁,酸甜可口。2016年12月28日,“彭阳红梅杏”被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芦台葫芦雕刻源自清光绪年间兰州针刻葫芦,在继承元成葫艺线雕的基础上,从中国水墨画法、书法及篆刻等传统艺术中吸取了丰富的灵感,并融汇到葫芦雕刻中,其作品构图精妙,神态各异,古朴典雅,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
会宁地毯,作为中国地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会宁地毯不仅在当地受到欢迎,而且其影响力已经扩展到全国乃至国际市场。
顺德蚕丝——早在宋代,此地便开始种桑养蚕,从未间断,是蚕丝中的上品。在宋代时,桑蚕丝丝织业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顺德蚕丝是广东的一种收入大、出口多的重要特产。顺德蚕丝还以其细腻、柔软、光泽度高而著称。
肃宁韭菜是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的特产
东莲花院镇黄岩村,就不得不提黄岩村的大李子。黄岩李子个大、肉厚、核小、汁多,酸甜爽口,深受消费者青睐。
长山沟豆片是迁西当地特产,与其它地区的豆片相比,颜色更为黄亮,厚度也特别薄,拿起一张看上去“薄如蝉翼”,给人一种吹弹可破的精致、细腻。奥秘就在于制作过程中,起豆皮的次数少,保留了豆浆的营养成分。
珍珠琪是山东省夏津县特色传统名吃,距今已有 300 多年的历史。其外形薄如纸、色如玉、小如珠,具有开锅即熟、久煮不粘、爽滑韧嫩,随汤入喉,和胃养脾、营养丰富、食用方便等特点。
浑源砂器制作年代深远,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清代曾与平定砂货、宜兴紫砂陶齐名,被世人誉为“三鼎甲”。据《浑源县志》记载,浑源砂器制作始于唐代,从宋代起当地就涌现出大批砂器工匠,到明清时砂器制作已有着很高名气,并在民间广泛应用。
葫芦烙画又称烫画葫芦、火笔画葫芦,是一种特色传统工艺美术品,相传起源于汉代,清朝时达到繁盛。
喀左面塑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传承至今已有百年。最具代表性的是创立于1911年的程氏面塑,其技法细致、精巧、优美。喀左面塑作品从刚开始时的人、佛、兽等发展到后来的无所不及,其文化味也愈来愈浓,艺术价值极高。
齐河玉米种植历史悠久,康熙十二年(1673年)《齐河县志》中有文字记载,已有3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中期,齐河成为德州市玉米生产基地县。80年代后,随着种植技术的更新、推广,种植面积及产量大幅提高。2013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达111.7万亩,产品远销上海、江苏等10余省市。 齐河玉米产于齐河县的焦庙、马集、赵官、表白寺、祝阿、仁里集、潘店、胡官屯、宣章屯、华店、刘桥、安头、大黄、晏城等14个乡镇。当地的土壤条件和生长环境,使出产的玉米色泽金黄,米质优异,营养丰富,含丰富的维生素E,具有抗衰老,软化血管的功能。据测定,每100克玉米中含有碳水化合物23克、蛋白质4克、脂肪1.26克、纤维素2.9克。
大涧道情,大涧道情戏音乐体制主要以唱腔为主,同时也吸收了北路梆子和晋剧的音乐元素。其唱腔以真嗓演唱,清悠委婉,悦耳动听,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唱腔板式有慢板、铜器垛、头性、二性、三性。其唱腔曲调,相传有72大调,若干小调,今存套曲12种50多曲。
黄糕,是用黄米面蒸制,类似南方年糕样的食品,唯其色泽金黄,故名之。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黄糕的吃法很多,可以素吃,可以油炸。素吃,就是将蒸好的黄糕佐以肉菜,囫囵吞枣那么一咽,下肚了之。
斋斋面花是一种野生调味品。调佐素菜,素面最佳。佛道称吃素为吃斋。斋斋面花,因其佐素食的调味品,可能据此得名。斋斋面花晒干,用素油炝成焦紫色调佐菜肴,其味香,不用言表。
宝应鳜鱼,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少量维生素、钙、钾、镁、磷、硒等营养元素,肉质细嫩,极易消化,儿童、老人及体弱、脾胃消化功能不佳者食用鳜鱼既能增加营养,又有利于肠胃消化。宝应鳜鱼年产量2100吨,常见个体重量0.7千克~1千克,最大个体2千克左右。
吉高是一个民间“智侠”形象,其传说在苏中、苏北广泛流传,尤其是在黄桥老区一带,吉高的传说可谓家喻户晓,黄桥人形容乡间某人聪明、促狭时,往往会说其“就像吉高似的”。
兴化湖彩蛋源远流长。据《兴化县续志》记载:清光宣年间就有“陈顺兴”等六、七家变蛋坊制作变蛋。优质湖彩蛋是变蛋品种中的精品,其外形呈绿豆灰色、半透明、充满松花状,色香味俱全,且含有多种维生素,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食品。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